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日談

文化十日談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丁東 謝泳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450655
  • ISBN13:9787533450656
  • 裝訂:256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源自於丁東、謝泳兩位學者四年來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專欄對話錄。全書采有對話方式,二人暢談古今、縱橫捭闔,對知識分子之命運、歷史研究之要義、出版閱讀之現狀、文學藝術之真諦、公共政策之得失等,作了深入淺出的探討。行文酣暢淋漓,常能一針見血,切中時弊,讀后有茅塞頓開之感,令人拍案叫絕。不家老村的繪畫數幅點綴其間,圖文互補,相映成趣,堪稱近年文化批評與思想評論界不容錯過的佳作。

作者簡介:

丁東,1951年生,學者。現居北京。以研究當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主,近年致力於民間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學。著有《冬夜長考》、《和友人對話》、《尊嚴無價》、《午夜翻書》、《精神的流浪》等。
 

目錄

士林風骨
 束星北:科學界的「陳寅恪」
 被遺忘的國士伍連德
 徐璋本的思想
 社會賢達的作用
 硬骨頭章乃器
 文化領袖為何缺位
 大律師張思之
 農學家董時進
 錢鍾書的另一面
 胡適也曾講硬話
 政治和人情
 科學家與家庭婦女
 名家文集與學術公器
 老舍的悲劇
 馮友蘭的變化
 報人王芸生
 「星期論文」的啟示
 徐鑄成和戴煌的回憶錄
 理解陸蘭秀
 孫越生的思想遺產
史海尋帆
 學習歷史和思考歷史
 歷史學家的人生價值
 私家修史的意義
 回到傅斯年
 史料應用的道德
 「延安研究」的新收獲
 舊體詩的思想史價值
 地方史的精神境界
 當代傳記作家的史學素養
 日記和學術史 
 書信里的歷史
 學術史分期的當代意義
 霧里看花為哪般?
 回憶錄靠不住
 回憶錄的生命是真實
 民間文物的意義
 博物館與公共生活
 知識產權和歷史責任
 沈嘉蔚的歷史情懷
 被遺忘的歷史是真歷史
 從報告文學到口述歷史
 代溝與歷史
 誰是歷史文化的守護者?
書山有路
 編輯的理想
 回望「叢書熱」
 關於「印客」的思考
 專著的時代
 雜志書的發展空間
 奢靡之風的背后
 閱讀率為何走低?
 黃皮書的功能變遷
 敬業在民間
 如何突破圖書館發展的瓶頸?
文藝亂彈
 誰養活了作家?
 中國當代作家為何如此不謙虛?
 近期中國文學界的評獎
 評委的公事與私事
 重說《傷痕》的意義
 王小波的文學史地位
 文學期刊與公共生活
 兒童文學與公民意識
 從文學家到法學家
 別人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
 兩個不同的畫展
 星星的啟示
 呼喚現實主義
 尋求多方共贏
 音樂與思想
 文化行業准人大可不必
國是公議
 人口問題需要集思廣益
 節日不是制造出來的
 奧運場館的喜和憂
 建立公共財政需要民間推動
 保護環境與公共政策
 削減官車與生態文明
 生態危機與東方智慧
 司法行為的道德導向
 寬容是政治智慧的核心元素
 尊重不同的選擇
 社會應當鼓勵青年做大事
 選拔官員不妨把目光投向青年志願者
 由學者從政到專家治國
 競選是個好東西
 災難中的希望
 

我和謝泳之間的學術討論.始於上世紀80年代。把對話形成文字.最早是1993年。當時楊健出了一本《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我們讀了都覺得有話要說,在一起討論了一次,后來把整理稿投到《上海文學》雜志發表,由此體驗到對話成文的樂趣。對話形式活潑自由,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比較隨意。兩人意見不同,也可以在一篇文字中展示。對讀者來說,對話可以比一般文章好看些。

不久,我們又請高增德先生參與對話,當時在高先生家的書房里,討論過一系列關於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話題。1997年,我在長春出版社出了一本《和友人對話》,把這些對話的整理稿都收了進去。這本書,給一些朋友留下了印象。2003年初,經笑蜀介紹,我在北京結識了廣東人民出版社辛朝毅、余小華二位編輯。余小華提到了這本書,並建議我和友人再進行系列專題對話,整理成書,由他們出版。於是,我回到太原,和謝泳、高增德、智效民、趙誠一起,圍繞20世紀的思想、學術、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各自也將近幾年的研究心得貢獻出來,形成《思想操練》一書。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得到了知識界朋友們更多的鼓勵,其中最年長的是博學多聞的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

2004年,有一次聚會遇到盧躍剛,他說,《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要從一個版擴為四個版。看了《思想操練》,他覺得很有意思,約我以對話的形式,在《冰點》開一個專欄。五人對話不便操作,建議由我和謝泳二人對話,每周一次,篇幅在1500字到2000字之間,定名「十日談」,借文藝復興時代薄伽丘的小說名,表達思想解放的寓意。最初,我將《思想操練》里的有關內容,按躍剛的要求,提煉了幾篇。后來感到,有新話題可說,於是和謝泳開始了不間斷的對話,內容涉及共同感興趣的教育、學術、歷史、人物、讀書、出版、文學、藝術乃至社會萬象。

謝泳當時住在太原,我住在北京,沒有條件經常面對面地交談,於是采用筆談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對話。通常是他寫出一個話題,發來讓我介入,或者我寫一個話題,發去讓他介入。

這個專欄開設了半年的光景,是否持續曾有不同意見。於是盧躍剛提出折衷的辦法,讓我和謝泳用筆名繼續對話,《十日談》改名《雙城記》。筆名梁子民和畢文昌,也是盧躍剛起的。《雙城記》取自狄更斯的著名小說,我和謝泳的確居住在兩個城市。去年他從太原調到廈門大學教書,空間距離更遠了:原來一兩個月能夠見一面,現在一年能見兩三面就不錯了。好在有了互聯網,空間距離不成為討論切磋的障礙。

世界已經進入對話的時代。在20世紀,人類長期處於對抗的時代。冷戰結束以后,對話逐步取代對抗,成為新世紀的時代潮流。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制度、不同膚色的政治領袖,頻繁舉行多邊或雙邊會談,使全球和平的因素增長,戰爭的或脅降低。有朋友預言,中國也將進入對話的時代。這主要不是指我和謝泳這樣的學者之間的對話,而是掌握權力者和爭取權利者的對話。對話不是訓話,對話意味着雙方的平等。在學木領域、文化領域應當平等對話,已經成為知識界的共識,也有較大空間。但是在官民之間,對話的平台還有待發育,對話的機制還有待生成。公民議政,是憲政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這方面,關心國家前途的中國知識分子理當有所作為,也是我和謝泳的追求所在。

我和謝泳在《冰點》的對話,至今已經持續了四年多。盧躍剛離開《冰點》周刊之后,繼任者杜涌濤和編輯徐百舸繼續邀請我們開設這個專欄。四年下來,已經積累了近二百篇。承福建教育出版社好意,讓我們分門別類,將這些對話編成《教育放言錄》和《文化十日談》二書出版。好友老村以長篇小說《騷土》名世,近幾年拿起了畫筆。他的文人畫自成一家,頗能傳達士人風骨,朋友們看了無不稱道。我請他以丹青為對話集增色,他欣然同意。此書面世之際,我謹向盧躍剛、杜涌濤、徐百舸,向老村,向福建教育出版社編輯,向所有鼓勵我們對話的朋友,表示真誠的感謝。

丁東
2008年9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