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日志中國: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三卷)

1978—2008日志中國: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三卷)
定價:378
NT $ 329
  • 作者:@新京報社 @編/著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194717
  • ISBN13:9787802194717
  • 裝訂:508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翻了一下案頭的報紙,「日志中國」已出了幾百期。一份報紙拿出如此多的篇幅、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做一個專題,在現今中國報業中也算鳳毛麟角,更為難得的是,以我們的才疏學淺末學后進,操作這樣一個敏感、復雜而重大的題材,竟還能贏得上下左右的一致首肯,殊為不易。為此要感謝本報采編人員的職業精神和團隊意識,特別是新聞中心的主力編輯記者們……希望「日志中國」不僅能夠有始有終,還能為讀者留下難忘的回憶。——

《新京報》創刊於2003年11月11日。作為《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一份具有廣泛影響的新型時政類城市日報,根植北京,面向全國,放眼全球。

《新京報》辦報理念為「品質源於責任」,將媒體責任與新聞規律結合起來,以敏銳的視角、快速的反應、客觀的報道、深厚的功力,持續推出重磅新聞和獨立評論,彰顯法治與人文精神,推動中國社會走向現代文明。

《新京報》日均88版。報紙內容豐富多元,覽盡時政、社會、國際、體育、經濟、文化、娛樂、生活。創刊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多次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媒體」、「中國最具成長潛力的媒體」、「中國最新銳報紙」、「中國最具新聞影響力的報紙」等,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目錄

