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說史

明代小說史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陳大康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20058892
  • ISBN13:9787020058891
  • 裝訂:平裝 / 79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先是導言與五編十章的正文,其後則是明代小說的編年,而實際研究卻是先從編年做起。

本書運用的研究模型,即作者、出版、小說理論、官方的文化政策以及讀者這五個交叉影響、互相制約的因素,形成一股合力影響了小說的發展,它其實是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歸納綜合而成的;書中之所以會出現模糊數學、突變論甚至數理統計等思想或方法的運用,同樣也是出于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追求。

本書的任務是描述與分析明代小說創作的發展歷程,但較有意識地嘗試各種方法的運用,也確是本人研究的目的之一。
 

目錄

明代小說研究與文學遺產繼承問題(序)
導言
第一編 明初的小說創作
第一章 戰亂後的創作飛躍
第一節 《三國演義》與國家的分裂和統一
第二節 《水滸傳》與元末的農民大起義
第三節 《剪燈新活》中的戰亂圖景
第二章 在傳統約束下的選擇
第一節 明初通俗小說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采用改編手法的必然性
第三節 明初文言小說創作風格的變化
第三章 開闢方向的示範與規定
第一節 通俗小說內涵的規定
第二節 羼入詩文手法的運用及其原因
第三節 “教化為先”的傳統的確立
第二編 蕭條與復蘇
第四章 政治高壓下的生存危機
第一節 明初文學創作的概況與氛圍
第二節 小說發展停滯的政治原因
第五章 傳播環境對創作發展的制約
第一節 通俗小說的發展與對傳播載體的依賴性
第二節 明初的印刷狀況與抑商政策的傷害
第六章 文言小說創作的復蘇
第一節 先行復蘇的原因與志怪小說
第二節 內容龐雜的逸事小說
第三節 寓言小說與傳奇
第七章 通俗小說創作復蘇的預前準備
第一節 說書藝人的貢獻與話本的流傳
第二節 三大阻礙因素的變化
第三編 嘉靖、隆慶朝的小說創作
第八章 通俗小說創作的重新起步
第一節 連鎖反應的開始
第二節 《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的編創方式
第三節 “熊大木模式”及其意義
第九章 漸與現實貼近的文言小說創作
第一節 創作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第二節 重志怪輕傳奇的創作格局及其成因
第三節 逐漸貼近現實的逸事小說
第十章 明代的中篇傳奇小說
第一節 中篇傳奇多羼入詩文的手法與小說觀念的變遷
第二節 中篇傳奇小說內容的流變
第三節 明代中篇傳奇小說的地位與意義
第四編 繁華與危機的雙重刺激
第十一章 講史演義的繁榮與公案小說的流行
第十二章 《西游記》與神魔小說
第十三章 《金瓶梅》與人情小說
第十四章 文言小說的創作與小說選編本的流行
第五編 明末的小說創作
第十五章 文人的參與及小說理論的總結
第十六章 擬話本與編創手法的過渡
第十七章 時事小說的崛起與明末其他小說創作
結語
明代小說編年史
明代小說編年史人名書名索引
小說史的敘述視角、敘述體例和敘述方法
——兼評陳大康《明代小說史》
後記
 

明代小說研究與文學遺產繼承問題 郭豫適

(一)

陳大康教授的新著《明代小說史》即將出版,在評介此書以前,我想聯系明代小說、明代文學研究情況,談一點文學遺產研究的情況、問題和看法,跟同志們討論。

新時期以來,在我國古代文學遺產研究中,明代文學研究頗受重視,而在明代文學研究中,明代小說研究又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謂成績斐然。為什麼這些年來,明代文學創作(包括小說、詩文等)和文學理論的研究,會呈現出一種頗為熱鬧的百家爭鳴的新氣象呢?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明代小說、明代文學本身確實具有值得進一步擴大、加深研究的價值;其二是處于新的歷史環境之下,學者們學術思想進一步活躍開放,感受和呼應著時代的脈搏、現實的需要b這兩方面因素的結合,便促使明代小說、明代文學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驅動學者們對之開拓課題、更新視點、加深研究,隨之也取得了超越以前的成就。
  
時代的脈搏和現實的需要是科學研究最大的驅動力,有些課題的提出,本身就是對于發展中的社會現實所作出的敏銳的感應。我這里舉一個例子,就是本書作者前幾年有關明代小說的一項研究,其結果就是《明代商賈與世風》一書的出版♂該書以明代小說大量形象化的材料以及有關的明代史料為據,敘述研討了明代商賈與世風這一歷史現象和問題。我們知道,明代商賈的活動及其勢力既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而商賈們的經濟活動、生活方式、道德觀念,連同他們逐漸發展起采的勢力,又反過來影響和作用于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思想觀念。歷來處于“士農工商”四民之末的商人,他們的社會地位空前提高,他們的成功和影響還促使社會上出現了棄農經商,乃至棄儒、棄官從商的現象。書中所描繪的既有明代商人遭受壓制、挫折,艱難掙扎的痛苦,又能他們獲得成功,發家致富的歡欣;既有他們萬里行商的跋涉磨難,經濟活動中的苦心經營,又有過去罕見的他們那種頗為特殊的生活遭遇和生活方式,包括他們那種游移無定的家庭生活以及復雜的婚姻關系;既有他們對封建綱常禮教和各種陳舊落後的規章制度、社會秩序、世俗觀念的沖突和背離,又有他們舍命追逐財富、追求物欲所導致的見利忘義、狡猾奸詐、奢侈淫糜的腐敗現象和消極影響等等。所以,我曾說這本有關明代商賈的社會生活和歷史命運的書,“夸張點說,不妨看作是中國古代商人的成長史”。(參見拙文《〈明代商賈與世風〉序》,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5月版。)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明代商賈與世風》之所以能夠寫成,其必要前提是明代社會生活有關的種種世相的客觀存在。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沒有時代社會經濟中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沒有商業經濟和商賈勢力的發展,就沒有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中出現的新的變化,例如鄙視商賈的傳統觀念的改變,以及棄農經荷、棄儒從商乃至棄官從商等現象在實際生活和小說刨作中的出現。又假如我們今天無視經濟活動是社會生活中一種基本的活動,元視經濟基礎、經濟力量對于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假如我們今天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搞市場經濟,也沒有市場經濟直接間接引發的社會生活、意識觀念乃至文學觀念的影響和變化,那麼人們是否會那樣自然而然地產生有關的歷史的聯想呢?學者們對明代小說乃至整個明代文學的關注就會較為薄弱,研究的興趣或許也不會如此濃厚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