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卷三)宗教·文藝·民俗

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卷三)宗教·文藝·民俗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本書的任務主要不在描述中國宗教向文藝和民俗滲透的具體過程,而在於從宏觀的理論上,多角度地和動態地揭示中國宗教與文藝、民俗互動的發展階段、類型特征和社會功能;並試圖通過歷史典型事象和精品成果的展示,闡釋各種宗教在中國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多方面作用和巨大貢獻,改變那種單純視宗教為消極落後思想的片面的陳舊觀念,以利於現代人文包容精神的發揚。

本書深入研究了中國宗教與文化藝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關系;論述了宗教與民俗相輔相成的深遠關系,包括經濟生活中的宗教民俗,節日歲時中的宗教民俗,日常生活中的禁忌等。本書論述精到,資料翔實,有很強的可讀性。
 

目錄

上篇 中國宗教與文藝
一 宗教與文藝的差別和親緣性
(一)宗教與文藝分屬不同的文化形態
(二)宗教與文藝具有很強的親緣性
中國宗教與文藝
(一)中國宗教的特點
1.尊天敬祖成為國家民族宗教齊魯書社
2.政治上的統一集中與宗教上的多元包容同時並存
3.宗教與人文並重,宗教理性比較發達
4.知識階層與下層民眾在信仰上有明顯不同
(二)中國文藝的特點
1.以真善美的有機統一為追求的最高目標,而以善為基礎
2 以情景統一、主客融合為文藝創作的方法論原則
3.向容和形式的極其多樣性和豐富性
(三)中國宗教對文藝的影響
1 通過對作家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去影響作品
2.佛、道二教對文藝的審美觀念和情趣有重要影響
3.宗教的奇思激發了文藝的想象力,推動了浪漫主義
的發展
4.宗教擴充了中國藝術的門類和文體的形式
5.宗教為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題材和人物情節
6.佛、道二教推動了語言文字的發展
(四)中國文藝對宗教的影響
1.宗教的理想借助於文藝的語言來建構、來表述
2.宗教在民間的普及以文藝為最重要的方式
3.藝術使宗教信仰高層次化,達到美與善結合的境界,
從而純化了宗教信仰
(二)古代社會(夏、商、周)的宗教與文藝
1.宗教與禮樂文化
2.宗教與青銅藝術及玉雕藝術
3.宗教與繪畫藝術
4.巫術、神仙與楚辭藝術
5.古代神話與《山海經》
6.宗教理性與先秦散文
(三)秦漢社會的宗教與文藝
1.禮制建築、陵墓形制與雕塑
2.繪畫與玉雕
3.漢末佛經文學
(四)魏晉南北朝社會的宗教與文藝
1.六朝散文的宗教,隋
2.魏晉南北朝神怪小說
3.佛教文學的興起
4.佛教的建築藝術
┅┅
 

中國的宗教研究歷史已逾百年,但發展緩慢;只有到改革開放以後,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學才迅速興起,並取得重大進展,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諸學科中一門顯學,對人文學術和現實生活均發生廣泛影響,因而為各界所矚目。宗教學界努力創造性地運用唯物史觀,並廣泛吸收西方宗教學的成果,進行綜合創新,逐漸突破「鴉片基石論」的束縛,使研究走上理性化和豐富化的道路。由於人們對宗教的內涵加深了理解,對宗教的多層次性有新的認識,從而促使宗教學研究的水平不斷提高,宗教學研究的領域不斷拓展,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體系,並廣泛牽連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差不多已經成為學者的共識。在宗教的體系中,基本信仰是核心,是精神的輻射源,它由特定的超世觀念和超驗情感結合而成,對於宗教的人生價值觀具有導向和奠基的意義。在基本信仰的指導下,由宗教精英參與制作,形成宗教的理論層面,包括它的神學、哲學、道德學、律法學等等,使得教義教理豐富起來。宗教活動於社會,是活生生的人群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來實踐其信仰和思想,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精神力量,還是一種物質力量。這里包括宗教信徒、神職人員、宗教產業、宗教場所、宗教器物、宗教行為、宗教組織制度以及宗教的各種社會活動,形成宗教的實體層面。宗教由此而成為人間的現實存在,並與社會政治、民族、經濟、法律、外交等等社會領域發生各種密切聯系,對社會現實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其承載的主體便是宗教界的存在。宗教體系最寬廣的表現,是它的文化,這是宗教精神和思想向外輻射的最大輻射面。在這個層面上,它與世俗的文化(包括哲學、倫理、文藝、民俗等)互滲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本書所闡述的內容,便是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中文藝與民俗兩個重要領域之間的互動,它既是中國宗教向文藝、民俗的輻射,又是中國宗教對文藝、民俗的吸收。

中國宗教與歐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不同。歐洲長期以來在信仰領域是基督教占據絕對統治的地位, 因此宗教對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基督教對文化的影響。阿拉伯世界則是伊斯蘭教占據絕對統治地位並對那個地區的文化發生最重要最普遍的影響。中國則不同。中國長期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文化上有著多元兼容和理性發達的深厚傳統。尊天敬祖的國家民族宗教,後來成為中國人的基礎性信仰,並不排斥其他宗教。以儒學為治國指導思想的歷代王朝,由於受儒家「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觀的影響,在不違背尊天敬祖和宗法人倫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承認群際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別,樂意接納各種宗教包括外來宗教及其文化,於是在信仰領域形成儒、佛、道三教並存與合流,伊斯蘭教、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共處同行的多元一體的局面,雖然彼此間也有磨擦和沖突,但和諧和對話是主流。所以中國宗教對文化的影響,是多種宗教的影響;魏晉以來,主要是傳統信仰和佛、道二教及多樣性民間信仰交叉重疊的影響。 中國伊斯蘭教的影響則局限在若干信仰民族的文化范圍之內;基督教的影響則局限在部分地區和信仰群體,近代以來,影響力增大,但不具有全局意義。

