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薛永年卷

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薛永年卷
定價:237
NT $ 206
  • 作者:薛永年
  •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2047533
  • ISBN13:9787102047539
  • 裝訂:370頁 / 20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批評家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家,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表批評意見,同時力求借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面提出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家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面有研究的專家,他們的學術出身、理論體系、研究方向、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家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

薛永年先生是科班美術史出身,在師輩的影響下和畫友的推動下,其美術史研究與理論批評並進,形成了獨特的美術史視角和批評體系——美術史式批評。他重視個案研究,從寫同代畫友入手,用歷史的眼光和反思「文革」的收獲,結合他們的實踐經驗,討論他們對傳統的繼承與突破。進而研究同代畫友的師輩和學生輩中的佼佼者,認真收集資料,仔細研究作品以及與他們或他們的弟子親友交談,像研究古人一樣,先入再出,從歷史承變方面著眼,論述其「成功之美」和「所致之由」。在研究個案時,他尤其關注畫家「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收獲。而他對傳統及其在20世紀的沉浮的思考,往往結合傳統派中的大家,名家的個案來研究。對於20世紀中國美術的思考,他又從近代美術史上畫家或史論家的個案入手,從中梳理出美術史的線索和脈絡,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沿著他研究的個案,我們看到了他對20世紀中國美術中以水墨畫為主的傳統派的面貌與發展的認識與梳理。而寓史於評的個案評介文章中,又包含了他對20世紀中國國美術發展的思考。本文集經作者精心篩選排列,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20世紀和新時期美術問題的綜論、專論與短評,二是對老中青三代書畫家的研究與評論,三是美術史論學術與學術史的批評,較全面地體現了薛先生的理論批評特點和進展。可以說「以今觀古,借古觀今,從諸多畫家的因革承變中,看清審美意識與風格形式的歷史發展,重新解讀美術史」是作者治學的根本所在。
 

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章 綜論 專題 短評
傳統資源與文化身份
百年山水畫之變論綱
民初北京畫壇傳統派的再認識
畫院與中國特點
歐游斷想
談寫意
境象與筆墨
水墨畫的兩種語言傳統
看兩岸油畫回顧展
快餐式旅游與符號化山水
在融合中崛起
清新的圳風
迎接新世紀
第二章 前輩風范探尋
齊白石藝術的當代意義
黃胄與中國畫傳統
精詣兼情采 充實亦光輝
崔子范的大寫意花鳥畫
借古以開今
豪情彩筆話霜紅
意悠境美 筆簡神完
郭味蕖的治學精神與繪畫成就
世范人師憶啟功
妙鑒從心手自隨
天機一片見神行
第三章 中青名家研究
范曾的藝術探索
寧靜 清明 深摯
用畫筆思考
形神並至 筆境兼奪
寫實的突破
以意求神 以拙致工
山河 歲月 真情
走向現代
筆蒙墨養見精神
陳平自己的世界
真精內蘊 大美不言
開拓新境界
承變相生 積健為雄
喜看張仁芝畫荷
當代逸品
解讀鄧林藝術
立於前人之外
學藝相成
在真跡中吸取
油畫寫意的探索
新理異態華夏精神
宇宙在手 無非生機
燦爛的雲霞
第四章 史論學術論評
滕固與近代美術史學
黃賓虹與近代美術史學
糾誤正訛 闡幽表微
也談編寫現代美術史
開展京派繪畫研究的提議
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論文集序
春華秋實美術史論分卷前言
薛永年簡歷與學術年表
 

