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壇經︰听懂六祖慧能講禪

圖解壇經︰听懂六祖慧能講禪
定價:408
NT $ 355
 

內容簡介

《壇經》是三藏十二部佛教典籍中唯——部由中國人講述的佛經,是六祖慧能大師的思想精髓,同時也是禪宗歷代傳法、立宗的根本之作。由《壇經》所確立的禪宗思想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壇經》對成佛、淨土、禪定、持戒等佛教概念作了全新的解釋,把佛教真正地融合進中國的文化,並同簡潔明了的文字詮釋了無上的佛教智慧。《壇經》認為菩提妙理就在世間,西方淨土就在當下,修行沒必要躲進遠離人間的禪院,也不需要高深的知識,成佛之路就是回歸內心的成佛。讀懂《壇經》,學到的不僅僅是其中的佛法,更是掃除心靈迷霧的智慧。

與一般單純解經的書不同,本書使用圖文結合這一獨特的方式,帶來讀圖解經的全新閱讀體驗。為你在禪意盎然的圖畫和蘊藉豐富的經文之間開啟一扇方便之門,讓你在輕松愉悅之中讀懂禪宗的心印之作,真正體味拈花指月的禪學智慧。
 

目錄

禪宗六代祖師佛
編者序︰中國人的佛教智慧
《壇經》的版本︰四種版本的比較
本書內容導航
第1章 《壇經》與禪宗︰中國化的佛教
 1 《壇經》︰佛教中國化的標志
 2 《壇經》的立題︰佛經的七種立題
 3 《壇經》的核心主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4 禪宗的歷史︰達摩以來的禪宗
 5 從《楞伽經》到《壇經》︰禪宗經典的演變
 6 《壇經》與禪宗︰《壇經》是禪宗最根本的經典
 7 佛教的中國化︰《壇經》對佛教的改造
 8 禪宗的寺院︰叢林制度
 9 禪宗對美學的影響︰從質實到空明
 10 禪宗對傳統學術的影響︰儒釋道的合流
 11 禪宗的公案︰矛盾與不可說
第2章 關于禪宗︰禪宗的核心理論
 1 佛教的終極追求︰涅�
 2 禪宗的溫�觀︰證得本來面目就是涅�
 3 禪宗的辯證法︰煩惱即菩提
 4 禪宗的核心概念︰自性
 5 禪宗的戒定慧觀︰正定三昧
 6 佛性沒有差別︰自性般苦
 7 清淨心即是佛心︰即心即佛
 8 眾生對外境的認識︰十八界
 9 眾生眼中的世界︰相
 10 眾生煩惱的根源︰我執
 11 對迷悟者的警醒︰禪宗的棒喝
第3章 由自身觀眾生的因果塵緣︰六祖慧能的成佛經歷
 1 經名釋義︰《壇經》的由來和內涵
 2 慧能設壇計經︰重溫講經現場
 3 《壇經》的開場︰淨心儀式
 4 與佛結緣︰慧能與《金剛經》
 5 慧能與弘忍大師︰印證開悟
 6 大乘佛教的根本目的︰惟求作佛
 7 禪宗對人性與佛性的認識︰佛性無南北
 8 修行中的漸悟︰時時勤拂拭
 9 回歸本來清淨的心性︰菩提本非樹
 10 五祖傳授衣缽︰慧能始為六祖 
 11 六祖在南方的弘法︰六祖南行
第4章 懺悔與皈依︰走進頓悟境界的準備
 1 生活與修行貫通如一︰一行三昧
 2 虛心圓融的自得狀態︰一相三昧
 3 不散不亂的專注狀態︰禪定
 4 禪宗的坐禪觀︰心念不起,自性不動
 5 自性中具有的佛性︰自性三身佛
 6 禪宗的持戒觀︰自性五分法身香
 7 大乘菩薩的精神︰四弘誓願
 8 懺悔的含義︰懺悔前愆,悔其後過
 9 禪宗的懺悔法︰無相懺悔
 10 進入佛門的開始︰皈依自性三寶
第5章 識自性即般若︰通達無上智慧的必由之路
 1 覺悟成佛的必經之路︰般若大法
 2 般若的內涵是什麼︰摩訶般若波羅蜜
 3 般若法的實踐︰行般若行
 4 悟自性般若的必誦經典︰《金剛經》
 5 慧能眼中最上乘的佛法︰再論自性般若
 6 佛法因人而異︰法因人置
 7 佛與眾生之別︰只在迷悟,不在生死
 8 回到心靈的深處︰觀心見性
 9 引導眾生覺悟本性的智者︰大善知識
 10 頓悟法通達的佛境︰一心無念
 11 講經的一個總結︰慧能開示《無相頌》
 12 慧能為使君答疑︰福德不等于功德
第六章 但心清淨,即是西方︰獨特的頓悟成佛之道
 1 念佛能往生西方嗎︰清淨自心即見西方
 2 對我執的破除︰無人我則須彌倒
 3 不向外求︰走自己的成佛之道
 4 破除對事物的想念︰無念為宗
 5 認識到事物的空性︰無相為體
 6 放棄對事物的執著︰無住為本
 7 凡夫與二乘的執著︰八顛倒
 8 消滅貪嗔痴的妙道︰心性內照,三毒即除
 9  在家也可以成佛︰居士的修行
 10 在家居士的典範︰維摩詰
 11 佛法在世間︰慧能再次開示《無相頌》
第7章 漸悟與頓悟︰六祖對弟子的開示
 1 南宗與北宗︰禪宗的南北分化
 2 悟道的差別︰人性有利鈍,修持有漸頓
 3 頓悟成佛的根本︰定慧雙運
 4 啟示志誠︰戒定慧的安立
 5 法達開悟︰心悟轉法華
 6 打破對文字的執著︰不立文字
 7 智常問道︰最上乘佛法的精義
 8 神會來訪︰見亦不見的智慧
 9 對一切法的闡述︰三科法門
 10 相互對待的諸法︰三十六對
 11 答問中的智慧︰行中道法
第8章 囑咐︰六祖入滅前的弘法
 1 囑咐弟子定教︰神會對北宗的批評
 2 對禪宗主旨的再強調︰自心是佛
 3 入滅前的偈子︰自性見真佛
 4 禪宗對生死的看法︰性無生滅
 5 證得無上佛果︰六祖入滅
 6 禪宗佛法的傳承︰佛祖傳統
 7 從達摩到慧能︰一花五葉
 8 六祖之後的禪宗︰無形衣缽
第9章 流傳︰禪宗對後世的影響
 1 禪與詩︰若禪之無言,冥然自在
 2 王維與蘇軾︰亦詩亦禪
 3 意境︰禪宗與中國古典美學
 4 禪與畫︰禪境風骨
 5 禪與茶︰茶禪一味
 6 禪與武︰禪武同源,禪拳歸一
 7 日本禪︰繼承與發展
 

