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學教育流派研究

現代新儒學教育流派研究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洪明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067735X
  • ISBN13:9787540677350
  • 裝訂:平裝 / 37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作者將現代新儒家教育思想放在整個近代教育變革的大環境中,把新儒家教育思想誕生與整個文化變遷聯系起來,使得新儒家對教育問題的解答與近現代文化教育變遷渾然一體,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新儒冢教育主張的來龍去脈。其次,作者在把握新儒家各自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上,對每個個體的思想進行了比較好的概況和把握,提出了諸如”理性主義教育”、“道德人文主義教育”等命題,使得新儒家的教育思想有根有據。再次,作者基本上沒有受到教育學邏輯限制,而是按照時間邏輯和問題邏輯相聯系的視角,既基本按照時間順序推進的同時,又大體保持了主題的完整性。最後,為了凸顯新儒家的整體思想,作者對新儒家的共性進行了概括,使得本書保持了完整性。
 

目錄

導論 值得關注的一支教育流派
第一章 傳統儒學教育的式微和現代新儒學教育思想的提出
第一節 中體西用︰傳統儒學教育的自我調整
第二節 民初教育變革與傳統儒學教育命運
第三節 復古與反復古斗爭中對傳統儒學教育的雙重戕害
第四節 現代新儒家的誕生及其新儒家教育思想發端
第二章 梁漱溟“理性”教育思想及其鄉村建設實踐
第一節 文化的反省與“理性”的尋找
第二節 “理性”教育思想下的學校教育改革
第三節“理性”文化觀下的中國鄉村問題與出路
第四節 基于“理性”精神的社會教育設計
第三章 復活書院背後的現代新儒家教育理想
第一節 書院教育的近代命運
第二節 梁漱溟“親師取友”觀念下的書院實踐
第三節 復活書院的努力與張君勱再造民族文化的教育理想
第四節 復性書院與馬一浮古典教育情懷
第五節 熊十力與復性書院和勉仁書院
第四章 錢穆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理想大學的追求
第一節 明講學精神,為故國招魂
第二節 探賾中國歷史傳統,樹立人文主義教育精神
第三節 新亞書院︰現代新儒家人文主義教育的可貴實踐
第五章現 代新儒家︰中國近現代一支重要的教育流派
第一節 歸宗傳統文化,強調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再造功能
第二節 高揚人文主義教育旗幟,著力解決現代社會人生問題
第三節 相對開放的知識觀與博通的人才觀
第四節 吸取傳統教育智慧,補救現代學校教育之弊
附錄 本書五位新儒家學、行大事記
參考文獻
後記
 

自從西方文化借助其強勢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進入中國以來,連同整個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一起,中國原有的教育體系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沖擊,包括教育秩序在內的中國傳統社會秩序逐漸土崩瓦解。中國的社會文化傳統雖然被解構了,但是其基本要素和基因片段從來沒有完全消失,它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重構以應對各種變化和挑戰。

實際上,中國文化傳統素有強勁和堅韌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來自其開放、吸納、改造和重組的能力。一部中國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不斷吸納和改造外來文化要素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中國的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國教育思想既是中國文化傳統變化的產物,也是這個變化進程的動力來源或加速器。然而,近現代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的沖擊,其烈度及其世界歷史性意義遠遠不是其他歷史時期中外文化交往所能夠比擬的。如果說過去以中原為核心和腹地發展起來的中華文明,在民族交往史上基本上有輻射或平等交流的性質的話,那麼借助啟蒙思想而實現了現代性突破的西方文化,已經使中國文化傳統感到了歷史性文化落伍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教育思想的吸納、改造與重構是如何進行的呢?洪明的《現代新儒學教育流派研究》一書對此進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

該書作者洪明博士以新儒家為一個主要側面或視角,切入中國現代教育思想在西方文化沖擊下重構的過程,可以說抓住了中國教育傳統轉型的一個主要線索。畢竟,現代新儒家是五四以來興起的,與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並列的一支重要的思想和教育流派。同時,由于新儒家與中國傳統主流教育思想的淵源關系,就使這個研究的文化意義更加重要,從中我們更加容易發現中國人面對西方文化挑戰所作出的各種真實的反應。

正如作者所言,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近現代教育變革的過程就是儒學教育不斷式微和抗爭的過程。不過,作者也認識到,這個進程也是中國本土教育思想創造性重構的過程,譬如,“中體西用”、“納西入中”顯然是傳統儒學教育思想的一次自我調整。在近現代中國教育歷史進程中,許多教育家在維護“中學” (即中國教育傳統)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吸納西學課程、改造傳統的“中學”教育內容。辛亥革命後, “西體中用”、“納中入西”成為資產階級解決東西方文化與教育的基本思想,癸丑學制的頒布和“五育”思想的提出,標志著作為完整形態的傳統儒學教育的徹底解構。但是,即使如此,中國傳統教育思想也沒有完全消失或徹底死寂,首先,在教育秩序的重構過程中,一些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有益成分被新教育思想自覺不自覺地以各種方式所吸收,譬如,一些儒學傳統和知識被消解在各種學科課程中,傳統教育中的師道尊嚴也不同程度地延續著。其次,中國傳統教育的思想和勢力,也經常公開表達自己的話語,試圖恢復傳統或本土教育形式。北洋軍閥時期,教育文化界出現了復古與反復古的激烈斗爭,並且在打倒傳統和“砸爛孔家店”的文化氣氛中,新儒家卻應運誕生了。1920年梁漱溟發出了重樹宋明講學之風的呼聲,1923年,張君勱提出了“玄學教育”的主張,預示著新儒學教育思潮的出世。當然,歷史在進步,全盤恢復原有中國傳統已經是不可能。中國的本土教育和文化傳統一樣,都必須在吸納與重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歷史位置。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因此,走回頭路也就是沒有出路的,儒學需要返本,但更需要開新。新儒學就是中國本土教育思想重新調整的一個自覺且獨立的嘗試,很值得研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