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國家面臨的挑戰

社會福利國家面臨的挑戰
定價:66
NT $ 66
 

內容簡介

1994年秋,當筆者第一次嘗試以學術報告的形式,提綱挈領地概述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當前面臨的挑戰的時候,這個問題剛剛成為公共媒體討論的對象,還沒有成為政治辯論的話題。而現在,我們正處於圍繞著新的養老金法和稅法而展開的斗爭之中;社會救濟和失業保險方面的削減業已實行,圍繞醫療保險下一步結構改革的爭論方興未艾。稅收在減少,失業率卻創出了新的記錄。企業界抱怨工資附加成本高,而工會則動員起來反對損害雇員既得利益的企圖。一場普遍的分配斗爭打響了,這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自成立以來從未經歷過的事。現在的問題不再是對增長進行分配,而是在停滯甚至縮減的公共預算的范圍內對緊縮進行分配。增長總是比緊縮日子好過。而特別令人困惑的是,與此同時,股市生意興隆,自營業者的收入過度膨脹,而政府的政策卻在竭力降低最高稅率。一些人在談論「來自上層的階級斗爭」,而另一些人則在談論「社會妒忌」和「投入必須得到回報」。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在過去兩年中,與許多同時代的人一樣,筆者也因各種原因對於政治秀感到氣憤,或是對各個聯合會破綻百出的道德說教感到憤慨。無論是通過減輕企業界的負擔(附帶也減輕非企業主的高收入者的負擔)將失業人數減半的計划,還是反對削減雇員的病假工資和反對向養老金或工資附加津貼征稅的斗爭,作為戰略都難以令人信服。

社會福利開支方面的削減毋寧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再分配一直未能向後代傾斜並且新的培訓措施遲遲未得到推動的情況下,這樣的削減就顯得更加迫切。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依靠這樣的削減來克服經濟停滯。

尋求限制工資附加成本上漲的規則是必要的,但不能以此作為振興經濟的綱領。歐洲各福利國家的歷史性成就是基於經濟和社會政策的互補,而從前人們在這兩個領域都犯了一些錯誤,今天我們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經濟增長與收入再分配之間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依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時是正值,有時是中性值,有時是負值,而且——據數量調查顯示——這種聯系是相當薄弱的。因此,把社會福利開支的數額說成是經濟發展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是完全錯誤的。

相反,毫無疑問,只有首先被生產出來然後被國家提留的財物才能加以分配。最近,由於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逃避國家提留的機會顯著地增加了,而且人們也在更加處心積慮地尋找這種機會。因此,社會福利支出的可預見的增長趨勢,今天遇到了損害其籌資能力的情況。這樣一來,分配沖突的尖銳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抱怨「持久繁榮的短暫夢想」消失(布爾卡特·盧茨),或者抱怨人們喪失了團結互助精神,是毫無意義的。筆者認為,我們將不得不接受就業不足的長期趨勢,但盡管如此,仍然必須找到能卓有成效地共同生活的道路。只有在我們不是首先專注於收入分配的表面上的零和博弈,而是關注德國的福利生產的更廣泛的聯系及其對跨國發展的日益增強的依賴性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這一點。本書正是致力於此。本書的主旨在於,我們當前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遇到的困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就是說,是源於各種不同的、在很大程度上各自獨立的變化。據此,人們所要求的「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造」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只能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改革循序漸進地進行。而為了使這種改造能長期朝著更理想的方向前進,就需要對問題作出清晰的描述,並由此排列出輕重緩急。下文中這些綜合運用了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分析,主要是用來為自己的判斷能力奠定基礎,因此,要盡量放棄具有黨派色彩的口號。但是,只要筆者認為實際結論是有說服力的,就不會避而不談。
 

