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並不厚重的小書,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至死的過程。蘇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緘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義前從容不懼,他與他的門生侃侃而談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與《斐多》相比。楊絳先生的譯文,對照多種版本和注釋,並一句句死盯著英譯本,而力求通達流暢。她認為︰“蘇格拉底和朋友們的談論,該是隨常的談?而不是哲學論文或哲學座談會上的講稿,所以我盡量避免哲學術語,努力把這篇盛稱語言生動如戲劇的對話譯成戲劇似的對話。”名作由名家翻譯,所以,這本書的分量非同一般。


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家、翻譯家和學者,江蘇無錫人。業于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後共赴英國、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52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干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人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楊絳文集》8卷。
 

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致死的過程。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能與《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這是第一宗。

蘇格拉底生在動蕩的時代。伯羅奔尼撒的戰事,令現存的價值觀受到了懷疑。從業石匠的蘇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內牽引市民參與討論︰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方法,後世稱之為“接生法”︰蘇格拉底並不作長篇大論,而是提出問題,往返之間,令對手漸漸自縛于矛盾,而從困境中獲得新見地。他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從柏拉圖另一對話錄《辯護》中,我們得知他的罪名是誤導青年、顛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臘傳統神祗的存在。事實上,恐怕嫉妒和毀謗,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蘇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獻。我們可以想知,柏拉圖對話錄中蘇格拉底所說的話,不盡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應是柏拉圖借老師的口說話。《共和國》內最膾炙人口的理念論,即是其中一例。蘇格拉底的風韻神態令門徒心儀,倒是顯然易見的。而這種風韻和他的相貌無關,純粹是心靈的外發力量。從另一對話錄《酒會》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驚人、充滿反諷,而非常能言善辯。

在《斐多》中,蘇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為活潑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應從此保持緘默,不再在雅典街頭與人論道。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義前從容不懼,與門徒侃侃論道的情景,仍然令人驚嘆向往。

在《斐多》中,蘇格拉底一再呼喚他內在的“靈祗”,指引他正直的途徑。我們可以說,在西方文化史上,蘇格拉底第一個發現了個人良知。對他來說,這個內在的聲音並不囿于個人,而指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是人類共同的價值。哲學既是對智慧和正義的熱愛,也就是團結人類社群和宇宙的義理定律。由此觀之,哲學是幸福快樂不會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戰勝死亡。

對蘇格拉底的審判和他最後時刻的描述,至今天還是西方倫理學的基礎。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傳統,但與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論在西方或中國,我們都應該感謝楊絳先生把《斐多》譯成了中文。推動中西思想和理念的匯合和交流, 《斐多》實在是一本最適當的經典著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