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正如地殼運動一樣,理論界最富戲劇性的演進與巨變往往發生在某些方面幾大理論板塊交匯與碰撞的邊界。當「四大解放」——對性別壓迫、種族壓迫、階級壓迫與自然壓迫的解放——理論終於走到一起時,其震撼力足於掀翻壓迫賴以存在的整個理念基礎。女性主義理論試圖闡釋對自然的主宰時,也將自己推向了一個必要而艱難的全新前沿。

在過去20年里,生態女性主義不僅對社會運動貢獻良多,而且也將婦女所受的壓迫與自然所受支配之間的聯系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化。在不同的版本中,它涉及了所有四種形式的壓迫——性別、種族、階級與自然。與此同時,生態女性主義也被刻板地認為是差勁的理論,被投以懷疑的眼光,並總是與現在被稱為文化女性主義的流派相聯系。在書中作者試圖展現的,是一條逃脫女性主義和環境倫理在過去的種種失敗與困頓的嶄新路徑。該書直接從二元論入手,進行了一番外科手術似的解剖,試圖挖出深藏在所有困擾與問題之下的病灶。
 

目錄

《走向生態文明》叢書總序
致謝
導言
一、生態女性主義的遠景:困境與疑惑
二、綠色批評理論和文化普適主義
三、生態女性主義與綠色理論
四、社會生態學的框架
五、深層生態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章 女性主義與生態女性主義
一、女性-自然的關聯:是過時的與壓迫性的嗎
二、人類與排斥
三、主流模式的男性特征
四、女性主義與非批判性平等
五、激進派女性主義和文化的男性主義特征
六、女性主義與非批判性逆轉
七、作為整合理論嘗試的生態女性主義
第二章 二元論:殖民的邏輯
一、二元論和差異
二、理性-自然二元論的重要地位
三、二元論的邏輯結構
四、二元論的邏輯
五、逃脫二元論的路線
第三章 柏拉圖和死亡哲學
一、西方的人·自然二元關系
二、人-自然二元論的深刻根源
三、柏拉圖和分離身份在笛卡爾哲學中的誕生
四、柏拉圖的女性主義哲學
五、理性秩序和自然秩序
六、贊美自然:是宇宙還是混沌
七、理性-自然關系的模型
八、柏拉圖的二元論和人類身份:極端排斥
九、對大地的否認:柏拉圖二元論的意義
十、柏拉圖和非人類的自然
十一、古希臘社會和死亡
十二、斷裂性、死亡和世俗身份
第四章 笛卡爾與權力之夢
一、人類-自然二元論的發展
二、笛卡爾與權力之夢
三、笛卡爾與心智-自然二元論
四、洛克及經驗主義對機械論的貢獻
第五章 機械論與心智-自然二元論
一、笛卡爾之後:機械論與唯物主義
二、機械論的整體性替代方案
三、極端-簡化主義整體論
四、泛女神論
五、過程論的問題
六、心智的意向性指標
七、延續性與差異性
八、機械論和意向論
第六章 倫理學與工具化的自我
一、理性與工具主義
二、利己主義和自我-他者二元論
三、利己主義與工具主義
四、利己主義和人類利己主義
五、對人類利己主義必要性的論述
六、自由主義和對他者的否定
七、超越關系:相互性與生態自我
八、婦女和荒野
第七章 深層生態學與對差異的否認
一、理性主義和倫理學進路
二、理性主義、權利和道德延伸主義
三、差異和深層生態學
四、無差別論
五、自我的延伸
六、超個人的自我
七、生態自我和美德倫理學
八、理性的重建
結論:改變主宰的敘事
一、理性和自然的演進:殖民化進程
二、最後的階段:吞噬他者
三、故事的重寫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一個幽靈在地球上四處漫游。這個幽靈就是生態危機。

20世紀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人類在全球范圍采取了大規模保護環境的措施,試圖趕走這個幽靈。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這個幽靈不僅沒有被趕走,反而像一個吃飽喝足了的吸血鬼,變得越來越龐大,越來越難以對付。

打開電視或收音機,翻閱手邊的報紙或雜志,我們每天都會看到、聽到或讀到關於這種或那種全球環境問題的報道,例如:溫室效應,物種滅絕,森林銳減,能源短缺,大氣、土壤和水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等。

困擾全球的這些環境問題,也同樣困擾著我國。事實上,由於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過去20多年經濟又持續高位增長,因此,我國的環境所承載的壓力比絕大多數國家都要大得多,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問題也比大多數國家嚴峻。長期的污染和破壞已使我國的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積縮小了312平方公里,面臨著變成死湖或沙湖的危險。舉世聞名的甘肅敦煌月牙泉在20世紀70年代占地22畝,水最深處達9米,但目前水域僅有8畝,水深不足3米,如不采取措施進行搶救,30年後月牙泉將不復存在。長江目前也正在變成第二條黃河。這些都是我國生態系統陷入危機的重要信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指標和其他許多社會指標年年都能超額完成任務,但是,環境指標卻年年欠賬。「局部改善,總體惡化”成了我國年度環境報告的慣用語。全球范圍的環境狀況也是如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各國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但全球范圍的環境狀況卻每況愈下。「局部改善,總體惡化」也成了全球環境狀況的真實寫照。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環境問題的症結究竟在哪里?