目錄

前言
導言
第1章 社會福利部門的費用增長動力
第2章 社會福利國家的概念
第3章 福利國家制度安排的特征
第4章 福利國家制度安排成功的條件
第4.1節 經濟效益
第4.2節 政治效益
第4.3節 文化意義
第4.4節 社會意義
第4.5節 總結
第5章 福利國家制度安排的老化
第5.1節 工業生產的重要性降低與服務業生產的重要性提高
第5.2節 國際聯系日益緊密
第5.3節 性別角色的轉變和社會福利國家的「沉默的後備軍」解體
第5.4節 社會福利國家的問題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第6章 人口的挑戰:所謂代際契約
第6.1節 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
第6.2節 德國始終是一個移民國家
第6.3節 後代成為集體財富
第7章 經濟的挑戰:結構性失業
第7.1節 贏利機會與就業水平日趨脫節
第7.2節 普通勞動力的就業是中心問題
第8章 社會的挑戰:混合的福利生產
第8.1節 社會政策對非正式部門的發現
第8.2節 家庭的福利生產
第8.3節 國家和道德經濟
第9章 國際的挑戰:比經濟區位問題更廣泛得多
第9.1節 民族國家的相對化
第9.2節 經濟的國際化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
第9.3節 歐洲一體化:對社會福利國家是威脅還是機會?
第9.4節 民族國家過時了嗎?
第10章 文化挑戰:福利國家的共識和開放社會
第10.1節 忠誠的基准點
第10.2節 公正與團結
第10.3節 追求美好生活
第11章 社會政策的結論
第11.1節 分配沖突不是危機征兆,而是社會政策的要素
第11.2節 承認「家庭勞動」
第11.3節 職業勞動的非標准化和社會保護
第12章 結束語
 

近年來,社會政策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國內一些大學開設了有關的專業,培養學術和專業人員。但是,一個新研究領域的引人和一個新專業的形成往往會面臨着如何界定研究范圍和如何確立相關的方法論體系的問題。似乎在國內學術界,也引起了不少的討論。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經濟學研究和教學的學者,總要提出一些問題:到底什麼是社會政策?它和經濟政策又是什麼關系?社會政策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與其他社會科學,如經濟學、社會學有什麼不同,又有哪些聯系?適逢李秉勤和貢森兩位打算推出這套社會政策方面的譯叢,並要我寫一篇序言。我希望結合我對國內與「社會」有關的政策實踐的觀察,並以學習和了解社會政策為出發點。完成這篇序言。

無論在社會福利長期發展的歐洲,還是在廣泛利用商業保險的美國,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都面臨着新的挑戰。可以說,社會政策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領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領域不斷擴大。橫向上,它包括了社會服務的方方面面,如社會保障、醫療、就業、住房、教育等等。縱向上,其研究的主線是闡述在各個社會政策領域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看,二者之間的角色划分,特別是嚴格按照意識形態的對立確立市場與政府的作用,已經不可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許多國家都在尋求不同程度的政府與芍場的結合:如在社會服務領域中引人准市場、公私合營等。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大量對社區、鄰里、家庭在提供社會保障與社會眼務方面作用的研究。其總的趨勢是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和提供手段向着多元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社會政策的目標體系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從以往比較單一的收人標准,向更加多元化的能力培育指標體系發展。另外,作為社會政策的一個重要環節,政策本身的形成和執行過程也是不容忽視的。伴隨政策的調整,政策執行體系的運行也受到了不斷的考驗。以往的一些用於企業管理和企業組織的理論,也越來越多地用到政府管理、新型公私合營的公共服務機構的管理以及政府與各類合作方的關系中來。稍加比較,不難發現,經濟學中其實已經包括了對幾乎所有上述問題的探討!但是,是不是可以說社會政策就可以由經濟學代替了呢?想必從事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如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的學者在追溯各自的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勢必也發現了各自學科在上述領域的貢獻。是不是他們也可以說社會政策可以由某一個學科所代替了呢?我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不盡然。

當然,每一個學科的應用研究或政策研究都會涉及到現實的社會問題。然而,以往的經驗證明,學科壁壘限制的是政策分析的視角。社會政策可以說是為開闊視野,實現跨學科對話,提供了一個平台。現代社會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得任何一個學者很難實現過大的跨越,即使在本學科范圍內。因此,這里並不是要提倡學者放棄各自的學科基礎,轉向大而全的泛泛治學,而是鼓勵創建依靠堅實理論基礎的開明學風。《社會政策譯叢》基本上貫徹了這一思想。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