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社會的組織主體與價值表述

民間社會的組織主體與價值表述
定價:312
NT $ 156
  • 作者:周星 于惠芳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79634
  • ISBN13:9787301179635
  • 裝訂:平裝 / 31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的各位作者,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著極為豐富的研究經驗以及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規範的實證研究,所以本書的出版將會對學科建設無疑是極大的推動,也將加強對上述研究領域的深層次討論和進一步研究。對民間社會的組織主體與價值表述的重點關注與深層次探討,是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所以,本書的出版,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錄

直面社會事實,追求學術尊嚴(序言)(周星)
生存資源剝奪與傳統體制依賴︰當代中國工人集體行動的邏輯——對河南省Z市Z廠兼並事件的個案研究(唐軍)
事實與情理︰一家國有企業的兼並糾紛案與社會科學觀念(朱曉陽)
基于礦產資源開發的農村社區權力運作探析(張丙乾)
額濟納旗生態移民的環境社會學考察(色音)
“部落”的狂歡︰福街商人自治組織的民族志——轉型期個體與國家之間“群”的興起的公共領域意義(陶慶)
中國當代一座博物館-廟宇的民族志︰從文化傳統到政治藝術的雙名制(高丙中)
人情關系網與校園人際和諧——一項關于高校教師小群體的經驗研究(楊威)
我國博士後現狀的淺析與解釋——以研究型大學A為案例(于惠芳、葛軍娜)
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民族”——藏族村落中的漢族移民身份認同敘事(李立)
從生活所迫到自願選擇——甘南夏河女尼出家原因的人類學調查(劉夏蓓)
文化多樣性與宗教認同——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三川地區為個案(祁進玉)
流動的文化和文化的流動——唐代以來 僳族的遷徙及其文化變遷研究(高志英)
西部人文資源與西部民間文化的再生產——藝術人類學視角(方李莉)
傳統社會結構與文化景觀保護——三十年來我國古村落保護反思(劉夏蓓)
轉型社會的鄉村法律民族志︰方法與對象(侯猛)
一個“邊緣”的傳統——人類學在荷蘭(劉正愛)
編後記
 

以前我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工作時的兩位同事于惠芳老師和高丙中教授,囑我為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後聯誼會主辦的學術叢書“中國見解”的其中一輯寫一篇序言,接收到文集的電子版以後,認真拜讀了各位社會學及人類學新銳學者們的大作,深受啟發,也頗有感觸,于是就不揣淺陋地答應了寫這個序言。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博士後流動站,大概是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里建站最早的了。自1987年建站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學人或從國外學成歸來或從國內一些高校及科研機關博士課程畢業後,陸續到這里從事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民族、民俗研究等相關的學術探索工作,他們出站以後或留在北京大學任教,或分赴海內外各個研究機關及大專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大家都迅速地成長為各自崗位上的學術骨干,也都在各自的專業學術領域做出了可觀的成績。由于這個博士後流動站曾經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學術氛圍和研究環境,使得大家感到受惠良多,特別是研究者同行之間那些熱烈討論和相互切磋的記憶,更使大家非常懷念博士後研究這一段學問人生中難忘的經歷。社會學博士後聯誼會的應運而生以及大家共同創辦的學術叢書“中國見解”,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為了能夠使此種學術研究的精神和氛圍得以繼續和延展下去,並使得它能夠為更多的學界朋友們所共享。

我本人很是贊同高丙中教授對“中國見解”所作的說明。所謂“見”,就是要去調查,做田野工作,去看、去觀察、去了解中國現實社會的基本事實,而無論這些事實是多麼的慘淡和冷峻;所謂“解”,就是要以學術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去探討、去追究,進而解讀、解釋、揭示或者說明研究者們所“見”到的那些社會事實和現象;把這樣的“見”和“解”合起來,所謂“見解”,就是研究者的觀點、看法以及基于自己學術研究的結論而提出的獨立的主張,而不論此種見解是多麼的不合“時宜”或不受待見。進而,所謂“中國見解”,自然也就意味著是中國學者的學術主張和具有中國主體性的學術見解。

諸如像社會學、人類學這一類早期曾多少具有一些“舶來”屬性的現代社會及人文科學,曾經在吳文藻、潘光旦、雷潔瓊、費孝通等許多老一輩學者的努力下,經歷過了“中國化”的多種學術實踐並己有了相當程度的積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重新獲得學科建制和發展機遇的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及民俗學等學術研究領域,在當下的中國更是日新月異,迅速地成長為“顯學”,不僅學術研究的水準和學科規範逐漸得到提高,而且在涉及對于中國社會及文化的認知、涉及對中國社會轉型及文化發展所面臨的多種復雜問題的把握和理解等方面,都已取得了頗為可觀的學術成就。在我看來,今天終于到了至少可以就涉及中國社會及文化的相關問題有根有據地發出一些中國聲音、主張一些“中國見解”,進而再以此類見解去闡釋和解決中國面臨的各種問題,服務于中國的國計民生,造福于黎民百姓,同時也以此類中國聲音、“中國見解”積極地和外部世界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的時候了。由中國的學術就中國問題主張具有主體性的“中國見解”,原本就是理所當然的。這並非是執意要去渲染類似于民族主義的情緒,相反,我們堅信對于學術的追求就是對普適性真理的追求;堅信有關中國問題的“中國見解”需要有國際學術界所能提供的那許多種見解的參鑒、比較和刺激;堅信對于中國問題的認知非常需要有“他山之石”,需要外部的視角;深知在來自國際學術界對中國的諸多見解中不只是有意識形態偏見、先入為主的誤讀,而是還有很多“局外者清”的真知灼見以及極具洞察力的學術智慧。對于“中國見解”之主體性的提倡,主要是說我們對于或多或少實際存在著的學術及思想的“殖民地化”現象,理應持有必要的警惕和抵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