如果說過去50年多年環境保護的歷史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現實給人類提供了什麽教訓的話,這就是:環境危機是工業文明的結構性特征。工業文明的基本結構和運行機制決定了,生態危機是工業文明的必然產物。在工業文明的基本框架內,環境危機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工業文明的主流經濟學認為,導致環境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產權不清和企業成本的外部性。因此,在主流經濟學看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不外乎兩條:自然資源私有化;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但是,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我們根本不可能把有機的生態系統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後分給每一個人;環境要素的邊界與產權的邊界也不可能正好重疊,使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努力也會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環境污染具有滯後性,政府和企業很難在企業開始營業前就准確地計算出清理該種污染所需的費用。不同企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污染合在一起,會產生累積和擴大效應;這種效應導致的環境後果很難評估。對自然物品的定價涉及代際偏好的比較問題。當代人給自然物品的定價難以反映後代人的意願,這對後代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工業文明的政治理念難以給環境保護提供堅強的支持。工業文明的民族主義理念賦予了每一個國家獨立管理國家內部事務的絕對權利。但是,許多環境問題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范圍采取共同行動。環境保護的世界主義訴求會遇到來自民族國家的強烈抵抗。代議制民主也會遇到來自企業和選民的壓力。作為組織良好的院外壓力集團,企業會對政府的環保立法百般阻撓。選民更關心自身的福利水平,對政府那種旨在關心遙遠後代生存環境的動議往往不以為然。被選出來的所謂民意代表在行使權利時可能也會背叛選民的意願,與各種利益集團同流合污。

現代科技是工業文明的助推器。技術的進步能夠提高資源的利月率,延緩資源枯竭的速度。但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科技進步給環境保護所帶來的潛在好處已經被人口暴增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完全抵消了。不僅如此,經濟學中的「傑文斯悖論」還告訴我們,某種特定資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還會隨著利用這種資源之技術的改進而加快,因為,技術的改進會使以這種資源為原料的產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而價格的降低會進一步刺激人們對這種產品的需求和使用。事實上,環境問題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單純的技術進步不可能解決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是一項目復雜的社會工程,只有偉『度層面的綜合變革才能有效遏制工業文明的生態危機。

工業文明的基本價值理念也不能完全與環保理念協調。工業文明的自然觀是機械自然觀。這種自然觀把人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把自然看成一架沒有生命、可任由人類拆解、重組和控制的機器。自然不是意義和價值的領域,只是一堆有待人類利用的資源。這種帶有強烈人類中心主義色彩的自然觀為現代人掠奪自然的行為提供了辯護。工業文明的價值觀關注的是個體,它對互利和權利的強調很難為以代際平等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倫理支持。它把幸福理解為個人感性欲望的滿足,這導致了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在這種價值觀的引領下,人類根本走不出越陷越深的生態危機。

解決環境問題的希望何在?

環境主義者認為,在工業文明的基本框架內對經濟運行方式、政治體制、技術發展和價值觀念所作的任何修補和完善,都只能暫時緩解人類的生存壓力,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圓擾工業文明的生態危機。只有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型,人類才能從總體上徹底解決威脅人類文明的生態危機。文明范式的轉型,是人類走出生態危機的必由之路。

生態文明是一種正在生成和發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繼工業文明之後,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高級階段。生態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的經濟模式是生態經濟,這種經濟把人類的經濟系統視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不是強行把生態系統納人人類的經濟系統。生態文明強調人類整體利益的優先性,倡導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在生態文明時代,科學技術不再是人類征服自然的王具,而是修復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助手。突顯自然的整體』性及其內在價值的有機自然觀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價值理念。生態文明的價值觀既關注人的權利(特別是普遍人權),更強調關懷與責任,倡導和諧與理性消費。

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這是人類文明的重大轉型。如果人類能夠未雨綢繆,自覺地實現這種變革,那麽,轉型的過程就會少一些悲劇和代價。我們希望《走向生態文明》叢書能夠為人們思考和探索生態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發,為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

楊通進
2006年歲未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