序 始於1978
6月19日 電子競技 從球員到電競 一名CS選手的職業軌跡
 新觀察:新興產業亟須跨越障礙
 民間記憶:電腦、中國和改革開放
 那時流行:世紀嬰兒
6月20日 國產膠片 樂凱 那一場與柯達的分合往事
 新觀察:破碎的榮耀之路
 民間記憶:「生產線安裝好時手機都能拍照了」
 那時流行:拍立得
6月21日 海發行關閉 擠兌風潮中,海發行謝幕
 新觀察:金融機構應建風險「防火牆」
 民間記憶:海南房產泡沫,擊鼓傳花式炒作
 那時流行:賀歲片
6月22日 個體戶首獲國家貸款 「太爺雞」上書中央問計個體戶前途
 新觀察:個體戶:從偏於一隅到舞台中央
 溫故知新:個體戶受歧視經營遭限制
 那時流行:托福考試
6月23日 中國增加公派留學生 1978,選派留學生重外語輕「政審」
 新觀察:出國留學,經歷比讀書更重要
 民間記憶:入校之前先上「敵情教育」課
 那時流行:「打洋工」
6月24日 防治「非典」 一場抗「非典」的典型性戰役
 新觀察:「非典」推動行政應急體制進步
 民間記憶:隔離一周,不知送飯人長啥樣
 那時流行:唐裝
6月25日 依法治國 從法制到法治20年改一字
 新觀察:法制在妥協中邁向法治
 民間記憶:到生產隊看電視先買票再進場
 那時流行:松糕鞋
6月26日 知青返城 前門大碗茶,和青春有關的日子
 新觀察:那些損失掉的光陰
 民間記憶:女兒曾覺得父親賣茶丟人
 那時流行:電子表
6月27日 狀元姚明 姚明 影響超越籃球的中國「小巨人」
 新觀察:一個姚明=干座孔子學院
 民間記憶:宋濤 NBA選中的首位中國球員
 那時流行:跳皮筋
6月28日 信用卡誕生 外國持卡游客投訴催生首張信用卡
 新觀察:信用卡從無到有金融創新需要果斷
 民間記憶:最后一次見到土房子
 那時流行:冰棍
6月29日 境外上市 青島啤酒打包「武裝部」在香港上市
 新觀察:企業海外融資來的不只是錢
 民間記憶:從理發店到美發廳
 那時流行:「金庸」
6月30日 雇工討論 剝削還是多勞多得?承包魚塘引發的一場風波
 新觀察:「陳志雄」今天會要求什麼?
 民間記憶:「討論魚塘問題,那是我的主意」
 那時流行:魔方
7月1日 香港回歸 香港回家,不能多等1秒鍾
 新觀察:一國兩制:中國原創的軟力量
 那時流行:SOHO一族
7月2日 傷痕文學 盧新華:《傷痕》轟動緣於敢說「人話」
 新觀察:30年過去,我們是否治好了這道「傷痕」?
 民間記憶:我的大學:窮快樂
 那時流行:三毛
7月3日 非法集資 60%年息無錫老太非法集資32億
 新觀察:杜絕非法集資須理順非正規融資渠道
 溫故知新:鎮黨委書記三次開會阻投資
 那時流行:「拉環中獎」
7月4日 帕瓦羅蒂來華演出 帕瓦羅蒂:今晚是我藝術生涯的頂點
 新觀察:藝術商業化的窗口
 民間記憶:出差買火車票需要介紹信
 那時流行:汽水
7月5日 人權入憲 「為罪犯要人權被令自己批自己」
 新觀察:人權條款為什麼很重要?
 民間記憶:人權寫入十五大獲溫家寶贊同
 那時流行:超女
7月6日 干部四化 干部「四化」成就當今政壇中流砥柱
 新觀察:干部隊伍建設需要「新四化標准」
 溫故知新:老干部也要「壯心未已」
 那時流行:小孔眼鏡
7月7日 老板當勞模之爭 私企經理叫板博導力挺「老板當勞模」
 新觀察:超越「勞動者」爭論真正融入社會
 民間記憶:「私營」悄然變「民營」
 那時流行:考研熱
7月8日 「網民」誕生 尋找中國第一位網民
 新觀察:網絡是一種生活方式
 溫故知新:「1997,中國人對網絡還太陌生」
 那時流行:UFO熱
7月9日 中國第一商販 「傻子」年廣九:有時我恨自己太聰明
 新觀察:讓傻子瓜子褪去政治光環
 那時流行:推鐵環
7月10日 郵政編碼全國推行 郵政編碼推行,曾遭6年冷遇
 新觀察:公共服務不等於公共行政
 溫故知新:郵編推行過急郵電部自責
 那時流行:台灣民謠
7月11日 「有計划的商品經濟」 1984,商品經濟摘掉「精神污染」帽子
 新觀察:改革需要自由的理論辯論
 溫故知新:河北要求干部鑽研商品經濟
 那時流行:摩托車
7月12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1992,「市場」戰勝「計划」
 新觀察:市場需要制度基礎
 溫故知新:行政機關搖身變成「集團」
 那時流行:麥當勞
7月13日 申奧成功 不申辦2004奧運會與「避開雅典」無關
 新觀察:奧運精神從「我奉獻」到「我分享」
 民間記憶:揭曉前已密籌成功酒會
 那時流行:為亞運會捐款
7月14日 《少林寺》公映 一部電影開啟的少林復興之路
 新觀察:少林寺的現代意識
 民間記憶:墨汁點成的「戒點」
 那時流行:剃光頭
7月15日 人民大會堂對外開放 1979年花4個燒餅錢參觀人民大會堂
 新觀察:「廟堂」與「江湖」的距離
 那時流行:「的確良」
7月16日 金庸小說內地「開禁」 金庸小說:「成年人童話」寫進文學史
 新觀察:改革的大眾文化啟蒙
 溫故知新:書攤小販吆喝「李澤厚、托夫勒」
 那時流行:弗洛伊德
7月17日 電影《廬山戀》上映 《廬山戀》:真正「第一吻」審查時被剪
 新觀察:輕輕一吻融化中國電影
 民間記憶:放映《廬山戀》讓我們結緣
 那時流行:掛歷
7月18日 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 畢業生:從「包辦分配」到「雙向選擇」
 新觀察:你能看見多遠的未來?
 溫故知新:供需見面會掛牌「畢業生告罄」
 那時流行:瘋狂英語
