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融合了東西方的哲學理念,對『設計』這個復雜的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柳冠中

有關設計過程的圖書很多,這一本據我所知是其中最好的一本。設計從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本書的創作理念正是在此基礎之上萌發的。——英國設計大師 Terence Conran

從早餐時喝粥用的湯勺到救人性命的醫療設備,設計無處不在。設計不僅涵蓋了風格和品味,還融入了文化與個性的影響。當代設計將「需要」和「期望」相結合,借助形式和裝飾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多樣的向往。

作者簡介:

John Heskett,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享譽國際的設計評論家。主要著作有《工業設計》(1980)、《飛利浦——設計的企業管理研究》(1989)。他曾在許多雜志和文集中發表過文章和論文,是《國際設計雜志》的定期撰稿人。
 

目錄

1 什麽是設計?
2 設計發展史
3 實用性和重要性
4 物品
5 傳達
6 環境
7 形象設計
8 系統
9 語境
10 未來
索引
英文原文
 

「設計」一旦被囿於一種「物」的設計的話,設計師就已經被這個物的概念和現象束縛了創造力。「設計」應被認為是有關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認」。而「工業設計」則是工業時代認識「人為事物」的一種方法,是對工業革命以來一切人為事物的一種反饋,其中包括該肯定的要肯定,該否定的要否定。這種積極的「反饋」機制正是「設計學」的核心,是工業設計能將「限制」、「矛盾」協調轉化為「優勢」的原因,也是工業設計有別於僅從「美術」或「技術」角度片面地就事論事的偏執傾向的本質之所在。如此一來,設計就能從「物」、技術、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存在的「問題」(「事」的解決)中,在「限制」下形成「差別」和進步:創造「新物種」、創新「產業鏈」,乃至實現真正的生存方式上的「創新」。

曾在美國從事設計教育和研究實踐的約翰·赫斯科特教授於退休後被香港理工大學特聘為專職教授多年。他融合了東西方的哲學理念,對「設計」這個復雜的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他從生活中淺顯的原理入手,深入淺出地道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性智慧的開發——「設計」的作用。他指出:「我們所定居的這個世界的形式或結構不可避免地淪為人類設計的結果┅┅設計都不是由技術、社會結構、經濟體制,或其他任何客觀原因所決定的。設計源於人類的各種決定和選擇。」他還指出:「雖然設計在許多方面深刻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但是它的巨大潛能卻尚待開發┅┅」

當代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生物學、遺傳學、核物理、天體物理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在人們還來不及適應的時候,就又開始向更深的領域跨越。人類的生產和科學實踐的發展,自然也使得設計的范圍、內容、廣度和深度驟增。信息交流和存儲的渠道、速度、效率的發展,信息量的急劇膨脹,都使原有的生產管理體制、文化藝術、道德、思維幾乎已容納不下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了。科學與藝術的合流、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合流已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工業時代的科學樂觀主義開始轉向小心謹慎與信心不足了,人類自身沖擊自然的能力轉而使人類感到越往前走可能遇一的「無知陷阱」就會越多,就如同一個越來越大的圓與外界相連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一樣。人類必須學會在行動之前更全面地探測危機,這就意味著人類行為的決策,也就是「設計」的功能已被提高到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和人類未來生存方式的高度上來了。當今社會對設計的需求已不限於對單個產品的造型、色彩、裝飾的改進,它已突破傳統的「物」的范圍,開始對整個社會即所有人為事物的復雜系統負責。設計的道德要求使設計教育的責任和任務也與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生態平衡、生存環境、生存方式和倫理道德緊密相關。

當人類的追求比較簡單時,決策的任務只是告訴人們「怎樣去做」;而當人類的追求比較復雜,追求什麽樣的目標本身需要經常進行復雜的交叉研究後才有可能弄清時,科學的責任就不僅是告訴人類「怎樣去做」,也不僅是告訴人類「為什麽能那樣做」。科學更為重要的責任是引導我們去思考,丟棄約定俗成的提法或時髦的新概念,弄清事物的本質,決定「應該去做什麽」,然後還要「做什麽」。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