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於上帝信仰的對話》是約翰·波爾金霍恩和米夏埃爾·韋爾克關於上帝信仰的系統討論。他們認為,對創造主的信仰乃是對為什麽世界畢竟在而不是不在的某種存在論認知,它雖可為通向信仰的某種過渡,但信仰的發生卻惟賴於人同救贖主耶酥基督的人格性相遇,並且這種相遇要自信仰的傳統所培育。聖靈自上而下的「澆灌」隱藏難明,但以創造性的差別改變人間不公平的差別則為其作為的形式與質實。

約翰·波爾金霍恩,理論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女王學會前主席,利物浦大教堂正典神學家,鄧普敦宗教促進獎獲得者。

米夏埃爾·韋爾克,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海德堡國際學術論壇主任。

兩人均為當代傑出的基督教思想家、宗教間及宗教與科學等人文學科對話的推動者,著作甚豐,且為多種學術期刊和系統叢書的編委。
 

目錄

引言
不同點
年齡與家庭
教會與文化
教育與職業
讀者與對話中的
主要伙伴
共同點
計划的結構
鳴謝

第一部分 信仰活的上帝

第一章 關於對創造主上帝的信仰
信仰
上帝
創造主
關於實在的看法
實在之窗:光與黑暗
評論:有對上帝的自然意識嗎?
我們怎樣接近「信仰傳統的
基礎事件」?
「創造的陰暗面」影響我們的
價值觀和道德嗎?
回應:對上帝的認識

第二章 關於對創造主上帝的信仰
創造了我的上帝:實存主義簡化論
的力量和危險
創世剛好六天?《聖經》創世敘述的微妙
信仰、見證和自然主義思想的
限度
評論:腦與心
回應:「真理問題是至高無上的」

第三章 關於對基督的信仰
超越自然神論
個人性參與
拿撒勒的耶穌
復活
基督教信仰
評論: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實在論
十字架啟示了什麽?
基督之生命在復活中的圓滿
獻祭與受難
回應:道成肉身性的實在

第四章 關於對基督的信仰
作為復活信仰的基督信仰
信仰與權力的改變
信仰和正典回憶
上帝據以提升我們和使我們變得
高貴的信仰
作為創造之希望的信仰
評論: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證
回應:「在大膽和謹慎的自我批評
之間的平衡」

第五章 關於對聖靈的信仰
隱藏的聖靈
聖靈的行動
聖靈的臨在
人類的靈性
評論:聖靈「自下」和「自上」的工作
全因的、全在的、全能的
聖靈作為「自己明白的
受難者的伙伴」
聖靈與對被扭曲的和創造性的
差異的認識
回應:聖靈的位格性

第六章 關於對聖靈的信仰
聖靈:充滿了世界,但又逃離和
避開世界嗎?
聖靈的「澆灌」和創造性差異的特質
五旬節發生了什麽?
理解聖靈作為的一般困難
關於聖靈作為的早期見證的啟發
罪的權勢和聖靈的權能
聖靈帶來的重生和提升
評論:聖靈論的四個要點
回應:「以一種尖銳的措辭抗議『一種抽象的全在』觀」

第二部分 在尋求真理的團體和個人中的「信仰尋求理解」

第七章 向實在敞開的窗子
經驗
視角
末世論圖景

第八章 跳出文化陷阱
科學與神學對話中的神學論題轉向
發現並跳出文化陷阱
對時間與永恆的抽象對立的批判
上帝對時間的協調:三位一體上帝的創造性
三位一體的上帝和永恆的生命

第九章 對真理與理解的尋求
信仰與認識
批判與自我批判的實在論
從經驗到理解
三位一體信仰
科學家的視角
整合
神學與對真理的探索:神學的
最基本形式
神學與對真理的探索:神恩和
神學的詳盡形式的潛在危險
作為詳盡神學和基本神學之間危險橋梁
的宗教最低綱領主義的五種形式
信仰活的上帝:尋求真理和理解的神學
需要對其論題的規范定位
索引
後記
 