7月19日 「嚴打」 「嚴打」開始法官住到看守所每天開庭
 新觀察:告別階段性之「嚴」「寬嚴相濟」成常態
 溫故知新:「嚴打」41個月北京搶劫強奸案少一半
 那時流行:氣功熱
7月20日 「中國第一股民」 楊百萬:改革開放最大好處是有了證券
 新觀察:中國特色資本市場誕生「楊百萬」神話
 溫故知新:中南海大院里賣股票
 那時流行:席慕蓉
7月21日 九八抗洪 抗洪記憶:「人在堤在」的搶險之夏
 新觀察:面對洪水的自省
 那時流行:「飛黃」
7月22日 戶籍改革 從「寄住」到「居住」北京「綠卡」尷尬10年
 新觀察:戶籍改革應由中央統籌
 民間記憶:94萬辦下3北京戶口
 那時流行:藍印戶口
7月23日 全民練書法 龐中華:鋼筆字過時?山溝的老太太都知道我
 新觀察:新時期第一個成功學大師
 民間記憶:那段為寫情書而練字的時光
 那時流行:彈弓
7月24日 長漂第一人遇難 堯茂書,用生命換取首漂長江
 新觀察:當日英雄已默然
 民間記憶:每次漂流動員隊員也很害怕
 那時流行:回力鞋
7月25日 首個股份制公司 天橋百貨:為建新樓蓋了272個公章
 新觀察:股份制公司的破冰者
 溫故知新:一個企業變成十幾個企業
 那時流行:正大綜藝
7月26日 對話「陳賣光」 陳光:「賣光」諸城國企不是心血來潮
 新觀察:「陳賣光」改變國有資產存在方式
 溫故知新:「我后悔當時股份買少了」
 那時流行:「菜籃子工程」
7月27日 彩票發行 彩票首發前夜居委會老太太上街貼廣告
 新觀察:彩票:市場的還是福利的?
 民間記憶:首位頭獎得主:買彩只因當時沒啥娛樂
 那時流行:太極拳熱
7月28日 唐山重生 唐山震后重建在夢想與現實中穿行
 新觀察:讓唐山告訴汶川
 那時流行:大大泡泡糖
7月29日 許海峰「零的突破」 許海峰:「彈弓王」打破奧運金牌零紀錄
 新觀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催化劑
 民間記憶:懷念筒子樓
 那時流行:麥乳精
7月30日 企業「摘帽」潮 「摘帽」潮中,陳安民悄將國企改民營
 新觀察:改制,程序最重要
 民間記憶:「『紅帽子』差點毀了我們一家」
 那時流行:成人高考
7月31日 海南島汽車事件 海南倒賣萬余汽車雷宇被撤
 新觀察:改革者,請踩好法治底線
 溫故知新:雷宇「從頭做起」
 那時流行:瑜伽熱
8月1日 「教授賣餡餅」 「下海」浪潮打濕的「餡餅教授」
 新觀察:賣餡餅的教授和歷史的鍾擺
 溫故知新:「祥子來了!」
 那時流行:馬家軍
8月2日 話劇《假如我是真的》 沙葉新:討論被禁話劇開民主理性之風
 新觀察:那一聲質問並未過時
 民間記憶:曾經形影不離的電話本
 那時流行:雪花膏
8月3日 首家集體企業破產 「破產廠長」與「送葬隊長」恩怨20年
 新觀察:「破產」利器鑿開體制堅冰
 溫故知新:沈陽揭開破產真相
 那時流行:「宇宙牌」香煙
8月4日 王海打假 「刁民」王海:叫我社會活動家
 新觀察:「職業打假」應成為公共服務
 溫故知新:刁民?聰明的消費者?
 那時流行:克隆
8月5日 尋呼業興衰 從巔峰到謝幕,尋呼業8年間墜落
 新觀察:通訊革新見證公民社會成長
 溫故知新:尋呼台兼並用戶被「轉贈」
 那時流行:山地車
8月6日 張華救人爭議 追憶張華「跳糞坑救老農值不值」是個偽命題
 新觀察:爭議聲中,英雄走向人性
 民間記憶:父親和他的老「上海」
 那時流行:聰明的一休
8月7日 女排「三連冠」 女排連連奪冠,改革啟動年代的「士兵突擊」
 新觀察:重溫女排精神
 溫故知新:鄧穎超寫信贊揚中國女排
 那時流行:婚介所
8月8日 杜芸芸捐遺產 杜芸芸:10萬捐款改變了我的人生
 新觀察:財富不該被戴上道德枷鎖
 溫故知新:「金錢買不來真正的幸福」
 那時流行:地板革
8月9日 華西村模式 吳仁寶:華西村本不想當先進
 新觀察:反思強人治村
 那時流行:進口大片
8月10日 深圳股災 1992,深圳股票事件催生中國證監會
 新觀察:風波后重建股市規則
 民間記憶:兩天獲利10余萬
 那時流行:太陽神
8月11日 三峽移民 三峽大移民:有家他鄉即故鄉
 新觀察:開發性移民的新嘗試
 溫故知新:區長帶干部荒野體驗移民生活
 那時流行:《動物世界》
8月12日 大陸記者首訪台灣 郭偉峰:大陸記者首次赴台「遭遇」反采訪
 新觀察:偶然中的歷史必然
 民間記憶:一碗米飯與土地承包責任制
 那時流行:隱形眼鏡
8月13日 職業球員轉會海外 范志毅我們開辟了一條新路
 新觀察:「曲線救國」之路,不通
 溫故知新:球員可提前多久回國參賽?水晶宮與中足協小有分歧
 那時流行:「偉哥」
8月14日 亞洲金融風暴 人民幣力挺金融風暴中安傘港灣
 新觀察:危機后的痛苦轉型
 溫故知新:金融危機時的爛尾樓浴火重生
 那時流行:翠花兒,上酸菜
8月15日 中國綠卡制度 中國綠卡,從「洋人禁入」到「國民待遇」
 新觀察:中國綠卡見證漸進式開放歷程
 民間記憶:中國駐外簽證部門前排起長隊
 那時流行:老鼠愛大米
8月16日 合作建房 合作建房擱淺於凌罡不罷休
 新觀察:合作建房是一種公民自治
 溫故知新:合作建房:新嘗試,還是「烏托邦」?
 那時流行:房奴
8月17日 首家合資企業 首家合資企業從面包渣中找到機會
 新觀察:對待外資態度的「三部曲」
 溫故知新:歡迎外國朋友到中國來投資
 那時流行:「熱得快」
8月18日 中韓首航 1990,「金橋號」首航助推中韓建交
 新觀察:奧運后中韓經貿進一步互補
 溫故知新:中韓領導人首次會晤
 那時流行:整容
 



