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政治文化》斷言,今天的主要沖突不是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突,不是政府管多管少的矛盾,而是等級制度對平均主義的沖突。

實證材料來自於世界各地的7000座城市,原始數據是500余人精力的結晶。

新政治文化的要素和特征有:階級政治和傳統政黨的式微,市民、媒體和社會問題地位的上升、政治和消費文化、娛樂文化的合流等等。

抵制或反對「新政治文化」的力量有:傳統的階級政治、排外主義的反移民傾向、傳統的宗教社區等等。

一些西方政黨比如美國的民主黨、英國的新工黨、德國的社會主黨轉向並接受了新政治文化。克林頓、布萊爾、施羅德就是新政治文化的代表。

新政治文化在一些國家替代了傳統政治,這些國家的許多選民轉向了新的政治形式。
 

目錄

克拉克中文版序
中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 新政治文化:解釋什麽變化、哪里變化、為何變化的分析框架
第1章 全書概覽
特里·N.克拉克
第2章 新政治文化:後工業社會里支持福利國家等政策的動態
特里·N克拉克 羅納德·英格爾哈特
第二部 新政治文化在哪里出現?為何出現?
第3章 真有所謂新政治文化嗎?在數十年來的歷史動態中求證
特里·N.克拉克
第4章 新政治文化評價:世界各地城市比較
特里·N.克拉克
第三部 等級架構和政黨如何給政治和政策排序重新定向
第5章 都市政黨:角色與轉換
文森特·霍夫曼-馬丁諾
第6章 地方官員政策選擇的變化
奧斯卡·加布里埃爾 卡提亞·阿赫爾斯迪克
弗蘭克·布雷茲施奈德 沃爾克·昆茲
第7章 走向單維度的意識形態文化嗎? 來自瑞士地方黨派的證據漢斯·蓋瑟爾
第8章 市民對控制地方增長的選擇:美國新政治文化運動在郊區得到支持的趨勢
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新政治文化的理念在8個方向上有了時一步的發展,我將在這里做簡要的介紹,同時給中國讀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參考材料。對新政治文化的核心分析集中在本書第2章,此章對新政治文化的要素(比如社會問題、市民和媒體地位的上升、傳統政黨的武微等等)進行界定,同時又認定促成新政治文化形成的重要進程。在此過程中,我們借助的是22個有關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命題。我將在序文里對這些命題的最新發展做一些探索。

一 新政治文化的歷史演變及其在全球的傳播

新政治文化濫觴於北歐和西歐,在新教徒的聚居區表現得特別明顯。這些地區的居民學歷比較高、生活比較富裕;歐洲以外的例子有北美和澳大利亞。但是民主、平均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人權、婦女權利、公民參與、弱勢群體的流動,對全世界的人都有吸引力。我和丹尼爾·埃拉查(Daniel Elazar) 首先追溯新政治文化的源頭,我們回到古希臘人和猶太人,顯示他們如何把我們確認的核心理念和首先宗教綱領結合起來,然後我們檢視馬克斯·韋伯論述的清教徒和加爾文教徒,接著又追溯到荷蘭、英國和新英格蘭。韋伯關心的是解釋西方如何、為何獨具特色,他為此而寫的著作有《中國的宗教》和《印度的宗教》。在過去的一些歲月里,人類在遷徙的過程中攜帶著這樣一些政治文化關懷,這些關懷特別深刻地嵌入了宗教制度。

殖民主義也推動了這些關懷的傳播,不過其傳播方式是比較分明的等級體制。比如,在英國的殖民地,不順應英國國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堂,把《聖經》翻譯成多種語言,傳授其價值。然而,到了20世紀後期,傳播過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倚重經濟的傳播逐漸減少,通過非政府組織(比如「大赦國際」或許多社會服務的組織)和媒體(比如CNN、BBC和MTV)的傳播逐漸增加,比較低廉的飛行費用也促進了這些理念的傳播。於是,新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經歷了沖突和轉化的過程,表現在一些彼此分離的事件中,比如1989年戈爾巴喬夫共產主義的終結,2001年「9·11」事件恐怖主義者對紐約世貿大廈的襲擊,墨西哥少數民族的「恰帕斯運動」(Chiapas),世界代表大會對人權和女性主義的傳播等等。憑借因特網,新社會運動被賦予了新的力量,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是這樣的。

克拉克和埃拉查對新政治文化進行研究,我們對世界文明區分為5個文明區,5個區對新政治文化的接受各有不同。天主教的拉丁美洲普遍接受新政治文化,穆斯林尤其原教旨主義的穆斯林團體積極抵抗新政治文化。實際上,在新政治文化的刺激之下,「阿爾凱達基地」、排外主義和反移民的領袖、社會運動和政黨又活躍起來,他們公開抨擊新政治文化傾向(法國的勒龐和歐洲的民族主義政黨在許多選舉中就贏得了10%~20%的選票)。因為新政治文化在一些國家接過了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的地位,它們的許多選民轉向了民族主義的群體和政黨,轉向了新的政治形式。顯然,許多人覺得這些「無意為之的後果」在道德上使人不安。

本書不宣揚「新政治文化」一定就是「好」,我們不論證它道德上或政治上是好是壞。在這個方面,我和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安東尼·布萊爾(Anthony Blair)等人有所不同,他們大聲呼號倡導新政治文化,他們在英國把新政治文化叫做第三次浪潮。我則只想闡釋解釋其源頭和結果,試圖超越表面上一望而知的那些因素。因為許多新的現象洶涌而來,所以我們這些嘗試僅僅是初步的努力而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