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亂彈

浦江亂彈
定價:198
NT $ 172
  • 作者:@洪波 洪明駿 @編/著
  •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867902
  • ISBN13:9787806867907
  • 裝訂:平裝 / 181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浦江亂彈為浙江婺劇的主要聲腔之一,曲調華麗、流暢、舒展、具有激昂、高亢、悲壯、沉郁的特點。它包括花旦、正旦、老生等十三個角色行當。表演特色為文戲武做、武戲文做,程式規範,粗獷有力,富有鄉土氣息。浦江亂彈在特技和武打表演方面也別具特色。

《浦江亂彈》的出版,意義深遠,它為浦江亂彈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弘揚和普及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浙江戲曲搭起了重要的平台。浦江亂彈不僅是浙江戲曲的奇葩,而且是中國戲曲的金名片。
 

目錄

總序
前言
序言
浦江亂彈的形成與發展
【壹】浦江的人文地理
【貳】浦江亂彈溯源
【參】浦江亂彈簡史
浦江亂彈的內容與特色
【壹】浦江亂彈的音樂與唱腔
【貳】浦江亂彈的表演與臉譜
【參】浦江亂彈的服飾與道具
【肆浦江江亂彈的演出場所
【伍l浦江亂彈的戲曲楹聯與剪紙
【陸】浦江亂彈的演出習俗
浦江亂彈的班社和劇團
【壹】班社舞台
【貳】專業劇團
【參】什錦班和農村劇團
浦江亂彈的劇目
【壺】傳統劇且
【貳】新編劇目
浦江亂彈的傳人
【壹】新中國成立前浦江亂彈的傳人
【貳】新中國成立後浦江亂彈的傳人
浦江亂彈的搶救與保護
【壹】瀕危狀況
【貳】搶救與保護措旋
後記
 

浦江縣地處浙江省中部金華市北緣,南與義烏、蘭溪接壤,北連桐廬,兩靠建德,東傍諸暨。浦江建縣于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古稱豐安。唐天寶十三年(754年)重置浦陽縣,因境內有浦陽汀而得名。吳越天寶三年(910年)更名為浦江縣,沿用至今。浦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

浦江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之稱。實證萬年稻作文明的浦汀上山遺址,是中國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上山遺址所在的長汀下游地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這一發現將浙汀的文明史繼八千年前的跨湖橋文化之後又向前推進了近兩千年。

1993年,國家文化部命名浦江為“中圍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以來,截至2008年,浦汀縣被同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六項︰浦江亂彈、浦汀板凳龍、浦江迎會、浦江麥稈剪貼、浦江剪紙、浦江鄭義門(江南第一家)營造技藝,深受中外人士的喜愛。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浦江亂彈,源遠流長,劇目豐富多彩,表演優美獨特,舞美古樸瑰麗。浦江亂彈音樂是浙汀亂彈劇種中最具特色、最富藝術魅力的經典聲腔,是婺劇亂彈的代表。浦江亂彈中的“亂彈尖”是中國戲曲音樂從“曲牌體”過渡到“板腔體”的活化石。“三五七”、“二凡”、“蘆花”、“撥子”等音樂,旋律悠揚動听、激越高亢,深受群眾喜愛。浦汀亂彈流行于浙、贛、皖數省,影響深廣。浦江亂彈音樂已改編成笛子獨奏、器樂合奏曲等,名播中外。

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的編撰出版,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浦汀縣委、縣政府積極配合,組織力量,浦汀縣文化部門具體實施,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編撰工作,強調科學性、歷史性、系統性。金華市、衢州市文化部門也予以密切配合。我們特邀浙汀科技學院文化科技研究所資深教授、中國戲曲理論家洪波等撰寫書稿內容。作者洪波對浦江亂彈有四十余年的研究,認真負責,潛心鉤沉,反復研討。圓滿完成圖書的撰寫工作。

《浦江亂彈》的出版,意義深遠,它為浦汀亂彈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弘揚和普及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浙江戲曲搭起了重要的平台。浦江亂彈不僅是浙江戲曲的奇葩,而且是中國戲曲的金名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