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研究

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研究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尹全海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957210
  • ISBN13:9787801957214
  • 裝訂:275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誠如書名《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研究》所顯示,該書屬於制度史研究類。由於本書作者沒有停留於對制度的文本解釋,而是深入到制度的沿革變遷和制度實施中的過程和實施後的效果的考察分析,所以該論文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有如下幾點:

其一,近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魏源早就說過「法久必弊」,他們所說的「法」,實是概指廣泛的制度、法令、規定之類,意思就是說各種大小范圍、性質不同的「法」主要是針對當時當地的具體形勢和情況而制定的,因而都有具體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時間過去久了,一方面會因時勢變化而使得有關規定不適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會因人的懈怠而使得有關制度的功能流於廢弛。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兩種處置辦法,或者是重申制度,或者是對制度加以增革損益,此即「更法」或「變法」。清朝中央政府管轄治理台灣的制度的前後變化也說明了制度必須變革的道理,而且制度變革不僅要有針對性,最好還能有前瞻性,「未雨綢繆」要好過「亡羊補牢」。

其二,由於全海在書中所說的「制度的產生,一般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制度的設計者為尋求最優,對制度執行者在操作中的行為,或多或少是基於一種善意的假設」一語,使我想到制度與人的關系。制度與人的關系實則包含三個層面的意義;設計和制定制度,靠的是人;執行和落實制度,同樣靠的是人;受到制度規范約束和指引的,同樣是人。所以研究制度絕對脫離不了對「制度鏈」中有關人的研究。從該書對巡台御史、輪值巡台福建大員諸人的研究可知,在同一制度之下,有的人能夠盡心盡職,有所作為;有的人則畏難怕險,敷衍塞責,甚至瀆職僨事。這也足以說明,即使有適合客觀情形的制度,仍然需要靠人們去實施和遵守,否則就會形同具文。

其三,對於制度設施,既要明確其特殊性,也要善於發現其普遍性的意義。具體地說,本書所研究的御史巡台和福建大員輪值巡台制度,其重點是「治官」,其次才是「治民」的。因為該制度的設計,就是台灣的地方官直接治理台灣民眾,而由中央派委的御史或輪值巡台的福建大員對台灣地方官的治理情形進行督導和檢查,故可以說這一制度實為直接「治官」,間接「治民」。從內政的層面看,清代台灣的兩次重大民變,即朱一貴起義和林爽文起義,都是由官民矛盾而起。這也足以證明,欲治民必先治官。所以清代的巡台制度,雖是具體針對中央與台灣的特殊情形而制定的,但又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之回顧
一、近60年海峽兩岸台灣史研究之鳥瞰
二、清代治台政策之研究
三、清代治台官員之研究
四、已有研究成果之不足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二、史料運用
第一章 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的背景
第一節 台灣海峽之自然阻隔
一、閩台地緣關系
二、「七百里橫洋」
三、風信靡常
四、黑水溝之險
第二節 中原王朝對台灣的早期管轄
一、清代之前中原王朝對台灣的管轄
二、清代閩台合治及其最初實踐
三、「台灣不屬中國」考釋
第二章 巡台御史制度
第一節 巡台御史之設置
一、清初御史制度
二、朱一貴起義與巡台御史的設置
三、巡台御史的派遣程序
第二節 巡台御史的治台活動
一、條陳台灣事宜
二、參與地方事務
三、發展教育,推行教化
四、巡閱營伍,鞏固海疆
第三節 巡台御史職權的式微
一、福建地方官員與巡台御史的矛盾
二、皇權與巡台御史的疏離
三、巡台御史職權式微的表現
第三章 福建大員輪值巡台制度
第一節 輪值巡台制度之確立
一、福建大員的早期渡台活動
二、輪值巡台之定制
三、輪值巡台大員及其職責
四、輪值巡台制度的運作程序
第二節 循例巡台
一、輪值巡台之統計與分類
二、循例巡台
第三節 因事巡台
一、追剿海盜
二、平定民變
三、彈壓械斗
四、招墾番地
第四節 輪值巡台制度中斷的原因分析
一、福建內地形勢嚴峻
二、台灣信息渠道多元化
三、海險之影響與制約
第四章 閩撫駐台制度
第一節 閩撫駐台制度之沿革
┅┅
結論 清代渡海巡台制度之整體分析
附錄
附表
征引與參考書目
後記
 

全海在攻讀博士學位以前,關注和思考「地緣政治」、 「陸權」與「海權」等問題已久。他跟著我攻讀博士學位之後,將這一思索具體化到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系上,而最終確定以「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研究」為本書的題目,既符合「大處著眼,小處落墨」的為學之道,又有史學研究者的現實情懷,所以我對他的這項研究很有興趣和信心,支持他盡快進入研究狀態。

自乙未(1895年)割台以後,台灣問題一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百年之痛」。百余年來兩岸的風風雨雨,始終在撥弄乃至煎熬著兩岸人民的心緒與情愫。因此在全海著手這項研究之前,兩岸歷史學者有關台灣及台灣與大陸關系的研究,已經呈現出為數可觀、選題不易的狀態了,這或許就是近幾年大陸雖有不少高校開設台灣(或台港澳)研究所,但真正有份量而且有新意的史學研究成果還不夠多的原因之一。