《壇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中唯一以“經”聞名于世的中國著作,它是對禪宗六祖慧能禪學精髓的記述。佛教自印度傳來東土,禪學也隨著傳入,但在印度只有禪學而沒有禪宗。中國的禪宗傳說是菩提達摩祖師創立的,而實際上,禪宗真正的開創者是唐朝時的慧能大師。

由于歷史文化上的差異,印度傳來的佛教,與中國傳統社會存在著許多矛盾。例如清淨無為的思想與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沖突,出家修行與傳統孝悌思想的矛盾,使得佛教最初在中國的傳播屢屢受挫。于是佛教中國化成了佛教在中國傳法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禪宗是佛教多個宗派中中國化最成功的宗派,《壇經》的出現則標志著佛教徹底的中國化。

在思想上看,《壇經》拋棄了成佛路上的種種外在障礙,認為要想成佛,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修心。“清淨心即是佛心”、“但心清淨,即是西方”,佛和淨土都只是一種心境,不能外求。在《壇經》中,普通人和佛的距離被大大拉近。每個人的自性里都有佛性,在這一點上,凡人與佛是完全平等的。成佛也就是觀照自心,發現自己心性中的佛性。

從制度上看,以《壇經》為根本經典的禪宗,遠離城市,走向山林,發展出具有宗門特色的叢林制度。在叢林中,僧人們自己耕作,自給自足,擺脫了對外界社會的依賴。同時,禪宗拋棄了傳統佛教繁瑣的各種佛教禮儀及苛刻的修行方式,將生活與修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使佛教真正在中國農耕社會中扎下了根基。

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慧能大師首先是一位佛教實踐家,而不是佛學理論家。所以《壇經》打破了種種概念體系,而特別講究實際修行。禪宗的修行和其他宗派不一樣,它把目光放在了人世間。“運水搬柴,無非妙道”,平常心即是道。一切修行都落實在修心上,至于外在的形式,如打坐、念佛等等都可以不要,唯一要做的是保持自己內心的清淨。

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後世的禪師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參禪方式。禪宗的公案雖然是由文字寫成,但它的真正意義正在于破除文字。以“德山棒”、“臨濟喝”為代表的開示法或接引法,一改傳統的坐在禪堂里靜坐的方式,變得輕松活潑,極盡變化之能事。禪師的一舉一動,看似無意為之,其實都含著禪宗的大智慧。

正因為這些創造性的變革,禪宗完美的融合進了中國社會。所以到了唐宋年間,士大夫參禪成為普遍風尚,例如王維和蘇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過士大夫的參與,《壇經》的思想境界滲入到文學藝術之中,革新了傳統的藝術審美觀。在《壇經》看來,一花一葉,皆是菩提,山林佛教的宗風使人們來到大自然中,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進入無我之境。這種意境突出表現在唐詩和宋元山水畫中,這些作品空靈淡遠,形成了一種含蓄空蒙的審美境界。禪宗所倡導的虛靜空靈之美成為中國古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宋明時期,禪宗更是與儒道二家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中國古代學術的最高峰,即宋明理學。沒有深入的理論創建是儒家的一大弱點,禪宗思想的介入,使儒家也找到了一個深深的理論根基。

《壇經》是對慧能大師在韶州大梵寺講經的記錄,以簡潔明了的文字闡釋了禪宗思想的精髓。雖然文字簡單直白,但對于普通人來講,要想讀懂《壇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慧能大師說,在迷惑的時候,就需要“大善知識”的幫助,我們出版《圖解壇經》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一個“大善知識”。《壇經》尤其注重破除對文字的執著,“不立文字”是慧能大師的主要思想之一。禪宗的開示法歷來輕松活潑,毫無神秘感,在本書中,我們對此作了進一步發展,用300幅蘊含禪意的手繪圖畫,近百張圖表,富含靈感的公案機鋒,再配以簡潔清晰的說明文字,為你講述《壇經》中蘊含的智慧。慧能大師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既然成佛只有自己去尋找,那麼就讓我們借助《壇經》,在心中找到一方屬于自己的清淨世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