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7月號/2018 第393期

文訊 7月號/2018 第393期
定價:170
NT $ 162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18-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207014863107
 

封面故事

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
──《文訊》35周年暨文藝資料中心開放

今年7月1日,《文訊》35周年,長久以來我們保存並發揚台灣文學,盡可能的探索研究與多元再現,期許文學成為文創產業的源頭活水,進步社會的文化底蘊;在「文藝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理念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於這一天正式對外開放。
沒有作家,就沒有作品。「文藝資料中心」因此企畫出與眾不同的典藏重點:「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以作家全集暨資料彙編的方式作為典藏重點,不同版本、出版社的作家作品,以及其手稿、書信、照片、評論等相關資料,都是我們蒐集的目標。而應該要如何閱讀作家?或許就可以從著作和這些相關資料出發。
緣此,我們邀請二十多位學者、文史研究者,說說他們長期耙梳、研究某位作家的心得或偶拾,讓這些珍貴的經驗與收穫,分享給各個世代的文學愛好者。
 

編者的話

35年雲和月

7月1日,是《文訊》35周年,「文藝資料中心」開幕的日子。很自然湧現一種心情,感覺像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
從2003年1月,《文訊》大變動到現在,整整15年過去了,我很少有時間靜下來思前想後,或站在原地顧左望右。許多現實狀況接踵而來,我必須當機立斷,不容許太多思考及猶豫。偶而午夜夢回,面對孤燈孑影,或看到年度收支狀況和財務報表時,我才驚覺,我只是翻新裝修呢?還是整個改造重建?原來的五個人,怎麼會變成現在的三十幾人?
如果2003年1月2日那一晚,思考的結果是停刊解散,那只會是一時之痛。就不會有日後排山倒海的壓力,當然也就看不到今天出刊393期的《文訊》,今天開幕的文藝資料中心,更不要說七年前才開始經營的紀州庵了。
我們環顧周遭,有許多靈魂寶物,隨時可能散佚,而一旦掩沒,即將永遠消逝。我們警悟,不能繼續忽視這些沉默不語、看似過時卻珍稀無比的文學資產,應該有人護衛它們,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我們相信,還有更多文學寶藏,像礦脈一樣,潛藏在暗黑之中,等待探勘挖掘,散發出應有的璀璨光芒。
世代凋零,許多疼愛、信任《文訊》的長輩過世了,但我們和他們的子女親屬,還常相往來,回憶他們的文學事蹟,整理他們的文學作品,這就是紀念他們最好的方式。相信,他們都會在天上看著、微笑著,我們一點都不孤單。
2013年《文訊》舉辦「作家珍藏書畫募款拍賣會」,見證也感受到許多高貴的情誼、動人的故事。我們承載了如此豐厚的餽贈與期待,今天是向各位稟報,我們多麼珍惜這一切,時時戮力以赴,以實際行動擔負起這份真心的信任與託付。
今天,是個起步,未來,迎接我們的將是一波波避不開的浪潮,一定會有潮起潮落,但都是各個世代文學的滋養,我們會更努力,我們心中充滿了感恩。
何其有幸!這條路原本崎嶇顛簸,如今已不再險阻難行,因為沿途有許多長官、朋友的攙扶、支持、打氣,感謝你們!有些是素昧平生,有些是第一次接觸《文訊》,第一次走進紀州庵,第一次知道「文藝資料中心」,但因為文學,因為閱讀,因為對社會的關愛與使命感,讓我們大家有緣連繫,今天才能相聚一起,感謝大家!
也盼望我輩同儕,文學界、出版界,一樣都能逢凶化吉、履險如夷,一起攜手走前進的道路。《文訊》全體同仁,帶著一顆顆維繫文學不死的初心,會堅定邁開腳步,哪怕是只能再多走大半天,多走一里路,對我們來說都是甜蜜幸福。

呼應「文藝資料中心」的宗旨目摽:「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文訊》本期專題,特別邀請22位海內外作家、學者,就問學路上知識的獲得、研究的路徑、經驗的取材等,告知讀者,他們是如何閱讀作家,或許從一篇散佚的文章,一張泛黃的照片,一頁斑駁的手稿,一封塵封的書信;這些發現或偶拾,開啟了他們的研究論述。每位作者都分享了寶貴的經驗與收穫,讓閱讀的足跡,隨著文學的芬芳,世世代代延伸,無限綿長。
殷切期盼、興奮迎接7月1日的到來。同仁一片忙碌,拍攝影片,設計帖子,策畫展覽、活動;《文訊》專題催搞,啟動翻越世代的閱讀,體會當年文青的創作;「文藝資料中心」最後的趕工,除濕機、除霉機齊開,灰塵抹去,明亮再現。
腳下塵與土,胸中雲和月。倏忽35年,文學相伴,我們一起走過。
 

雜誌目錄

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
──《文訊》35周年暨文藝資料中心開放

今年7月1日,《文訊》35周年,長久以來我們保存並發揚台灣文學,盡可能的探索研究與多元再現,期許文學成為文創產業的源頭活水,進步社會的文化底蘊;在「文藝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理念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於這一天正式對外開放。
沒有作家,就沒有作品。「文藝資料中心」因此企畫出與眾不同的典藏重點:「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以作家全集暨資料彙編的方式作為典藏重點,不同版本、出版社的作家作品,以及其手稿、書信、照片、評論等相關資料,都是我們蒐集的目標。而應該要如何閱讀作家?或許就可以從著作和這些相關資料出發。
緣此,我們邀請二十多位學者、文史研究者,說說他們長期耙梳、研究某位作家的心得或偶拾,讓這些珍貴的經驗與收穫,分享給各個世代的文學愛好者。
 

內容簡介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