中國的文藝,包括詩歌、小說、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曲、建築藝術等等,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絢麗多彩的,成就很高,體現中國人對真善美的追求,表現中國人豐富細膩的感情世界,具有東方文化特有的神韻。遠古的神話、龍鳳造型;古代的青銅、玉雕藝術;《詩經》、《楚辭》;中古的古窟藝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水墨畫、書法、戲曲等等,它們都是不同時代的文藝成果,風格各異,而魅力無窮。它們有些是民間的作品,而更多的是文藝家在民間文化的基礎上個性化的創造,其中很多作品都具有永恆的審美價值。可是,中國的文藝在多大的程度上以什麽方式受到中國宗教的影響?中國的文藝又如何影響到中國宗教的發展?這個問題似乎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的研究成果並不多見。「文革大革命」以前,研究文學史和藝術史的論著,在談到文藝作品的宗教性時,是附帶提及,而且往往把它看作是文藝創作的時代局限性,給予消極的評價。改革開放以來,學者們開始重視宗教正面的文化功能,尤其肯定宗教(包括中國宗教)推動文藝的積極作用。但談某種宗教與文藝關系者多,而綜合論述者少,如何從理論上全面加以把握,尚有待於學界進一步努力。

中國的民俗文化與中國的文藝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最具有大眾性、民間性的文化,它既是民眾習慣性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民間集體創造的文化模式。依照我對中國人信仰歷史特點的理解,中國文人群體與普通民眾在信仰上有很大差異。文人群體以儒家、道家哲學為主流信仰,同時兼收佛教和道教的出世思想,並把它們哲理化。中國文藝家的創作活動,多在人生價值觀、審美情趣、藝術構思和語言運用等方面接受佛、道二教的影響,他們努力把宗教變成美的藝術,又賦予藝術以宗教的空靈、超越的精神,他們的很多作品不僅具有審美的價值,而且具有批判現實的作用。普通民眾(漢族為主體)的信仰,則以神靈崇拜為主,而且崇拜的神靈雜多易變,崇拜的方式百態萬端。天神祖靈、佛祖仙真、玉皇王母、關帝財神、自然百物以及各種野鬼雜神都在祭祀之列;崇拜活動貫穿於經濟生活、年節慶典和人生禮儀之中。可以說宗教信仰滲透於民間的宗教祭祀活動及其衍生的文化形態直接就是宗教民俗,而且其他民間生活,包括經濟生活、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人際來往中,無一不打著宗教的烙印,使得宗教性成為民俗文化一個普遍性的因素。在中國民俗學研究中,如何評價民俗文化的宗教性,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難點是准確區分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有人把信神與社會進步完全對立起來,把民間崇拜和祭祀神靈的活動一概指斥為封建迷信,視為愚昧落後,作為陳規陋習,必欲革除而後快,這就勢必傷及民眾信仰自由和民間正常的精神生活,造成傳統的斷裂,信仰的空缺,文化的貧乏和道德的混亂。這方面的教訓,我們應當記取。我以為健康的民欲文化和封建迷信的區別不在於是否崇拜神靈,而在於:第一,是否有益於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第二,是否能豐富文化和美化生活。我們必須把「封建迷信」的界定嚴格局限在借鬼神之道騙錢害人、阻礙科學、妨害生產的范圍之內,而不能任意擴大化。中國自古便有「神道設教」之說,如果神道果能通過改良的方式移風易俗,而無需大破大立。本書對於中國宗教與民俗文化互動的闡釋,采取理性和寬容的態度,以期更新思維模式,開拓研究視野,有利於民俗文化的正常保存和創新。

目前中國的宗教學、文藝學、民俗學都在蓬勃發展;但在這三門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研究仍然相對薄弱,需要大力推動。邊緣學科的綜合研究也許會成為人文學術發展的新的理論生長點。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較多地關注中國宗教的思想和實體丑面,而對於中國宗教的文化層面尤其是涉及文藝和民俗的內容所知不多。為了研究和寫作的需要,我盡力去古代讀古典作品,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時參閱老一代學者研究中國文藝學、民俗學的代表性著作和新一代學者的相關論著,從中選取重要資料,融攝思想營養,並力圖從宗教學的角度加以提煉和總結。我盡管做工了努力,仍感到求知不廣,論說不精,創新不足。在文藝學和民俗學方面我是一名新兵,需要繼續學習和思考。本書的任務主要不在描述中國宗教向文藝和民眾滲透的具體過程,而在於從宏觀的理論上,多角度地和動態地提示中國宗教與文藝、民俗互動的發展階段、類型特征和社會功能;並試圖通過歷史典型事象和精品成果的展示,闡釋多種宗教在中國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多方面作用和巨大貢獻,改變那種單純視宗教為消極落後思想的片面的陳舊觀念,以利於現代人文包容精神的發揚。我請讀者把本書看作是我開拓中國宗教史研究領域新思路的探索性作品,希望大家多提意見。

2003年10月 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