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

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陳大康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6-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55265
  • ISBN13:9787101055269
  • 裝訂:平裝 / 39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些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由于研究的對象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不同,也由于自己有意的嘗試,故而這些論文顯示出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陳大康,1948年12月生。上海嘉定人。1982年1月畢業于復旦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6月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遺產》編委會編委。曾出版《明代小說史》、《明代商賈與世風》、《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等專著。
 

目錄



一、研究狀況評析
論古代小說研究中的紛爭及其意義
關于明清小說研究格局的思考
研究格局嚴重失衡與高密度重復
——兼論學術腐敗滋生的著述環境
關于古典文學研究中一些現象的思考
關于《西游記》的兩次爭辯
——兼論重新審視研究基礎的必要性
“小說史”的體例與重寫
二、古代小說研究
論長篇小說結構形態的演變
論小說史上的兩百年空白
擬話本二論
漫談小說“識語”
論通俗小說的雙重品格
論明清之際的時事小說
從繁榮到蕭條
——論清初通俗小說的創作
書生的困惑、憤懣與墮落
——從小說筆記看明代儒賈關系之演變
王啤和他的《今世說》
論古代小說的史學價值
從比較看研究體系的演進
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
《熱河日記》與中國明清小說戲曲
論明初文言小說創作
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
三、紅學研究
論李紈判詞之迷
論榮府的管理機構與制度
從數理語言學看後四十回的作者
——與陳炳藻先生商榷
“《紅樓夢》成書新說”難以成立
——與李賢平同志商榷
“有是理乃有是數,有是數即有是理”
——古代數理思想對曹雪芹創作的影響
眼前無路想回頭
《紅樓夢》不是飛來峰
論賈府的經濟體系及其崩潰
寶珠死珠魚眼楮
——論趙姨娘兼談賈府婢女的歸宿
宋教仁與《石頭記》
四、考 證
唐寅與“庚黃”
也是一首《臨江仙》
《劉烈女》本事等六則
四部明代小說成書年代之辨正
《樵史演義》作者考證雜談
《剪燈新話句解》“明嘉靖刻本”辨
——兼論該書在朝鮮李朝的流傳與影響
洪梅嫁女等四則
《金瓶梅》作者如何考證?
 

本書所收三十余篇論文按四個專輯編排,如果將這些論文按時間順序排列,那麼就可看出自己的研究興趣及其變化,一些觀點的逐漸形成以及對整個古代小說研究看法的逐漸完整。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本論文集是對自己近二十年來從事古代小說研究的一次小結,是對以往研究思路的一次清理,當然,同時也是對自以為還可以較長時間留存的論文的一次盤點。收入本書的論文都仍顯發表時的原貌,在某種意義上這些都已是歷史,顯然不適宜再作修改,即使其中某些地方可能很粗糙幼稚或存有謬誤缺漏。

