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定價:299
NT $ 260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介紹了電影技術的早期歷史及當前數字電影的發展前沿。內容包括從幻燈影像到發明電影的過程中安許茨、勒普蘭斯、弗里斯-格林等各位先驅者的貢獻,數字電影拍攝技術的最新突破、實踐中尚待解決的問題、不同設備的性能對比研究、4K技術的進展等等。全書圖文並茂,十分清晰地展現了電影技術的過去與將來。對影視專業學生以及從事實際制作的業界人士而言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陳軍,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具有多年數字影視技術方面的科研、教學和創作經驗,主要教授課程有《數字電影攝影技術》《影片技術分析》;參與了多項高品質數字影像及特種影像的科研和制作項目,包括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籌建工作,國家廣電總局《數字電影攝制工藝研究》《數字電影攝制技術規范》,科技部《虛擬電影制作技術研究》《數字電影編碼及檢測技術研究》等。同時,作為骨干力量完成的作品有三洋、康佳、TCL等高質量電視展示片、世博3D 紀錄片《世博之光》、北京《朝陽最美24 小時》3D 宣傳片等,並作為技術指導參與了數十部故事片的制作工作。
 

目錄

第一部分 早期歷史
第1章 安許茨在開發瞬時攝影和活動畫面顯示方面所作的貢獻
1.1 安許茨在瞬時攝影領域所作的貢獻
1.2 安許茨在活動影像顯示領域所作的貢獻
第2章 從放映幻燈到發明電影——斯克拉達諾夫斯基的貢獻
2.1 斯克拉達諾夫斯基的身世
2.2 巡回幻燈放映的經歷
2.3 電影的發明與電影生涯中的黃金時刻
2.4 風雲突變
2.5 余音回響
第3章 電影從幻燈學到了什麼
3.1 引 言
3.2 對電影媒介形式的影響
3.2.1 使用投影技術
3.2.2 使用攝影影像
3.2.3 使用條形膠片
3.2.4 使用染印法制作大量彩色拷貝
3.3 對電影敘事手法的影響
3.3.1 使用「蒙太奇」和故事板
3.3.2 使用長「鏡頭」
3.3.3 使用搖「鏡頭」
3.3.4 使用疊化/漸隱漸顯特技
3.3.5 使用背面投影技術
3.3.6 使用推拉變焦
3.4 活動影像的實現
3.4.1 活動幻燈影像的典型機構
3.4.2 幻燈向電影的演進
3.5 結 語
第4章 勒普蘭斯的電影發明及其失蹤之謎
4.1 為什麼說勒普蘭斯是電影之父
4.2 勒普蘭斯生平簡介
4.3 勒普蘭斯消失之謎
4.3.1 本人下落不明說(1890)
4.3.2 純粹自殺說(1890)
4.3.3 專利之爭陰謀暗殺說(1900)
4.3.4 家庭所迫隱姓埋名說(1966)
4.3.5 兄弟相殘圖財害命說(1967)
4.3.6 溺水身亡說(2003)
4.4 遲來的承認
4.5 勒普蘭斯的電影發明
4.5.1 勒普蘭斯的電影專利(部分)與電影攝影機
4.5.2 勒普蘭斯的電影作品
第5章 邁布里奇對運動記錄和活動畫面顯示所作的貢獻
5.1 邁布里奇拍攝奔馬照片的故事所引起的困惑
5.2 邁布里奇其人與拍攝奔馬照片的緣起
5.3 邁布里奇的拍攝試驗以失敗開始以成功結束
5.4 方法的改進與研究工作的延續
5.5 邁布里奇與活動影像放映
5.6 邁布里奇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工作
5.7 結 語
第6章 手搖觀影器:電影走入家庭的最初嘗試
6.1 從活動圖畫玩具到電影的發明
6.2 吉諾拉手搖觀影器的結構原理
6.3 吉諾拉的設計思想來源
6.4 電影的衍生與吉諾拉手搖觀影器的興衰
第7章 制造了「魔盒」的弗里斯—格林
7.1 弗里斯—格林與電影《魔盒》
7.2 弗里斯—格林的生平與電影發明
7.3 弗里斯—格林死后

