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正義》研究:以詩學為中心

《毛詩正義》研究:以詩學為中心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楊金花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8006
  • ISBN13:9787101068009
  • 裝訂:150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書稿從闡釋學的角度,探討了《毛詩正義》中以文學方法解詩的現象,分析了這樣解詩的原因和目的,並對這種解詩方法的影響和意義進行了考察和評述。認為這種方法無論是在經學史上,還是在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經學史上,它使得經學的解說更合情理,並為經學服務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可能,從而鞏固了經學的地位;在文學史上,它客觀地促進了《詩經》文學價值的開掘。


作者簡介:
楊金花,1970年生,河北唐山人,文學博士,河北大學出版社副編審。曾在《河北大學學報》《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河南大學學報》《河北學刊》《社會科學輯刊》《中國出版》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獨立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發展研究課題各一項;擔任第二責任編輯的《黃河傳》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以文學手法解詩
第一節 釋字句篇章,依韻解詩
第二節 以文逆意,以文勢解詩
第三節 比興解詩
第二章 以文學手法解詩的原因和目的
第一節 情志一也:從本體論的角度疏通了文學與經學
第二節 謳歌與今詩:從發生學的角度疏通了文學與經學
第三節 以文學手法解詩的目的
第三章 《毛詩正義》詩學觀評價
第一節 以文學手法解詩對後世的影響
第二節 以文學手法解詩的意義
參考資料
後記
 

楊金花和韓田鹿夫妻兩人都是我的學生,二人考上同一個導師,這在學界不多見。但是他們夫妻只能說是我的半個研究生,又是學生中的特例。我原來所在的河北大學古代文學博士點,以漢魏至唐宋一段師資力量最強,而明清一段較弱,尤其是小說,所以這一段原來沒有博士生導師。為了加強這一部分的師資力量,我在2002年特例招明清文學博士研究生。田鹿報名並考取。然後我把他送到南開大學陳洪先生那里,拜陳洪為師,學習中國古代小說。田鹿出自書香門第,父親韓進廉先生是研究《紅樓夢》的名家,耳濡目染,加之天資聰穎,是個讀書的好種子。那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划出一套古代小說讀物,國星兄為之物色寫家,我推薦了田鹿,寫《漫說聊齋》,稿子得到了國星和古編室主任絢隆的好評。田鹿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畢業論文。此後,或數月,或半年,就會有田鹿信息來,都是古人有關道德文章的名言,我也就知道他在讀什麽書。自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以來,手機段子成了朋友間交流最時尚的形式。段子不出兩部分內容,針砭時弊的稱為黑段子,帶些顏色的是黃段子。中國人的詼諧、風趣、智慧以及灰暗、無聊都在段子中充分發揮出來。據說有兩位名士聊天:一人說:一代有一代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了當代,什麽可稱代表性的文學呢?另位名士鄭重說:段子唄。田鹿的信息卻於此滔滔天下無不段子中,發表古人的「陳詞濫調」,就顯得那麽的陽春白雪,也那麽的另類。而對我來說,就感覺好似在浩浩盪盪的奧迪結婚車隊里冒出的騎著毛驢的新娘,在陳舊中透出清新。呵呵,真是很好的先進性教育啊!在河北大學中文系中,有二二子,我與他們只談讀書,不涉名利,除了武鈴之外,就是田鹿,應該是河北大學的稀世之物。

金花是我和金善合帶的博士生,說好了分給金善,我不帶了。但是金善卻非得要我掛個導師的名。而我一旦掛了這個名,就不自覺地認真起來,於是也就真當了半個導師。金花是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在河北大學出版社做編輯。我在河北大學任副校長時兼任出版社社長,後來辭了社長,卻又在班子里分管出版社工作。按照一般人想法,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自然會從中漁利。其實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真正的得利就是實實在在接觸了一些人,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等,勝讀了十年書本。金花也自然在我能夠深入認識的人里面。她有田鹿的穎悟,卻無田鹿的迂闊。做事扎實干練,做編輯細致認真Q在我看來既學問扎實,又有干練之才。平時接觸不多,卻心有戚戚焉。金花讀博士時,因為我在北京,她多是與金善學習,來京也是行色匆匆。但是談話之中,許多事情,一點就透。因為碩士階段學的是古代漢語,長於訓詁文字之學,所以揚長避短,和她商量,研究孔穎達等人的《毛詩正義》,從繁瑣而又零碎的注釋中,總結其文學思想。

研究這一題目,除了金花的個人原因,也有學術研究的特別需要和我個人的考慮。《詩經》自然是文學文本,但是自先秦以來,就並未把它視為文學作品。尤其是漢代之後,作為經書之一,人們對它的注釋與解說,都未脫經書的視野。章學誠《文史通義·易教上》說:「六經皆史也,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六經皆先王得位行道,經緯世宙之跡,而非托於空言也。」六經皆史,概莫能外,《詩》也是史,這就難怪漢代經師講《詩》,都要附會以《詩》的本事,附會以微言大義。我在《中古文學理論范疇》一書中,考察「詩言志」這一命題時,曾經分析過《詩序》首句言志、次句以下附會以史的現象,並且分析過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章學誠的話基本可以概括經學家對《詩經》的認識。但是,由於《詩經》的文本就是文學,所以無論先秦還是兩漢在注解《詩經》過程中,都或多或少不自覺地向文學回歸。漢代說《詩》,對「吟詠情性」本質屬性的揭示,就非常有代表性。它不僅認識到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創作動因和心理過程,而且還認識到了詩以情感人的特點。這就由經學解《詩》的范疇進人到了文學的范疇。然而這樣的認識畢竟不是自覺的,因此在具體注解《詩經》篇什時仍舊恪守六經皆史、詩以言教的路數。經學發展到宋代,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在《詩經》的注解中,就有了對《詩序》的懷疑和對所謂淫詩的確認。從經學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其實是對經就是史的固有觀念的懷疑,對於《詩》的神聖性的懷疑甚至顛覆。而從文學的角度審視這一事件,我們看到的是《詩經》文學性的逐漸由隱至顯,其正當性得到了確認。這些又都體現在對《詩經》具體作品的解讀中。宋代經學的巨大變化並非偶然,有宋代自身的原因,同時也有經學發展的自身原因。還有,就是文學經過魏晉南北朝和唐代的發展,逐漸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經學生成的影響。孔穎達奉唐太宗之命主持編寫的《毛詩正義》解讀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尤其是在文學的性質由隱到顯的過程中發揮了什麽樣的作用,就尤其值得關注和認真研究。

這個題目固然是一個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的研究題目,但是做起來卻不很容易,難就難在如何切入考察,尋找一條從經學進入文學的通道;難就難在從經學家繁瑣的注疏中辨析文學性解讀的蛛絲馬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