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著名作家克斯特勒說過一句話“《天體運行論》是本無人讀過的書”,這促成了一項偉大的事業,歐文‧金格里奇教授由最初的質疑一發而不可收拾,歷時三十佘年,行程數十萬英里,從墨爾本到莫斯科,從波士頓到北京,他經眼了近六百本現存的前兩版《天體運行論》,寫出了《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評注普查》,並得到了很多新奇獨特、震撼人心的發現。

本書所講述的就是該書成書背後的故事,作者數次提心吊膽地穿越冷戰邊界線,又數次卷入珍本書失竊案,他不斷地與歷史學家、藏書家、圖書館員、古書商、造假者、竊書賊,甚至聯邦調查局和國際刑警組織打交道。四處追蹤的收獲不僅使他成為近代天文學史的權威,而且使他與妻子成為古書鑒賞家與收藏家。

本書既是一部關于長期坎坷的考察歷程的傳記文學,也是一部關于西方文獻學的懸念叢生的偵探小說。

歐文‧金格里奇(1930~)是哈佛一史密森天文台榮退資深天文學家,哈佛大學天文學及科學史雙料教授。他曾任哈佛科學史系系主任、美國哲學協會副主席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美國委員會主席。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恆星光譜的分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16世紀宇宙學家的研究。除了近六百篇專業論文和學術評論外,他的主要著作有《哥白尼大追尋與其他天文學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勒密、哥白尼與開普勒》(The Eye of Heaven︰Ptolemy,Copernicus,Kepler)和《上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
 

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法庭上的一天
第二章 開始追蹤
第三章 追尋哥白尼的足跡
第四章 大齋節的椒鹽脆餅與本輪的傳說
第五章 杰出者的評注
第六章 真相大白的時刻
第七章 維蒂希的關聯
第八章 越大的書傳世越久
第九章 禁忌游戲
第十章 宇宙的中心
第十一章 無形學院
第十二章 行星運勢
第十三章 “老于世故的”拷貝
第十四章 鐵幕前後
第十五章 印刷台上的《普查》
尾聲
附錄Ⅰ 從等分點到小本輪
附錄Ⅱ 《天體運行論》拷貝的現存位置
 

1618年4月,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從里斯本出發,第二次前往中國,次年7月抵達澳門。同行的有新招募的二十余名傳教士,其中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傅(�凡)際等人都是飽學之士,日後成為傳播西學的棟梁。艱苦的旅行使七名傳教士染病去世,但幸運的是,船上的圖書完好無損。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書中就有兩本《天體運行論》︰羅雅谷私人攜帶的第二版(巴塞爾,1566)和金尼閣所募集的大批圖書中的第三版(阿姆斯特丹,1617)。

秉承學術傳教精神的金尼閣此行為中國帶來了整整一個圖書館,“圖書七千余部,重復者不入,縴細者不入”——即使在當時的歐洲,這樣的規模也可以算是大型圖書館。當金尼閣把利瑪竇的意大利文回憶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中譯本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譯成拉丁文後,在歐洲引起巨大轟動,掀起了到中國傳教的熱潮,教皇保羅五世向中國耶穌會贈送了五百多部圖書,其余部分,則由金尼閣和同伴鄧玉函靖心挑揀,從各國收集而來,堪稱是各個領域的經典之作。

這些圖書首先落腳澳門,然後有一部分被帶到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773年耶穌會遭羅馬教皇解散,1785年法國政府委派“遣使會”來京取代其工作,同時將圖書劃歸北堂(1703年建于西畔,1888年改遷,即今日的西什庫堂)圖書館收藏。1938年,北堂在整理藏書樓時發現了“七千部”中殘余的數百部。解放後,北堂藏書並人中國國家圖書館。

如今這兩部《天體運行論》靜靜地躺在國家圖書館的善本特藏部里,藍布函套,柔軟的犢皮封皮。第二版的扉頁上有羅雅谷的拉丁名字“Jacobus Rhaudensis﹀’,還有耶穌會圖書館的圓形紅色圖章︰“BibliothecaDomus S.S.Salvatoris Peking ”,後面有作為附錄重印的雷蒂庫斯的((首次報告》,雷蒂庫斯作為路德宗的教徒其名字被畫掉了,但書還在。第三版的扉頁上寫著︰“Missonis Sinensis(中國傳教團)”,和它裝訂在一起的還有尼古拉‧穆萊里烏斯(Nicolaus Mulerius,1564—1630)的《弗里西星表》(Tabulue Frisicae,阿姆斯特丹,1611),里面題寫著羅雅谷父親的名字“Alex[and]ri Rhaud[ensi]s”。羅馬教廷1616年宣布審查哥白尼的著作,但1620年審查方案才出台,而此時兩本書已經上路了。所以第二版中沒有評注也未經過審查,第三版中只是在第一卷第八章《駁地心說》前面寫著“non legatur hoc cap(不要閱讀這一章)”,這很可能是金尼閣憑直覺加上去的。

這兩本《天體運行論》是幸運的,經過長途顛沛和數百年的時局動蕩依然保存完好。但也是不幸的,它們靜靜地沉睡在函中,真的成為一本沒人讀的書。這不禁令人想起金尼閣的初衷,來華之初,他擬定了一個龐大的翻譯計劃,聯絡了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出版這些書籍。如果這七千部書全被翻譯過來,中國文化會呈現出什麼面貌,將超乎我們的想象。但是由于金尼閣在杭州的早逝,以及康熙年間朝廷對天主教的禁制,最終除了一小部分被李之藻和王徵等人翻譯成中文外,大部分書籍蒙上塵埃,下落不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