第二部分 技術前沿
第8章 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對策
8.1 國內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8.1.1 國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8.1.2 國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應用現狀
8.1.3 我國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初期應用與發展現狀
8.2 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9章 高清鏡頭的測試方法
9.1 鏡頭靈敏度
9.2 鏡頭對比度
9.3 鏡頭分辨率
9.4 高清鏡頭MTF動態的評價
9.5 角部到中心清晰度的評價
9.6 鏡頭角部聚焦的評價
9.7 鏡頭角部MTF的評價
9.8 色彩還原
9.9 高清鏡頭色彩還原的對比測試
9.10 幾何畸變
第10章 數字電影拍攝中的技術問題淺析
10.1 曝光控制欠佳導致畫面內高光部分失去層次
10.2 夜景拍攝曝光控制問題
10.3 焦點問題
10.4 畫面閃爍問題
10.5 清晰度問題
10.6 畫面偏色與個別場景之間光線不接問題
10.7 畫面對比度問題
10.8 廣角鏡頭選擇問題
10.9 其他問題
10.9.1 畫面噪波問題
10.9.2 剪輯問題
10.9.3 字 幕
10.10 結 語
第11章 數字電影攝影機性能對比研究
11.2 試驗機型簡介
11.3 拍攝場景
11.4 拍攝方式
11.5 數字攝影機的特性分析
11.5.1 成像器件
11.5.2 數字攝影機鏡頭接口
11.5.3 輸出信號接口
11.5.4 記錄方式
11.5.5 圖像處理
11.6 后期處理
11.7 結 論
第12章 數字高速電影攝影技術研究
12.1 什麼叫高速攝影
12.2 高速攝影的產生及其發展
12.3 數字高速攝影相對於膠片高速攝影的優勢和不足
12.4 高速攝影的主要應用
12.5 數字高速攝影的發展及與電影的關系
12.6 數字高速電影攝影系統結構
12.6.1 高速高分辨率影像拾取部分
12.6.2 圖像傳輸與存儲部分
12.7 當前主要應用的數字高速攝影機
12.7.1 WeisscamHS—2
12.7.2 PhantomHDGOLD、Phantom65及Phantomv640
12.7.3 FastcamSA2
12.7.4 RedlakeMotionProY5
12.7.5 CineSpeedCammarkII
12.7.6 MemrecamHi—Motion及Memrecamfxk5
12.8 數字高速電影攝影機技術展望
第13章 SONYF23數字攝影機及數字攝影技術的進展
13.1 市場現有的幾款數字攝影機和數字攝像機簡要介紹
13.1.1 SONYCineAlta系列產品
13.1.2 THOMSONViper
13.1.3 ARRID20(D21)
13.1.4 SiliconImagingSI—2K
13.1.5 PANAVISIONGenesis
13.1.6 REDONE
13.1.7 DALSAOrigin
13.1.8 PhantomHD與Phantom65
13.1.9 PanasonicAJ—HDX900
13.2 SONYF23與其他數字攝影機或數字攝像機在關鍵技術指標和工作流程方面的比較
13.2.1 成像器件尺寸大小
13.2.2 使用鏡頭
13.2.3 拍攝格式與有效存儲單元數量
13.2.4 靈敏度(等效感光度)、動態范圍(寬容度)與信噪比
13.2.5 色彩空間與色彩還原
13.2.6 伽瑪曲線
13.2.7 攝影機內部信號處理流程與現場記錄
13.2.8 工作流程
13.3 SONYF23的實際使用
13.3.1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項目:《模擬與數字混合制片工藝中的拍攝技術研究》
13.3.2 課題研究過程中對F23的使用情況
13.4 總結:SONYF23與國產數字影片攝制的現狀和未來
13.4.1 F23性能綜合評價
13.4.2 國產數字影片在審查過程中暴露出的技術問題
13.4.3 F23能否解決當前國產數字影片拍攝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技術問題
13.4.4 F23與未來數字拍攝
第14章 從2011年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
14.1 4K數字電影拍攝新技術:SONYF65數字攝影機
14.1.1 8KCMOS成像器件、4K圖像輸出、新的像素排列方式和新的加工工藝可以同時提高成像器件的分辨率和靈敏度、寬容度
14.1.2 拍攝格式向數字高速拍攝領域拓展
14.1.3 色域范圍進一步加大,已超出35毫米膠片色域
14.1.4 便攜式SR存儲卡記錄16比特RAW格式圖像數據
14.1.5 可使用電影行業所有35mmPL接口鏡頭和35mm膠片攝影機的輔助攝影器材
14.1.6 后期工作流程
14.2 4K數字電影后期制作新技術:SGOMISTIKA后期綜合處理系統新增數字影院發行母版DCP制作功能
14.3 4K數字電影的發行放映:衛星傳輸與數字放映一體機
14.3.1 4K數字電影發行母版的衛星傳輸
14.3.2 4K數字影院的終端放映
14.4 結 語
第15章 從荷蘭廣播電視設備展覽會看2K、4K數字拍攝技術的進展
15.1 2K數字攝影機:SiliconImagingSI—2K與ARRID—20
15.1.1 技術規格列表
15.1.2 基於數據模式的數字攝影機內部信號處理及SI—2K與D—20數據模式下的工作流程
15.1.3畫面質量評價與市場應用
15.1.4 產品價格與訂單情況
15.2 4K數字攝影機:REDONE與DALSAOriginⅡ
15.2.1 技術規范列表
15.2.2 工作流程
15.2.3 產品價格與訂單情況
15.3 SI—2KMini與數字3D拍攝
15.4 總 結

附錄一 GB/T1.1—2009相對於GB/T1.1—2000的主要技術變化
附錄二 ISO4246:1994電影技術詞匯選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