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

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劉航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2901X
  • ISBN13:9787507729016
  • 裝訂:平裝 / 36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作為古今詩運之關鍵,中唐詩歌一直備受關注。拙著意欲從風俗詩興盛于中唐這一引人注目的現象人手,從風俗角度觀照中唐這一詩歌史上由唐音轉入宋調的關鍵時期,在努力挖掘風俗詩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基礎之上,力求準確地把握中唐的時代精神,尋繹中唐詩歌嬗變的軌跡及其緣由。

作為中唐詩歌的重要新變之一,風俗詩的興盛絕非孤立的現象,而是社會心理發生根本劇變時波及詩壇的直接產物。“知人論世”,是中國論詩的傳統。如果離開風俗這一人人無所遁逃的生活文化,就無法具體、真切地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對風俗詩所蘊含的豐富復雜的文化信息的發掘和分析,是拙著把握中唐時代精神的切入點。從風俗詩里不僅能夠了解中唐風俗的具體內容,還可以察覺到詩人對題材進行文化選擇的心理脈絡。而由來已久的“風教說”在中唐詩壇上的盛行,更使得相當一部分風俗詩在題材的選擇上帶有明確的政教目的,因而更集中地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心理,此乃中唐風俗詩獨特的史料價值之所在。拙著通過對中唐風俗詩較常涉及的幾種風俗事象的辨析得出結論︰中唐是一個沉迷于世俗享樂,極度豪奢而又囊度迷茫的時代,世俗精神是中唐的時代精神。

對代精神對文學影響的深淺,取決于社會心理改變文人思想觀念和文學觀念的程度。由于一直被奉為圭臬的“三不朽”理想所依賴的客觀條件在安史之亂以後不復存在,致使唐人以意氣功業相尚的價值觀轟然倒塌,其自我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改變,這是他們的精神世界轉向世俗生活的重要心理基礎。自居易不諱俗的生活態度與詩歌風格在此時出現,具有典型的文化意義。

士子的精神世界既如此貼近世俗生活,風俗對他們的文學創作必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中唐時期趨俗尚異的世俗化傾向,成為風浴詩興盛的溫床,從詩人對風俗題材的垂青,到宮詞由抒發怨情向描寫宮廷秘事的演化以及文人竹枝詞的興起,皆與時代風尚息息相關。由于風俗廣泛入詩,引發了詩歌的一系列變化,有力地促進了中唐詩歌的新變,這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就樂府詩的發展而言,著力挖掘詩題里所蘊含的風俗內容,是中唐樂府詩革新的重要思路;就文學思潮而言,中唐風俗詩效法《詩經》的比興手法,傾向于選擇富有民俗內涵的事物,是當時以復古為革新的表現之一;在詩歌風格上,尚怪奇是中唐詩在美學上的重要突破,而風俗題材本身所蘊含的新奇、神秘的因子,對詩風之險怪多有裨益;在詩歌語言方面,風俗詩使方言、口語、俗諺大量進入詩歌的殿堂,對詩歌語言由雅趨俗的嬗變起了不可忽視的催化作用。
 

目錄

序一 王水照
序二 程郁輟
提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畫鬼魅易,畫犬馬難”
——聚訟不已的“風俗”
第二節 中唐風俗詩研究現狀之一瞥
第三節 選題緣由與設想
第二章 中唐——一個充滿世俗精神的時代
第一節 “自我作古”的“三令節”——節令習俗劃時代裂變的標志
第二節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極盡奢華的賞花活動
第三節 “風流恣綺靡”——戰後的自我補償與懷舊
第四節 “服食求神仙”——對俗世享樂的貪戀
第五節 “鬢樣眉心日日新”——務求新異的時代風氣
第六節 從“吳調”到“秦烏”——江南風俗對中唐巫卜之風的影響
第三章 “下偶俗好”——中唐士風與詩風的變易
第一節 精神的失落與慰藉
第二節 白居易不諱俗的文化意義
第四章 中唐風俗詩——時代風尚的產物
第一節 “時俗輕尋常”與詩人對風俗題材的垂青
第二節 “閑坐說玄宗”與宮詞重心的偏移
第三節 “惟聞唱竹枝”與風俗專用詩體之濫觴
附:竹枝詞考
第五章 風俗入詩與中唐詩歌之新變管窺
第一節 以風俗內涵的著意開掘
——中唐樂府的新思路
第二節 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以復古為革新的詩壇思潮
第三節 異境啟奇思——精思結撰斗險怪
第四節 畢肖兒女聲口——風俗詩的興盛與詩歌語言的變化
參考文獻
後記
附記
 

