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油氣藏工程理論、方法、技術,涉及油氣藏工程中的基本原理、概念、油氣藏工程工作經驗與知識等。書中的素材大多取自作者幾十年工作中的實例。本書從內容上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章)主要介紹了油氣藏工程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二部分(第1l~15章)主要介紹油氣藏開發專業知識,涉及油水驅替、提高采收率和剩余油的注水技術、數值模擬技術及其應用;還簡單介紹根據下降曲線分析預測油井和儲層的動態變化,即主要涉及油氣采收率的提高。

本書適合科研院校油氣藏勘探開發或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油田生產單位油氣藏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書或工具手冊使用。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1章 油氣藏
1.1 油藏或氣藏存在的條件
1.2 沉積學
1.3 油氣的產生及其運移
1.4 油氣圈閉
1.5 油藏溫度和壓力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章 儲層流體
2.1 組分
2.2 油藏條件下烴體系的相態
2.3 儲層流體的熱力學性質
2.3.1 氣和凝析氣的體積特性與黏度
2.3.2 原油的體積特性與黏度
2.4 地層水性質
參考文獻
習題
第3章 儲層岩石
3.1 引言
3.2 取心和測井:各自特點及相對優勢
3.2.1 取心
3.2.2 測井
3.2.3 岩心及測井測量的優缺點
3.3 岩心和測井的組合使用
3.4 位置相關標量的性質
3.4.1 孔隙度
3.4.2 流體飽和度
3.4.3 壓縮系數
3.4.4 潤濕性和毛管作用
3.5 動力學性質
3.5.1 滲透率
3.5.2 有效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
3.5.3 相對滲透率概念的討論
3.5.4 沒積單元平均相對滲透率曲線的計算
3.5.5 相對滲透率曲線計算方程
3.6 油氣藏地層划分
3.6.1 地層划分的快捷方法
3.6.2 統計分析在地層划分中的應用
3.6.3 應用聚類分析進行地層划分
參考文獻
習題
第4章 油氣儲量評估
4.1 引言
4.2 可采儲量
4.2.1 證實可采儲量
4.2.2 未證實可采儲量
4.2.3 可采儲量按生產狀態的分類
4.3 容積法可采儲量計算的基本數據
4.3.1 應用公式
4.3.2 油氣藏面積
4.3.3 有效厚度
4.3.4 孔隙度與平均孔隙度
4.3.5 含水飽和度及其平均值的計算
4.3.6 原油和天然氣體積系數的計算
4.3.7 采收率
4.4 容積法計算可采儲量
4.4.1 確定性方法
4.4.2 概率方法或蒙特·卡羅法
4.5 按油氣體積對油田分類
參考文獻
習題
第5章 弱可壓縮流體在孔隙介質中的徑向流動
5.1 引言
5.2 單相徑向流方程
5.3 水平徑向流擴散方程的線性化——假設岩石—流體擴散與壓力無關
5.4 徑向擴散方程的無因次形式
5.5 流動條件下隨時間的變化
5.6 常壓縮系數流體徑向擴散方程的解
5.6.1 瞬變流動
5.6.2 擬穩態流動
5.6.3 穩態流動
5.7 應用於擴散方程求解的疊加原理
5.8 生產井和注入井的測試
參考文獻
習題
第6章 油井試井解釋
第7章 氣井生產測試解釋
第8章 油氣藏動態監測的井下測試
第9章 油氣藏水侵
第10章 物質平衡方程
第二部分
第11章 均勻孔隙介質中的非混相驅替
第12章 油藏注水
第13章 油藏動態數值模擬
第14章 利用遞減曲線和識別模型預測井與油藏動態
第15章 提高采收率技術
附錄
 

1997年在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譯者在圖書館見到了Springer 1994年出版的Principles of Petroleum Reseruoir Engineering(該書共分上下兩卷共四冊),感覺它特別適合油氣藏工程技術人員的需要,由此我們開始着手翻譯、編輯這本書,以供國內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和學生使用。正式的翻譯工作開始於2001年,由於這本書內容繁多,翻譯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多個專業,因此在翻譯工作中,王(斌貝 bin)主要負責油氣藏地質部分以及地球物理方面的工作;竇之林主要負責油氣藏工程部分,特別是技術校譯工作。

