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優秀教師一起讀盧梭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盧梭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王艷玲 苟順明 @編/著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698321
  • ISBN13:9787500698326
  • 裝訂:平裝 / 19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鐘啟泉、陸有銓、張華、胡惠閔,全國特級教師支玉恆 鄭重推薦

盧梭被譽為“兒童的發現者”,開啟了現代教育思想的先河。

西方教育界作過這樣的評價︰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兒》留存于世,即使其他教育著述全都被焚毀,教育園地依然馥郁芬芳。


《和教師一起讀盧梭》一書以當代中國教育研究者的視角,穿越時空重新審視舉世聞名的法國教育家、“兒童的發現者”——盧梭的系列教育思想和著作,結合當代我國教育,尤其是兒童教育所面臨的一些誤區和突出問題,論述了兒童教育所應堅持的思想和出路。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兒童教育方面,盧梭堅持以了解兒童為前提,珍視兒童的幸福,讓其率性、自由地發展,不要對兒童輕下斷語。他還主張對兒童放任無為,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快樂無憂地學習。在書稿最後一章,編者特別強調盧梭教育思想中德育的重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是教育的天職,讓孩子培養善良習慣,在親身經歷中學習。

這本書並非對盧梭思想的概括,也不是對盧梭學術思想的“系統地梳理和介紹”。本書摒棄所謂的“全面”、“系統”這一類的“宏大敘事”,抱著一種關照教育現實問題的小心翼翼的態度,從盧梭的思想里汲取現今教育所需的養料和智慧。編者在盡可能認真研讀盧梭原著的基礎上,試圖抓住今天看來仍然熠熠生輝的主題;同時,編者試圖站在一個恭敬的學習者的立場,在品味精彩段落的同時盡量“忠實”于盧梭本人的思想。那些自覺不自覺地加入的現實教學案例和評析,實為閱讀過程中點滴心得的自然流露。
 

目錄

導讀︰探訪“兒童的發現者”——盧梭
【了解兒童是教育前提】
把兒童當作兒童
兒童純潔善良
兒童天性好動
兒童具有內在發展的潛能
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珍視兒童的幸福
兒童真正的幸福在于盡情地玩,自由自在地嬉戲
不要剝奪了孩子童年的歡樂
最重要的,是使兒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遵循自然,讓兒童率性發展
教育要以天性為師
按照你學生的年齡去對待他
不要企圖給年幼的孩子講空洞的道理
【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關鍵是要讓孩子產生學習的願望
現實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動力
只有有形的物質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教育不能是空洞符號的填充
讓孩子學習有用的知識
所學的知識要有用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知識
告訴孩子發現真理的途徑
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使孩子產生學習的願望,向他提供滿足願望的辦法
讓孩子做,而不是讓他听你講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
教育,在大自然中進行
孩子的心向往大自然
從最普遍和最顯著的現象開始學習
讓兒童對所學的知識有切身的體驗
用地球講地球,用太陽講太陽
孩子迷路了,趁機教方位
在學科知識與大自然之間找餃接點
把學科知識還原為它被抽象出來的直接經驗
挖掘兒童的生活經驗中與學科知識有關的因素
【必須教給孩子做人的天職】
培養善良的習慣
育德從嬰兒期開始
成人身體力行,給兒童做表率
慎重選擇孩子的人際環境
在點滴生活中培養品德
讓孩子從親身經歷中學習
一桌盛宴引發的思考
怎樣醫治孩子的虛榮心
教育的藝術是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孩子
附錄︰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散文家梁衡先生認為閱讀是一種精神需求,如同吃飯一樣是一種物質需求。這種需求由低到高可分為六個層次︰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如果說閱讀是人的一般需求,並無有無之別,只有層次之分的話,那麼以培養人為己任的教師,對于閱讀的需求理應較常人更為旺盛,閱讀所需到達的層次也理應較常人更高。為了契合這種閱讀需求,從內容來看,則沒有比閱讀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更為合適的了。

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我們最應珍視的財富。這些財富就像火種一樣,能點燃激情,照亮前方,啟發教師發現和生成屬于他們自己的教育思想。雖然在某個特定階段,教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總難免有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他們那些獨到的教育智慧無論在何時何地,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大師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大師那里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教育大師的典籍都是以學界的“自留地”的面貌示眾——不是太厚重,就是太專業;不是過于艱澀,就是晦澀難懂。教師僅僅仰望大師的背影就已經很吃力,遣論站到大師的肩膀上了!

由此,改變閱讀方式,和教育大師展開平等對話和交流,就成為教師經典閱讀的可能出路。而新的閱讀方式離不開相應的文本支撐。這里我很高興看到幾位年輕的教育研究者在嘗試做這一文本建構工作,並形成本套叢書的成果。

綜觀叢書各冊的編寫,不難發現,作者們力避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從中解讀出某思想“古已有之”式的結論,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試著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當然,從解釋學的角度看,當“挖掘”開始的時候,東西就已未必是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而是摻入了“挖掘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為此,作者們采取把“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給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或者“重新挖掘”提供條件。

這樣的編撰思路決定了本套叢書的閱讀方式,不是以往的“領讀”——為經典提供一個權威解釋,帶領教師們去理解掌握,而是“共讀”——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一般,作者們就心有所感處談了他們的看法,也請讀者諸君就心有所動處談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們不妨把編著者們的解讀看作“寫在書頁上的眉批”,他們寫下了他們的“眉批”,也請您寫下您自己的“眉批”。在這個意義上,書並未寫完,而是將在您的手中不斷續寫,不斷描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