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地對康德《實踐理性批判》進行了解釋與評論,是第一部哲學意義上對“第二批判”的評注。作者從批判哲學的整體框架之內審查了康德的實踐哲學,成功地將《實踐理性批判》一書劃分為各個相對獨立但彼此具有內在關聯性的文本群,對其中的關鍵概念和命題進行了詳盡的討論,借此全面反映康德實踐哲學的思想。本書乃是將思想與文本相結合的典範,足以作為對康德加以評注的典範之作。
 

目錄

中譯者說明
序言
關于引文的說明
第一章 《實踐理性批判》的寫作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道德形而上學寫作計劃的推遲
第三節 寫作《實踐理性批判》的決定
第二章 理論理性的限度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純粹理性批判》的問題
第三節 “哥白尼革命”
第四節 理論的和思辨的理性
第五節 第三對二律背反
第六節 從自由的或然判斷到實然判斷的過渡
第三章 思維、行動和實踐理性
第一節 行動的兩個方面
第二節 行動的意動要素和認知要素
第三節 實踐理性和意志
第四節 純粹實踐理性
第四章 “批判”之標題、意圖和結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本書標題
第三節 本書意圖
第四節 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統一
第五節 先天綜合的實踐命題如何可能?
第六節 與“道德形而上學”的關系
第七節 本書結構
第八節 序言中的各種爭論
第五章 實踐理性分析論的概要
第一節 “分析論”一詞的含義
第二節 “分析論”的結構
第三節 “分析論”諸問題
第四節 “分析論”之通釋的劃分
第五節 第一章 §§1—8概要
第六章 經驗性實踐理性的分析論[Ⅰ]
第一節 經驗性的實踐理性
第二節 諸實踐原理
第三節 諸規則
第四節 諸準則
第五節 存在經驗性的實踐法則嗎?
第六節 假言命令
第七節 結論
第七章 經驗性實踐理性的分析論[Ⅱ]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欲求
第三節 愉快
第四節 低級欲求能力
第五節 低級欲求能力的諸準則
第六節 幸福
第七節 利己主義
第八節 他律
第八章 道德律的形而上學演繹
第一節 “形而上學演繹”的理念
第二節 道德經驗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 對原則的首次接近
第四節 道德決斷中的三項準則
第五節 原則的定義
第六節 自律
第九章 實踐概念和判斷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原則、概念和判斷
第三節 善、惡的概念
第四節 實踐理性的諸範疇
第五節 自由的範疇表
第六節 量的範疇
第七節 質的範疇
第八節 關系範疇
第九節 模態範疇
第十節 純粹實踐判斷力的模型
第十章 純粹實踐理性之原理的“先驗演繹”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純粹理性的事實”
第三節 演繹
第十一章 自由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意志和自由的兩個概念
第三節 康德對第一批判之論證的概述
第四節 作為理論理念的自由
第五節 第三對二律背反的解決
第六節 實踐自由
第七節 關于這一學說的批評
第八節 作為行動者一概念的自由;自發性
第九節 作為最高立法的自由;自律
第十節 這兩個概念的綜合
第十一節 小結
第十二節 道德邪惡
第十三節 自由與創世
第十四節 作為懸設的自由
第十二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感性論
第一節 心理學和倫理學的問題
第二節 一個彼此有別卻又相互關聯的問題
第三節 早期回答的某些嘗試
第四節 動機
第五節 欲求和愉快
第六節 敬重的起源
第七節 所謂的矛盾
第八節 道德情感
第九節 義務與人格
第十節 德性
第十一節 道德滿足
第十二節 道德教育
第十三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
第一節 何謂辯證論
第二節 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幻相
第三節 最高善的概念
第四節 純粹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
第五節 純粹實踐理性相對于理論理性的優先性
第六節 純粹實踐理性的懸設
第七節 信仰和無知
第十四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諸懸設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道德論證的結構
第三節 理念和公設
第四節 靈魂的不朽
第五節 上帝的存有
第六節 道德與宗教
第七節 兩種令人敬畏的事物
參考文獻
《實踐理性批判》引文索引
人名和主題索引
譯後記
 