整個翻譯工作歷經五年,一是因為這本書內容太多,涉及眾多的學科、專業,翻譯工作量大;二是因為我們都有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只能利用業余時間;三是因為中文與英文的語法習慣和表述科學問題的方式不同,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將這本書編輯修改成適合中國人閱讀習慣的中文版。因此,在中文版中我們改變了原英文版的兩卷四冊的格局。最后翻譯成稿,要感謝勝利油田海外中心的侯中吳高級工程師利用其嫻熟的專業英語功底為本書做了詳細的翻譯校對;還有徐壽林、沙嘉祥、李綱、林捷、馮臣等七位碩士研究生和吳志勤、石瑛、蘆俊、滕殿波5位博士研究生在中間穿插所做的一些翻譯和錄入、修改工作。最后感謝李素萍女士幫助錄入了本書的一些復雜的公式和表格,感謝出版社的制圖人員為本書的出版清繪了一些精美的圖片。

原書的作者是意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大學工程系的Gian Luigi Ghierci教授,他曾經在Agip.國際石油公司從事油氣開發工作30多年。原書從1988年開始動筆,1989年意大利文第一版正式發行;英文版第一版是在意大利文第二版的基礎上翻譯而成,時間是1994年;而中文版從2001年開始籌划翻譯、編輯工作,直到現在才正式出版面世,我們認為本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強調。

首先,這本書的理論性很強。不同於一般的油氣藏工程方面的書以介紹方法、技術層面的內容為重點。本書全面地介紹了涉及油氣藏工程的各學科、專業的基本概念、理論公式及其推證過程,當然也包括這些基礎理論所衍生出來的方法與技術。對於一門專業領域的科學而言,我們始終認為理論與基本概念是這門科學的基石;唯有了解、熟識、掌握這一部分內容,才能理解油氣藏工程方法的真諦;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與突破。尤其對於油氣藏工程這一專業,我國學科建設與專業應用起步較晚;至今,這一專業領域的主要科學進步主要來自國外。而我國油氣資源的賦存條件之復雜,經濟發展對之需求之迫切,又特別需要我們能有自己的、適合中國國情與地質現狀的油氣藏工程技術。要有自己的技術,那就只能從基礎理論上開始。

其次,這本書的系統性很強。系統性並不等於面面俱到,尤其對於這本書來說。油氣開發技術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有很多我們現在所應用的油氣藏開發新技術在本書中可能沒有。但在這本書里,讀者肯定能找到這些新技術依托的基本概念、理論與方法,甚至能找到這些技術的雛形。這本書將油氣藏工程所涉及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熱力學、工程力學、化學等一系列學科與油氣藏勘探、開發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均包括其中,使讀者從中可以找到幾乎所有需要查詢的專業知識,因而使得本書像字典或工具手冊,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

最重要的是本書的實用性很強。作為理論性的書籍,容易陷入十分枯燥的理論公式推導和基本概念的羅列,使從事應用研究與現場生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無從下手;作為系統性的手冊,容易陷入平白直敘的一些符號與名詞的堆列,缺乏實際的、直觀的意義表述。但本書通過結合作者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實例闡述基本概念,論證基本理論,介紹一些應用案例,從而使得本書偏於理性而不晦澀,重於系統闡述而不乏突出重點,尤其,每一章后的習題,列是結合油氣藏工程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不僅教給了讀者該章所述內容的具體應用,更教給了讀者如何利用本書的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都是從作者多年油氣藏勘探開發工作台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來的,對於油氣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具有實用的參考意義。

雖然中文版比意文版晚了幾年,但它的確是一本好書。一本好的科學書籍是不存在「過是」問題的,就像我們物理系的同學們至今還在學牛頓的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我們相信它將會是在校油氣藏工程專業大學生、研究生的一本好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尤其每章后的參考文獻,給更加深入的專業研究提供了更廣泛的查閱視野。而且,我們也相信它將會成為國內從事油氣藏勘探開發應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科技人員、生產技術員和專家必備的工具書。

最后,要強調的是油氣藏工程是一門系統的、發展中的科學。油氣藏工程是油氣儲層表態信息與動態信息結合的一門綜合科學;是涉及地質、地球物理、油藏物理、熱力學與流體力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科學。在我國,它同時又是一門發展着的科學,面對中國復雜的油氣藏類型,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可喜的是,這是一門蓬勃發展的科學,隨着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每一次進步和儀器裝備的每一次發展,都給油氣藏工程洲入了新的活力和推動力。

由於譯者水平與時間有限,廖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
2006年12月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