本書的兩位主編,都是我四十多年來的老師,一位教西方美術史,一位教中國美術史。新時期以來,他們不僅搞美術史,而且從事理論批評。在老師的影響下,加上畫界朋友的推動,我也做些批評工作。但是說實在話,和同代專門的美術理論家相比,我其實只是一個在美術論評中發表了些意見的美術史學著,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方法還是美術史的方法F儆個別的局部的工作多,整體的討論少,口顧式的思考多,前瞻式的見解少。把我列入此書的人選,實在不勝惶愧。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既學了史論,也學了理論批評。可是,那時的批評強調與莰冶的直接關系,力口之過左的批判風雨欲來,藝術理論開始遠離藝術規律。倒是研究美術史,可以拉開時間距離,安下心來,從實際出發研究學問,加上我中學時代學過書畫刻印,校內外的師長莫不因材施教!鼓勵我鈷研書畫,我的興趣便轉向了中國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

本科畢業的時候,正趕上美院蝓所謂社教逅動,我被分配到張伯駒任笫一副館長的吉林省博物館,稍后自然而然地搞起了古代書畫。因為我畢竟來自美院的史論系,當地搞美術理論的人又極少,在館內外畫友的推介下,刊物便約我寫評畫文章。實際上,我在重回母校攻讀研究生之前,已經不但研究古代史論;也寫些當代畫評了。不過,當時有的畫評探討些寫實繪畫的創作經驗,有些則與世浮沉。

回校攻讀研究生接着留校任教之后,不但我的導師張安治先生,一邊教美術史,一邊搞美術論評,而且老同學范曾讓我寫文章介紹他,張秉堯甚至拉着我去看張立辰的畫展,督促我寫評介文章。我想,寫當代畫家,能夠了解他們心中的活傳統,從諸多畫家的因革承交中,看清審美意識與風格形式的歷史發展.重新解讀美術史。逮樣,我嘗試着把古今結合起采,以今觀古,借古觀今,從個案研究出發,寫些評介畫家的文章,也和他們一起討論畫史上的閩題。

我的評介文章,開始多寫同代畫友,囡為接觸較多,也有了解,還討論過不少問題,確實有話想說。怎麼說呢?我是學美術史的;總害歡把他們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放在間代畫家共存的環境中,用歷史的眼光和反恩「文革」的帔獲,結合他們的實踐經驗,討論對傳統的繼承與突破。雖然長短不一,總有一得之見,發表后還受歡迎,抬舉我的人就說這是美術史式的批評,其實我只是發表研究畫家的局部成果,還真不是糾偏摘誤的批評。

后來或者應人邀請,或者自己感興趣,我又擴大了寫作范圍,寫這代畫家的師輩,也寫他們學生輩中的餃佼著。我在寫作之前,總要認真收集資料,仔細研究作品,甚至再多次與畫家或他們的弟子親友交談,像研究古人一樣,先鈷進去再眺出來.從歷史承變方面着眼,論述其「成功之美」和「所致之由」。當然也找些不足之處,但只隈於交談,不寫到文章里去,這種做法實在也未能免俗。畫家寫多了,便看到畫里畫外內在聯系的一些方面,多少也發表點關系當代美術大局的意見,遺憾的是我不很擅長拍象思維,又喜歡從事實中抽引結論,只是研究了些許問題而已。

由於我研究中國美術史,對傳統知道較多,也學過畫,能從畫法風格入手,下及媒材,上至意蘊,一開始比較關注畫家「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收獲。經歷「』85新潮疒沖擊之后,我對傳統及其社20世紀的沉浮有所思考,往往結合着討論傳統派中的大家和「人亡業顯」的名家,發表些自覺貫通古今的見解。此后也寫些形跡上離傳統遠點但在我着來精神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畫家,包括這類畫家中活動在海外和我國港台地區的一些人選。

還因為我在課堂上講明清美術史,研究清代多一些,王朝聞先生主編大部頭《中國莫木史》,也約我編清代,清代緊緊與20世紀桕連,古今中國美術的急劇變化,極為引人興味。在國際交流中,亞洲同行常常提些近代畫壇各國相關的問題,也促進了我對20世紀的思考,於是除去古代畫史和當代畫家之外,我又去研究一些近代美術史上的個案,有畫家的,也有史論家的,漸漸弄清了一些線索,慢慢地從以往教科書的遮蔽中解放出來,有了些自己的認識。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