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究竟是什麼使世界主義的觀點成為“世界主義的”?“世界主義”的觀點又是什麼呢?這個單詞里面包含著最令人稱奇,同時又最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進程。本書根據當前歐洲所處的社會關聯和民族意識背離等現實境況,從國家意識、地域關聯、生活形態,以及戰爭、宗教、公民權利、社會沖突等諸多方面,闡明自己所推崇的世界多樣性的主張,並在理論和政治層面上加以新的定位,完成了“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每個人又是不同的”世界主義新構想。

本書根據當前歐洲所處的社會關聯和民族意識背離等現實境況,從國家意識、地域關聯、生活形態,以及戰爭、宗教、公民權利、社會沖突等諸多方面,闡明自己所推崇的世界多樣性的主張,並在理論和政治層面上加以新的定位,完成了“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每個人又是不同的”世界主義新構想。
 

目錄

引言
為什麼世界主義的觀點是“世界主義的”
第一部分 世界主義的現實主義
第一章 世界意識,無國界意識:區分哲學世界主義和社會科學世界主義
第二章 其他人的真理:世界主義與其他類型學派的交往——差異、誤解、自相矛盾
第三章 世界主義的社會及其對手
第二部分 具體化,展望
第四章 政治的政治:世界主義化與反世界主義化的論證
第五章 戰爭即和平:關于後民族主義時代的戰爭
第六章 世界主義的歐洲:現實與烏托邦
參考文獻
 

一、全球化:我們所在世界的知識語境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全球各民族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普遍聯系和交往在迅猛加強。全球化現象凸現于世,全球化成為最時髦的詞語,在全世界主流媒體上不斷出現、在大多數人的嘴邊流動。隨著全球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快速滲透,反對全球化的聲音也呈現出來,美國左翼學者愛德華‧赫爾曼認為:“全球化迄今帶來了生產力的衰退、社會的災難和對穩定的威脅”;“全球化是對民主發動的進攻……”

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全球化並不是我們今天生活的附屬物,它是我們生活環境的轉變,它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不管人們是歡呼還是咒罵全球化,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呈現在人們面前:全球化就在人們的生活世界中。對于知識分子而言,全球化已經成為我們所處時代的知識語境,是當代知識分子認識、關照、介入現實的新工具。他指出:全球化的本質就是流動的現代性,在這里,流動指的是物質產品、人口、標志、符號以及信息的跨空間和時間的運動;全球化就是時空壓縮,全球化使得人類社會成為一個即時互動的社會;德國教育部副部長格爾茨對全球化的過程和本質體認尤深,他認為全球化使這個社會成為突然加速的社會。關于全球化的本質特征,西方許多學者尤其是西方左翼學者認為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推動和策劃的。我們認為這樣評判全球化本質屬性,雖然有犀利的批判性,但是太簡單化。歷史發展結果是許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多種合力進行多向度交融而產生的,全球化不可能是有著強力意志的某些國家獨自駕馭的結果。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是歷史和現實發展的必然。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的倡導者烏爾里希‧貝克在1998年出版的《什麼是全球化》一書指出:“全球化既是一種新知識的象征,同時它本身也是經驗文化。這種歷史經驗的傳播通過現代信息和資本的全球流動,帶來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的行為展望和遠景預期。”

2004年11月我在德國波恩大學做訪問學者,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采訪貝克教授,詢問6年之後,面對世界風雲變幻的今天,如何看待全球化?貝克教授說:“21世紀的今天,全球化無疑是各學科討論的焦點,是學術界研究的核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全球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動態的、‘一種正在運動中的發展過程’的名詞。全球化相對于全球性或全球主義而言,更多強調的是在特定的時間段、特定的地點、特定的跨國家、跨文化的相互關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多樣性。因此,全球化是一個溝通相互不同的原點的語言橋梁。其全部的意義不在于它的非線性的過程,而在于它可能指明了一些已然形成的、經驗的、歷史的、多樣的過程。”

二、全球化與風險社會

西方有關學者在反思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9‧11恐怖事件之後,認為風險不是只拘囿于某一地區或領域,全球化的快速進程把風險帶到世界各地,風險社會已經轉型成為全球風險社會。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克和英國學者安東尼‧吉登斯。烏爾里希‧貝克提出“風險社會理論”,他認為:我們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風險威脅的潛在階段已經接近尾聲了。不可見的危險正在變得可見。對自然的危害和破壞——越來越清晰地沖擊著我們的眼楮、耳朵和鼻子。風險社會理論是對未來世界也是對現實世界將可能存在和業已存在的“社會疾病”經過詳細的了解分析之後得出的一個診斷性結論。比較工業社會與風險社會最大差異,貝克睿智地拈出人類普遍的情感反應:“階級社會的推動力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餓!風險社會的集體性格則可以用另一句來概括:我怕!”貝克說:“我們的世界是個世界風險社會。必須將它理解為這樣一種現實,它進行自我侵害的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根據貝克的理論,以及風險社會理論在西方的最新發展,我們可以把風險社會的本質特征概括為:1。現代風險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風險源自人類對自然與科技完美的幻想。在今天,科技日益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人類對科學宗教般的虔誠,使生產到消費的鏈條中呈現了高度不確定性。2.現代風險表現為顯現的時間滯後性。我們總是在風險轉化成危險或者事實的時候,才意識到風險的存在。3,現代風險的發作具有突發性。風險的積累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握風險從量變到質變的度尤為困難,漸變與突變是風險發作的形式,生態脆弱以及人類對地球瘋狂掠奪速度,促使風險呈現形式多為突變的形式。4.現代風險具有超越常規性(因為科技的應用所帶來的損害往往大于其功能)。風險的呈報形式隨著科技形式的千變萬化,而使人感覺到迷途和困惑。5.現代風險具有超常的傳染性。隨著全球化日益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人的頻繁交往和社會安全的幻覺使風險具有超常的傳染性。6,現代風險的傳播與滲透具有全球性。從“9‧11”事件之後,世界範圍內恐怖主義盛行,並很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進入泛濫期。7.現代風險具有人們無法回避的臨近性。城市擁擠、居住空間的狹小、避難場所的缺失,人們在面對風險時所表現出的慌亂無措和相互影響,都使飛險具有無法回避的臨近性。

由于風險具有不可預測性、顯現的時間滯後性、發作的突發性和超常規性,使專家在面臨新科學技術時,往往多注重科技的貢獻性而忽略其副作用,或故障隱瞞其副作用,以至于人們在開始使用科技時,就已經為風險埋下了發作的種子。由于現代風險的高度復雜性(超出了任何單一專家系統可以解釋和控制的範圍)、廣泛影響性(波及每一個社會成員)、危害的全球性(因為現代風險的危害已遠遠逾越了現代工業所內含的民族國家的發展及其疆域邊界的邏輯),因此,風險治理的主體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由個別民族政府來承擔。

貝克對現代社會里技術安全神話的塑造和迷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探討了全球化時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前景。與階段社會的“平等”理想不同,風險社會追求的目標是“安全”,它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這個時代里,人們出于恐懼的心理而不斷走出聯合:“焦點的共同性替代了需求的共同性。在這種意義上,風險社會的形成標志著一個新的社會時代,在其中產生了由焦慮轉化而來的聯合。”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