[v]盡管可能有些奇怪,但《實踐理性批判》的確是一部被遺忘的著作。在各種語言中,對于它的研究沒有一部能和史密斯(Kemp Swith)、佩頓(Paton)和法欣格爾(Vaihinger)等人所做的《純粹理性批判》的通釋媲美。在英語世界,關于第二批判,甚至沒有出現像柯亨(Cohen)、尤因(Ewing)和韋爾頓(Weldon)等人對《純粹理性批判》所作的簡要評論;在德語世界,似乎只有一部(即施塔格[Stage]所做的評論)。根本沒有一部通釋能像博伊姆勒(Baeumler)關于《判斷力批判》的未完成的通釋,對康德倫理學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行充分的討論。卡西爾(Cassirer)撰寫了《純粹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之通釋,卻未撰寫《實踐理性批判》通釋。據我所知,18世紀以降,對于《實踐理性批判》,甚至未曾出版過一部題名為通釋的作品。那些一般討論康德的著作以及具體地討論康德倫理學的著作,當然會對該書的部分內容進行討論.並且,對該書作為相互關聯的整體的概括和摘要也偶爾會作為大部頭論著中的幾個章節。但我相信,沒有人會耗費大篇幅對《實踐理性批判》作為一個文本整體和作為完整的哲學著作來加以研究。

至少有兩項理由造成了對康德的這本偉大著作的相對意義上的忽視:第一,《實踐理性批判》並非如同其他幾部批判那樣需要通釋。相對于其他兩部批判,這本書較少風格上的艱澀和哲學上的模稜兩可。與《純粹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令人倍感困惑的復雜性相比,第二批判中大部分內容都開門見山、簡潔明了。或者,至少乍看是如此,這也許是大部分人對這本書的唯一的閱讀印象。

第二個原因在于理解上的偏好,大多數讀者都偏愛《道德形而上學基礎》。[vi]這本小冊子在過去十年間已有三個英語通釋(即鄧坎[Duncan]、佩頓與羅斯[Ross]的通釋),並且在英國和美國,它也許是康德所有著作中最為廣泛地被閱讀的作品,有不少于五個的流行英譯本(即阿博特[Abbott]、貝克、弗里德里希[Friedrich]、曼特—佐恩[Manthey-Zorn]和佩頓澤本)。至少在前兩部分中,《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並未預設康德其他著作的相關知識,並且是寫給那些不熟悉也不打算研習康德學說體系的讀者。作為對道德哲學的貢獻,它必須有自身內在的價值,這也使它在教育學的意義上較之篇幅大得多的《實踐理性批判》更具價值。盡管某些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所討論的主題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被省略了,但也存在若-交叉。在這些交叉處.人們通常偏愛《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巾更為簡明的闡釋,而《實踐理性批判》中明顯更體系化的、部分有分歧的論證卻十分遺憾地遭到了忽視。唯有《實踐理性批判》中那些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缺乏對應部分的教導,才能在大多數關于康德著作的闡釋和評論中找到一席之地。有人曾詼諧地評論說,如果有讀者,在關于康德的相關論著中注意到《實踐理性批判》的少數幾個被反復地援引的孤立段落,他就可以得出結論說,《實踐理性批判》是被遺忘之書,只有少數片段得到了保留。

然而,作為批判哲學體系的一部分,《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並不具有《實踐理性批判》那麼完整的價值。因為唯有在這部批判中,康德思想的各個分支才被整合到其實踐哲學的模式中。反之,這個模式又只能在整個批判哲學的框架中才能得到理解,並且那種富有深意的設計只對已經理解了其三個主要部分的讀者才是清晰明了的。這三個主要部分屬于三大批判,而不屬于那些簡短而流行的著作,如《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和《道德形而上學基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