書中第一個專輯是對古代小說研究狀況評析。那些論文寫作時間相對較後,但因其中提出的問題在目前階段確較重要,故列為本書之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鑒于古代小說研究的實際狀況,我接連寫了《論古代小說研究中的紛爭及其意義》與《關于明清小說研究格局的思考》兩篇論文,前者著重談論目前研究體系、模式、思路與方法改善的必要性,後者則是想提醒大家注意研究格局失衡的狀況。雖然格局的狀況人們都已有感覺,但統計出的數據仍使人大吃一驚︰新中國成立44年來明清小說研究論文竟然已有一萬五千余篇,而其中88%競又集中于《紅樓夢》、《水滸傳》、《聊齋志異》、《三國演義》、《金瓶梅》、《西游記》與《儒林外史》等七部名著(《紅樓夢》更是獨佔了45%),若加上“三言”、“二拍”等一二十部大家熟悉的作品,那比例更是高于96%。七年後我又做了統計,發現那些比例仍然保持不變,而且整個古代文學的研究格局也同樣如此。具體地說,那些論文多在討論作品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以及語言等問題,而且又集中于很少量的一部分作品。比如說,僅在論文題目已標明是討論寶黛愛情的,論文竟已有400篇之多,論及但論題未標明的還不在其內。難道真有那麼多話可說?這是很可令人質疑的。人文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有個很大的不同︰後者的研究是接力棒式的推進,大家都竭力避免重復性研究,發現撞車現象,只得忍痛割愛;前者則不然,重復甚至幾成普遍現象。可以打一個不中听的比方︰我們似乎在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側面或不同的角度,反反復復樂此不疲地證明勾股定理,盡管它在幾千年前就已被證明了。而且,明清小說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存在,但幾十年首先得有個編年為基礎,當時以為古代小說研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自“五四”以來已有七十年的歷史,這類小說編年肯定早已有人做過。然而努力搜尋後,卻發現世上競無此類編年存在。盡可能準確地按本來的時間順序展示與小說有關的各事件、現象,是從史的角度進行考察、分析的必要前提,倘若缺乏清晰的時間概念,或僅據多有顛倒錯位的序列作臆測,其論述必然含糊,判斷難免失誤,而各事件、現象不依時間測度的糾纏混淆,也勢必使一些規律、特點的發現受到嚴重妨礙。于是便自己動手做了個編年。這項工作完成後卻發現面對了一個大麻煩︰從元末明初到明中葉的近二百年里,通俗小說創作竟是一片空白。傳統的研究都是以“有”為研究對象,如作家作品或文學現象的分析等,“無”向來不在視野之內,想探究也總感到無從說起。然而落實到我的論文,要論述的小說發展歷程總共四百年,如果跳過這近二百年的空白,這篇論文還像個什麼樣?空白的產生總得有個原因,但其探尋卻大非易事。最後終于意識到,盡管按文學發展規律,長篇小說在元末明初時已開始出現,但通俗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的發展壯大卻甚依賴于印刷業支撐,當物質條件尚未準備好之時,該體裁的創作出現空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小說的發展,實際上依“創作——傳播——創作”的方式不斷地反復循環。小說作品既是精神產品,又是文化商品,其行進軌跡既服從文學發展的規律,同時又受商品生產、交換法則的制約,考察其發展歷程時,顯然不能只囿于文學領域,而應檢測小說發展的各個環節,從創作一直追蹤到讀者的反響,包括作品到達讀者手中的方法與途徑;同時又考察讀者群體的反響如何制約後來的創作。《論小說史上的二百年空白》、《論通俗小說的雙重品格》與《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等論文,著重闡述了這一思想,而其他一部分論文則是針對實際問題解決的該思想的具體運用。當年在研究中獲得這樣的理解並作論述時,並不清楚自己實際上已將傳播學引入了古代小說研究,只是感到唯有這樣方能較合理地解釋。現在結合傳播學研究古代小說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提出的那些論點在現今的小說史研究中也已經常被引用,可在剛開始提出時,卻曾被譏為不是文學研究,這與現在被稱贊為做了開拓性T作恰成對照。

第三個專輯收了10篇研究《紅樓夢》的論文。在不少紅學研究者看來,這些論文恐怕有些“另類”,凶為它們與現今多數紅學論文的路數並不相符。《從數理語言學看後四十回的作者》與《(紅樓夢)“成書新說”難以成立》兩文都是運用數理語言學原理考察作者問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陳炳藻先生用數理統計方法考察作品中虛字的出現規律,得出後40回也m白曹雪芹之筆的結論。然而,他在統計學原理運用方面明顯地出了點紕漏,而且在《紅樓夢》中只抽取了6萬字,檢驗了14個指標,所得的結論自然很可質疑。于是我重做了這項工作,對全書72萬字做統計,檢驗了百余指標,特別是還發現了一些曹雪芹偏愛的詞匯,這些詞表示的意義在後四十回里是用其他同義詞來表示。由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尚無條件使用電腦,只能手.[統計。前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後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但後四十回的前半部分可能含有曹雪芹的少量殘稿。由于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始終逐字逐句地檢閱作品,對《紅樓夢》自然是滾瓜爛熟了,那些人物、情節便在腦海里活了,其結果便是發現了一些紅學家們未曾注意到的問題。比如說,《紅樓夢》中居然沒有描寫李紈與王夫人這對婆媳的對話,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是不是史書中“不書”手法的運用?對此現象作專題研究,還進一步發現,第五回里寫李紈的判詞與曲子中,有幾句話其實一直未能解釋得通。此問題並非是鑽牛角尖,它有助于對《紅樓夢》意旨的了解及其人物關系的理解與把握,而考察的結果,則是《論李紈判詞之謎》一文。作品讀得爛熟之後,又發現賈府日常生活的有序運轉,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機構與制度在支撐,作品中關于經濟情況的點滴交代,此時在腦海中也融成了較完整的經濟體系,于是便寫了《論榮府的管理機構與制度》與《論賈府經濟體系的崩潰》。後一文中有個問題較為有趣,即歷來人們都認為賈府收的是實物地租,烏進孝的那張租單似可為證,但將作品中相關信息集中在一起作系統分析,就可發現賈府收的實際上是貨幣地租,即使僅就烏進孝所繳的而言,貨幣地租也已佔了很大的比例。總的說來,那些論文不太符合傳統的紅學論文的路數,我對該路數也不很滿意,這一想法在《“眼前無路想回頭”》中已有所表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