既往有關兩岸關系的歷史研究,首先多數集中在政治、軍事、對外交涉領域,所以鄭成功收復台灣,1885年台灣建省,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割占台灣,就成了人們熟知的研究課題。其次較多的,是經濟上的兩岸往來,包括生產和貿易上的各種聯系。再次是移民和文化聯系,意在追本溯源,說明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理當血濃於水,風雨同舟;而「台獨」分子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及「去中國化」的「理論」及行動,都是數典忘祖,罔顧歷史與事實的表現。而全海以為,除上述研究還需要細化和深入之外,還更宜注意清代管轄台灣的制度運作,這不僅是「主權」的宣示和體現,更是管轄是否有效,「主權」是否得以落實的關鍵。說到底,移民所到之地,文化影響所及范圍,還有經貿圈,甚至軍事力量所及之處,往往超出「主權」之外,而只有行政制度的貫徹落實,才真正是國家「主權」的根本體現。

統治著遼闊領域的清王朝,其實在行政管轄制度的設計上是很有一套的,比如清王朝對東北「龍興」之地、對蒙古族各旗盟、對新疆、對西藏等地的行政管轄,不僅與中原18行省有所不同,而且上述各「特區」也呈現明顯差異。在清王朝強盛的時候,這種「多樣化」造成了中國各地區多民族的和諧和繁榮,而且隨著形勢的變化對相關制度作了若干完善或改變,最終在客觀上促成了「一體化」的自然趨勢。清王朝對台灣的管轄治理也一樣,其先或因「海權」觀念的淡薄而對台灣采取「隔海遙制」之勢,放手讓台灣地方官治理該地;1721年朱一貴起義後設置巡台御史,1786年林爽文起義後,改變為福建大員輪值巡台;1874年發生日本首次侵台事件後又改為閩府駐台,而1884年發生中法戰爭,翌年就有台灣建省。凡此可以說明,清王朝對台灣的管轄行政,在制度設計和實施上雖然體現出某種程度的被動和滯後,但總體上還是因時勢變化而加以改進的。讀罷該書,就可以知道清朝政府在中央與地方(台灣)的關系上管轄治理制度的形成、變化和運作狀況。

誠如書名《清代渡海巡台制度研究》所顯示,該書屬於制度史研究類。由於本書作者沒有停留於對制度的文本解釋,而是深入到制度的沿革變遷和制度實施中的過程和實施後的效果的考察分析,所以該論文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就我個人的一得之見而言,即有如下幾點:

其一,近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魏源早就說過「法久必弊」,他們所說的「法」,實是概指廣泛的制度、法令、規定之類,意思就是說各種大小范圍、性質不同的「法」主要是針對當時當地的具體形勢和情況而制定的,因而都有具體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時間過去久了,一方面會因時勢變化而使得有關規定不適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會因人的懈怠而使得有關制度的功能流於廢弛。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兩種處置辦法,或者是重申制度,或者是對制度加以增革損益,此即「更法」或「變法」。清朝中央政府管轄治理台灣的制度的前後變化也說明了制度必須變革的道理,而且制度變革不僅要有針對性,最好還能有前瞻性,「未雨綢繆」要好過「亡羊補牢」。

其二,由於全海在書中所說的「制度的產生,一般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制度的設計者為尋求最優,對制度執行者在操作中的行為,或多或少是基於一種善意的假設」一語,使我想到制度與人的關系。制度與人的關系實則包含三個層面的意義;設計和制定制度,靠的是人;執行和落實制度,同樣靠的是人;受到制度規范約束和指引的,同樣是人。所以研究制度絕對脫離不了對「制度鏈」中有關人的研究。從該書對巡台御史、輪值巡台福建大員諸人的研究可知,在同一制度之下,有的人能夠盡心盡職,有所作為;有的人則畏難怕險,敷衍塞責,甚至瀆職僨事。這也足以說明,即使有適合客觀情形的制度,仍然需要靠人們去實施和遵守,否則就會形同具文。

其三,對於制度設施,既要明確其特殊性,也要善於發現其普遍性的意義。具體地說,本書所研究的御史巡台和福建大員輪值巡台制度,其重點是「治官」,其次才是「治民」的。因為該制度的設計,就是台灣的地方官直接治理台灣民眾,而由中央派委的御史或輪值巡台的福建大員對台灣地方官的治理情形進行督導和檢查,故可以說這一制度實為直接「治官」,間接「治民」。從內政的層面看,清代台灣的兩次重大民變,即朱一貴起義和林爽文起義,都是由官民矛盾而起。這也足以證明,欲治民必先治官。所以清代的巡台制度,雖是具體針對中央與台灣的特殊情形而制定的,但又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以上所說,只是審讀該書時產生的若干聯想,或許有些超出了本書內容和作者的意圖。對於論著本身的得失優劣,我作為老師,倒不便多言,還是留待專家和讀者們的評判好了。我還希望全海在這一研究方向上繼續努力,拿出更新更有份量的成果。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