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湯用彤學記》雖非專著,但所選各篇頗具學術水準,其主要部分是收錄他的學生對他的為人為學的回憶,大都是親自受教于他,也有少數並未與他見過面,但都在北大讀過書,而對他有所間接的實際了解。我想,這種用“學記”的方式,表述老一代學者的各個方面,也許更親切一些。
 

目錄

譯者序
論司各特
論拜倫
《克倫威爾》序
《短曲與民謠集》序
《歐那尼》序
《秋葉集》序
《留克萊斯‧波日雅》序
《瑪麗‧都鐸》序
《心聲集》序
《光與影信》序
《莎士比亞論》(選譯)
 

在文學史上,維克多‧雨果(1802—1885)主要是詩人、小說家、劇作者,而不是專門的理論批評家。但是,雨果作為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作為文學史上一位成就很高的浪漫主義作家,他的理論文字既是當時浪漫主義運動重要的理論文獻,也是浪漫主義文藝思想的一個理論標本。今天對我們仍有思想材料的意義。

雨果作為詩人的創作活動開始得很早。以1822年的《短曲初集》為標志,他不到二十歲便已作為一個引人注目的詩人出現于文壇了,而他在理論批評方面的活動,則正式開始于1819年,這正是法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形成的年代。

一般文學史家都認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主要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這一時期。當然,也應該看到,早在十九世紀初,新文學運動的傾向便已經顯露出來了,人們不再只注視著本國的古典主義傳統,而開始把眼光投射到國境之外去尋求新的東西。當時,斯達爾夫人便在她的論著里,介紹和贊揚德國和北歐的富有浪漫主義的靈感和詩情的文學,拜倫、司各特、席勒、蒙蘇里這些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也開始廣泛地介紹到法國,並且受到很大的歡迎,這都說明了法國本國原來的古典主義文學不再能滿足新時代新精神的要求,人們不得不去借鑒和借用外國的反映了相應的精神或有相似的精神表現的作品,正如司湯達所說的︰“佔典主義是只能給當代人的祖先以愉快的文學,而浪漫主義則是能給予當代人以愉快的文學。”雖然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新的時代就產生了對新文學的要求,但緊接革命之後是一連串動蕩不寧的日子,用拉法格的話來說,當時“政治危機和革命喧擾消磨了大家的精神,使人無暇顧及任何嚴肅的文學問題”,即使已經出現了具有“日後浪漫派文學將要加以發展和夸大的一切優點與缺點的萌芽”,並風靡一時的兩部作品︰《阿達拉》與《勒內》,但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仍然還沒有形成。直到二十年代,才出現了成批的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品,才有了浪漫主義者的第一文社和第二文社,而發展到1830年,便有了著名的《歐邢尼》的演出,標志了浪漫主義對偽古典主義的最後勝利。

在這發展過程中,1820年前後可以說是一個開端。在這時,短短兩三年中相繼出版了拉馬丁、雨果維尼等人的詩集,這些作家以共同具有的強烈的個人抒情的色彩和浪漫的想象而形成了新的風格,對于其中的詩集,聖‧佩韋當時賦予這樣重要的意義︰“從此,在真正意義上的我們的詩歌才找到了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色彩和自己的音調”︰一系列浪漫主義的文學刊物這時也相繼創刊了︰《文藝紀事》在1820年,《法蘭西繆斯》在1823年;而浪漫主義者的第一文社也是在1823年成立的。新的流派在形成,新的文學運動在發展,保守的法蘭西學士院領導人阿日在他1824年8月20日一篇演說里不得不承認︰“很多對古老原則懷著虔誠的尊敬而成長起來並受過無數古典杰作燻陶的人士,都對這一新派別的發展感到憂慮不安”。正是在文學領域的這樣風起雲浦的背景里,雨果開始了他的創作活動與批評活動。

1819年,雨果與他兩個兄弟合辦了刊物《文學保守者》.從這時起,他不僅寫作了他最初的小說和以後收集在《短曲與民謠集〉中的一些詩歌,而且,又撰寫了不少文藝隨筆,作家作品評論,其中較重要的有寫于1824年前後的論司各特和拜倫的文章,後來.1834年雨果把這些文章和他在1830年以後寫的一些政治隨感、歷史評論編在一起,這便是《文學與哲學雜論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