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優秀教師一起讀福祿培爾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福祿培爾
定價:138
NT $ 99
  • 作者:@王佳佳 @編/著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698801
  • ISBN13:9787500698807
  • 裝訂:平裝 / 18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和教師一起讀福祿培爾》一書,從一名中國教育研究者的角度,重新解讀德國著名教育家、“幼兒園之父”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和著作,同時結合中國現代教育現狀,對其中的一些誤區和問題闡明了一些觀點和出路。

福祿培爾主張追尋生命的教育,認為教育是人類必不可少的事業,而兒童教育是重中之重。兒童教育應該回歸“人的教育”,選用合理的教育方式。認識兒童的本性和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了解孩子並相信他們。學校在兒童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兒童的語言、書寫和閱讀、藝術等能力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要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還有兒童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的陶冶和游戲的使用。

福祿培爾所開創的教育事業感染了無數人,讓包括第斯多惠等許多對其持有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甚至成為了他的堅定擁護者。原因之一,固然在于福祿培爾對教育所充滿的巨大熱情,而最為根本的原因,則在于他對教育事業獨到的見解和執著的信念。
 

目錄

導讀︰我們不是教書匠
【追尋生命的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人類必不可少的事業
兒童時代是教育的最關鍵時期
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追尋一種為了生命的教育
回歸“人的教育”
符合人的本性的教育
促進孩子本性的自主發展教育
人是一切教學工作的起點和終點
合理的教育方式
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
教師如何把握教學時機
充滿創造性的教學
教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認識學生的本性和需要】
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
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發展中的人
幼年期
少年期
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了解學生的特點
每個學生都有善良的天性
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
每個學生都想了解自己、表達自己
相信學生
不要以貌取人
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力量
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自由
【學校應該教些什麼】
語 言
語言是學習科學知識的基礎
把握語言的規律和意義
語言學習和實戰結合
從語言練習到說話練習
書寫和閱讀
讓學生渴望書寫和閱讀
寫字是為了流暢地表達思想
在閱讀中領悟思想、反思自己
藝 術
藝術是表現人內心的一種方式
讓每個學生都懂得鑒賞藝術
認識顏色要循序漸進
繪畫有助于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探索自然的奧秘】
被教育忽視的“自然”
什麼是自然
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
讓學生熱愛自然、理解自然
接觸自然
觀察自然
思考自然
感悟自然
認識自然
從整體上認識自然
用關系式思維認識自然
數學是認識自然的梯子
【通向幸福的游戲之路】
游戲是什麼
游戲是兒童內在本質的表現
游戲是以兒童旺盛的生命力為前提
游戲是兒童未來生活的胚芽
游戲的價值
兒童有著強烈的精神發展的需要
在游戲中獲得的滿足將受益終生
游戲的安排應滿足兒童的需要
玩具的選擇和使用
應讓絨球成為兒童的第一個玩具
球體和立方體是兒童認識物體的基礎
“恩物”的拓展和延伸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兒童成長的基礎
家庭生活是兒童獲得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
重視和利用兒童的家庭生活資源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品格教育
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視遇到的挫折和困難
善良的行為不需要回報
多講故事,講“好”故事
在勞動中成長
腦力勞動應該與體力勞動相結合
讓兒童在勞動中成長
 

散文家梁衡先生認為閱讀是一種精神需求,如同吃飯一樣是一種物質需求。這種需求由低到高可分為六個層次︰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如果說閱讀是人的一般需求,並無有無之別,只有層次之分的話,那麼以培養人為己任的教師,對于閱讀的需求理應較常人更為旺盛,閱讀所需到達的層次也理應較常人更高。為了契合這種閱讀需求,從內容來看,則沒有比閱讀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更為合適的了。

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我們最應珍視的財富。這些財富就像火種一樣,能點燃激情,照亮前方,啟發教師發現和生成屬于他們自己的教育思想。雖然在某個特定階段,教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總難免有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他們那些獨到的教育智慧無論在何時何地,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大師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大師那里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教育大師的典籍都是以學界的“自留地”的面貌示眾——不是太厚重,就是太專業;不是過于艱澀,就是晦澀難懂。教師僅僅仰望大師的背影就已經很吃力,遣論站到大師的肩膀上了!

由此,改變閱讀方式,和教育大師展開平等對話和交流,就成為教師經典閱讀的可能出路。而新的閱讀方式離不開相應的文本支撐。這里我很高興看到幾位年輕的教育研究者在嘗試做這一文本建構工作,並形成本套叢書的成果。

綜觀叢書各冊的編寫,不難發現,作者們力避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從中解讀出某思想“古已有之”式的結論,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試著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當然,從解釋學的角度看,當“挖掘”開始的時候,東西就已未必是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而是摻入了“挖掘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為此,作者們采取把“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給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或者“重新挖掘”提供條件。

這樣的編撰思路決定了本套叢書的閱讀方式,不是以往的“領讀”——為經典提供一個權威解釋,帶領教師們去理解掌握,而是“共讀”——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一般,作者們就心有所感處談了他們的看法,也請讀者諸君就心有所動處談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們不妨把編著者們的解讀看作“寫在書頁上的眉批”,他們寫下了他們的“眉批”,也請您寫下您自己的“眉批”。在這個意義上,書並未寫完,而是將在您的手中不斷續寫,不斷描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