1978年,我正在農村那座土地廟改建的學校讀初三。那年春節很冷,冷得潮汐都結了冰。正是渴望有事發生但又茫然混沌的年齡,一個信息卻讓人有些憧憬:今年開始,只要學業優異考試通過,不僅可以到大城市讀書,而且畢業後還可以成為正式職工。

3月份開學後,我這個沒明確想法的學生和一些有朦朧想法的青年老師就開始准備中專考試,我報考的是初中中專,老師准備的是高中中專。在我一邊下意識地抵御擾人的蚊子,一邊把勾股定理、唯物辯證法、串聯和並聯等翻天覆地倒騰的時候,心里是很忐忑的,總覺得這事不太告譜:以前聽說過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什麽,但環顧四周沒有一例是現實的,隱約聽說鄰村個別學富五車的高中生也多在那年冬天的應考中(金殺)羽。而我無論家人還是親朋,不是種田就是撈魚,對我通過讀書而改變命運大多嗤之以鼻,他們希望的也就是讓我胡亂認些字,以便一則可以分得清布票、糧票和糖票的區別,二則不至於成為睜眼瞎受欺負,而我父親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讓我混到虛歲16,這是生產隊規定掙工分的年齡,而我畢業時剛好夠,於是姑且免費耐心等待。

無心插柳總能成蔭。我的考試分數竟然超了當年浙江省初中中專的錄取線——盡管考試一結束我就懷著一顆紅心兩手准備的想法跟著叔伯們開始學習海帶養殖——於是欣欣然又茫茫然地去體檢,然後牆報志願,閑暇之際也想著去台州或是溫州這樣的大城市讀書是什麽感覺,但造化弄人,因為牆報的志願全是輪機或者駕馭之類的專業,與我眼楮的色弱條件格格不入,夢想就此化為泡影——對一個用上電燈不到4年,離開過村子不過10千米,沒坐過汽車更沒有見過火車的鄉下少年來說,牆報志願實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看到跟我一起參加考試且分數比我低的同伴趾高氣揚地拿著通知書准備行裝,想到自己即將回到那個陽光暴曬、苦海無邊的海帶養殖場,心情之沮喪無以復加,當時根本不知道也無從知道色弱是個什麽東西,為什麽不能讀駕校,只是覺得前途漫漫暗無天日,外面的誘惑和現實的殘酷已經讓我認定讀書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必由之路,萬幸的是縣城中學的錄取通知書總算來了,這也是全縣范圍內首批招收100名高中生。父親對失去一個很有希望的勞動力盡管有些窩火,但拗不過大家的勸說和利用誘,答應讓我背上大米坐上拖拉機到縣城讀高中。

毫無疑問,1978年是我命運的轉折年。



後來知道,共和國的命運也從這一年開始發生來了根本的改變。那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共和國的決策者決定放棄沿襲幾十年、讓一代人付出慘重代價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治國方略,選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選擇改革開放,帶領中國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仿佛一夜之間,原來還是滿身油污的學徒和曬得紅黑的農民走進了大學的教室,知識在沉寂半個世紀後再次被賦予近乎神聖的地位;中央顧問委員會成立了,很多老人決定放棄終身服務國家的念頭,依依不舍又不能不舍地回到了人生的出發地;曾經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平反了,陶斯亮催人淚下深情回憶父親陶鑄的文章成為所有學生的必讀;從基層直選,到《物權法》,到確認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到滿足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政治文明成為執政的方向┅┅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