宗教學,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近年來似乎正在成為「顯學」。

在西方學術界,面對著伊斯蘭教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內的勃興,穆斯林和清真寺在西方許多城市中的涌現;面對著佛教和印度教乃至某些中國宗教不單在亞洲繼續存在,而且在西方擴大地盤的事實;面對著基督新教在中國和東亞、基督正教在俄國和東歐、基督公教和基督新教在亞非拉廣大地區迅速復興和發展的現狀;面對著形形色色的新興宗教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此消彼長的局面;面對著社會生活世俗化與宗教信仰多元化齊頭並進的形勢┅┅學者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與宗教相關的問題,不得不盡力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文化學、人類學、現象學、哲學等學科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甚至不得不時時更新研究的方法、重新思考以往的結論。凡此種種,都使得宗教學不但在學生眾多的大學課堂上經久不衰,在種類繁多的學術會議上熱鬧興旺,在自成一類的學術出版中日益發達,而且在從上帝存在的證明這樣古老的傳統哲學問題,到新興宗教的作用這樣緊迫的當代社會問題上,在從精神生活的趨勢這樣普遍的社會人生問題,到宗教對話的基礎這樣現實的文明共處問題上,都繼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因此之故,宗教學在西方,以130歲的高齡(就宗教科學言),甚至2500歲的高齡(就宗教哲學言),而呈現出蓬勃生長的態勢。

在中國學術界,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各宗教的迅速復蘇和發展,對學者們的工作提出了紛繁多樣、層出不窮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步發展以適應宗教形勢和社會形勢的現實要求。而研究宗教的學者們盡管來自不同的領域,盡管面臨缺少資料、缺少資金、缺少語言訓練、缺少社會理解等等困難,仍然依靠自發自願的、艱苦卓絕的努力,繼承了前輩們中斷30年的宗教學術事業,使中國宗教學在短短20余年間,獲得了琳琅滿目的豐富成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進展。現在,對於宗教學研究的迫切性、重要性,社會各界已有了越來越多的理解,一些政府機構和宗教團體,已經越來越重視宗教學的研究,不少社會科學院和高等院校,也越來越關心和支持這門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這種情況,作為中國宗教學界眾多學者20年努力的可喜結果,不但是中國學術全面發展之福,也是中國社會健康發展之福。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的宗教學發展還面臨一些具體而重大的困難。除了需要社會上下各界的進一步理解和思想解放,以便進一步消除研究禁區和填補研究空白之外,曾經夭折而新生不過20余年,因而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很弱小的中國宗教學最需要的,一是培養人才,二是積累資料。在前一方面,現在已有一些高校設立了宗教學系,更多的高校設立了名稱各異、側重不同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盡管這些機構在培養人才方面,總體上說還存在「倒金字塔」(即研究生多於本科生)或類似現象,但畢竟已在開始扭轉人才缺少的困境。在後一方面,現在國內在資料的翻譯引進方面依然十分零散,在發達國家宗教學百花齊放、分支細密、大師輩出、名作如林的狀況下,我們可以找到的資料更如一鱗半爪,少得可憐。這不但使研究者難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擴大視野,難以從前人的成果中吸取自己成長所需的養分,大大拖了現有研究工作的後腿,而且使有關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難以得到教學所需的資料,難以了解基本的(更不必說最新的)學術進展情況,直接拖了人才培養工作的後腿。

有鑒於此,我們不憚能力薄弱,組織創設這套譯叢,希望得到學術界、教育界新老朋友、耆儒新秀們的參與和支持,一起來開始扭轉中國宗教學資料缺少的困境,一起來為中國宗教學的人才培養做一些資料積累的工作。在初創階段,為了適應我國宗教學需求的特點和我國宗教發展的特點,擬設立宗教學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規范性研究和對話性研究)、佛教研究和基督教研究三大系列;為了適應學術研究、教學參考和廣大讀者層次不同的需要,擬采取概論專著和經典名著兼收並容的方針。

我相信,零散的力量若能相對集中,累積的效果必將十分可觀。我還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推進學術、造福社會的美好願望,讓我們共勉,把這願望變成行動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