我曾經在一本有關唐詩研究論著的序言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種現象︰某一歷史時期的某種文學樣式的作品,或者某一大作家的全部作品,或者某一作家所創作的某一偉大作品,因為其意蘊豐厚、博大精深,而引起後代人們無窮無盡的研究興趣和熱情;其研究成果連篇累牘,留下的研究文字的數量甚至是原著作文字的百倍或千萬倍。這樣一種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完、每一個時代都可以產生新的研究成果的研究對象,我們就可以以“學”來稱之,如“詩經學”、“楚辭學”、“龍學”、“紅學”等等。凡是能以“學”稱之的,一定如同一座永遠也開采不完的礦藏,既有十分豐富的蘊藏量,又有吸引人們去開采的永不衰竭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唐詩正是這樣一座永遠也開采不完的金礦!

劉航君多年來鍥而不舍、自強不息,甘于寂寞、埋頭苦干,在唐詩巍峨高山的豐富蘊藏中,艱苦地挖掘出一筐筐含金量很高的金礦石;又經過精心地篩選和淘洗,“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八),終于淘出了金子。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部《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

本書從風俗詩興盛于中唐這一引人注目的現象人手,探討作為古今詩運之關鍵的中唐詩歌的變易及其緣由;力求通過對其中蘊含的豐富復雜的文化信息的發掘和分析,更全面、深入地認識中唐風俗的多維形象,把握中唐的時代精神,並在此基礎之上,尋繹中唐詩歌嬗變的軌跡。中唐乃我國古代歷史和詩歌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這已經是不爭之論;但作為中唐詩歌新變之一的風俗詩的興盛,卻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系統深入的研究。本書從中唐總體的時代精神出發,將風俗研究與詩歌研究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結合文獻學的基礎與文藝學的分析,在詳盡佔有史料的基礎上,通過細致深入的考辨,做出翔實準確的分析論述,使考證為理論服務。其中更有學術價值的是對中唐風俗詩中的具體問題的分析討論,很多觀點發前人之未發,如論德宗詔立“三令節”為節令習俗由祓禊到游樂劃時代裂變的標志,論宮詞重心由宮怨到宮廷習俗、宮闈秘事的轉移,論竹枝詞興盛于中唐之緣由,論韓愈、盧仝等人的險怪詩與奇風異俗之關系等。論著中還對前人舊說有所駁正,如駁洪邁《容齋隨筆》“烏鵲鳴”條、駁翁俊雄《唐代牡丹》“‘木芍藥’非牡丹”說、駁任半塘《唐聲詩》“竹枝詞”起源說,均見解獨到,持之有故。作者充分吸納了人類學、民俗學、文藝學等諸多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對中唐時期詩歌走向世俗的新變與風俗詩的興盛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而又全面的探索,對于全面認識中唐詩歌的原生狀態乃至有唐一代的社會史、文化史,對于整個中國文學史與社會史研究,皆有裨益。因此對中唐詩歌走向世俗的新變與風俗詩的興盛的研究,在唐詩研究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學術意義。

歲月不居,時節若流,十個春秋轉眼就逝去了!十年前,也是這樣一個未名湖畔柳綠桃紅的季節,劉航君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合格後來到北大參加面試,我看她學的是計算機但頭腦竟然像計算機一樣儲存了那麼多唐詩宋詞,不由得暗暗欣喜。金秋的燕園,以她那闊大的胸懷接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佼佼者,劉航君就置身于這一群年輕的學子中。讀碩期間,她十分刻苦,指定的原典別集,她一本一本地讀;規定的課程,一門也不馬虎。每天在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中穿梭。寒來璁往,花開花落;金風送爽,稻熟谷黃,辛勤的汗水終于結出了豐收的果實,199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圓滿完成了碩士學業,緊接著又考進南方名校投入了博士課程的學習。博士畢業後,如願以償地登上了高校的教學講壇,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我為她人生的不斷進取、學業的不斷進步、學術的不斷登攀而高興!“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我熱烈地祝願她以這部著作為起錨遠航的碼頭,在人生和事業的大海上,揚起生命的風帆,不斷探索新的海域,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程郁綴
2004卑春風又綠未名湖之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