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

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洪大用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80391
  • ISBN13:9787300080390
  • 裝訂:平裝 / 24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廣而言之,所有政府之外的推動環境保護的力量,都可以稱作民間環保力量。本書對于民間環保力量的研究試圖采取一種整合的視角。作者認為,民間環保力量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層次上的力量,其深層基礎是公眾的環境意識與環保行為,其凝聚機制是民間環保組織、社區和大眾傳媒,其作用形式則體現為敦促和協助政府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另外,作為民間組織之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其技術、產品和財富等來推動環境保護,這種力量也應視為民間環保力量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環保企業,更是可以直接看作民間環保力量之一。

本書采用個案研究、抽樣調查、文獻分析等多種方法,對以上內容的民間環保力量進行了初步研究。這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狀況及其重要作用,為政府部門引導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和相關領域的學者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參考。
 

目錄


總論
一、關注環境與社會和諧
二、關注環境保護中的民間力量
三、積極引導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
第一章 中國公眾環境意識的覺醒
一、中國環境狀況與公眾主觀認知
二、公眾環境意識的測量與分析
三、公眾環境保護的政府指向
四、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促進公眾參與
第二章 中國民間環保團體的轉型
一、民間環保團體轉型的表現
二、民間環保團體轉型的背景
三、民間環保團體的“性格”
四、民間環保團體發展的理論意義
第三章 環境治理︰以社區為基礎
一、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二、以社區為基礎的環境資源保護
三、社區及其環境資源遭受的破壞
四、社區參與環境治理的可行路徑
五、仍然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環保產業的成長
一、環保產業的內涵
二、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三、環保產業發展的社會支撐系統
四、案例分析︰淮河污染防治
第五章 西方環境運動發展的啟示
一、什麼是環境運動
二、西方環境運動的歷史發展
三、當代西方環境運動的社會基礎
四、西方環境運動的組織形態
五、西方環境運動的行動策略
六、西方環境運動的組織選擇
七、西方環境運動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八、小結︰西方環境運動的啟示
後記
 

經過作者們的深入調查研究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努力工作,《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終于可以與讀者見面了!這是件好事。本書主要作者洪大用希望我能寫幾句話作為序言,我也很高興。事實上,本書可以看作是作者博士論文研究的一個延續。早在1999年我指導洪大用完成博士學位論文時,他就提出了通過組織創新,凝聚並壯大中國民間環保力量,以協助政府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觀點。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可以說是越來越突出,已經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央已經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思想,強調通過社會的整體性變革和建設來推動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最近幾年我也一直在關注如何通過社會結構的調整來推動社會建設,緩和各種社會矛盾的問題。

為什麼當前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包括人與自然的矛盾,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突出?我認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社會的三大部門結構還不完善。所謂社會三大部門是指現代社會日益分化為三個既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的領域︰第一,國家或政府組織(GO—government organization),也叫公共權力領域,通常叫做“第一部門”,它們屬于政治領域。第二,市場或營利組織,也叫私人領域,通常叫做“第二部門”,屬于經濟領域。第三,社會組織,也叫公共領域,是前兩者之外的“第三域”,通常叫做“第三部門”,它們屬于狹義的社會領域︰相對于政府組織,它是非政府組織(NGO);相對于營利組織,它是非營利組織(NPO)。

以上社會三大部門,各有其存在的根據和運作機制。作為社會實體性的組織構成,它們具有這樣的結構性要求︰第一,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也不能相互代替。三者缺一,就不可能形成結構完整、功能正常的社會,更談不上形成和諧社會。同樣,三者相互代替,就會造成結構紊亂,運行無序,也談不上形成和諧社會。第二,三者的比例要合適,例如,各國經驗證明,“大政府,小社會”是運作和管理成本很高的模式,而“小政府,大社會”則是比例比較合適的模式,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第三,三者的互動機制要良性,要相互促進。在這種結構協調的基礎上,社會三大部門才能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功能互補,從而在動態的相互交往中真正建立起穩定的社會部門結構。

與此同時,社會三大部門也各有其所遵循的交往關系和交往原則,各個領域之間的交往關系和交往原則不能混淆、錯位。例如經濟領域中等價交換的交往原則,不能作為政治領域中權力交往的原則,也不能成為社會領域中公益協商互動交往的原則。同樣,政治領域中的以權力為媒介的交往原則,也不能作為社會領域和經濟領域中的交往原則。有的學者,如哈貝馬斯認為,三個領域之間的界限混淆是我們在20世紀,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來所看到的種種弊端的主要根源。

當前我國三個部門聯動的社會結構和整合機制還沒有很好形成,主要表現在三大部門的比例、力量大小還嚴重失衡。就政府來說,計劃經濟留給我們的政府無限型、全能型的遺跡,還時有表現,即使實際上是在向有限型、非全能型轉變,觀念上有時還往往停留在無限型、全能型政府上;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還沒有形成,該小的還沒有小,該大的還沒有大,政府主導型還表現在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的市場經濟也還不完善,不規範;我們的第三部門剛剛開始發育,無論就數量來說,還是從質量來說,與前兩個部門相比,還不成比例,我們還沒有脫離“大政府,小社會”的結構格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