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7月號/2018 第523期

建築師 7月號/2018 第523期
定價:240
NT $ 228
  • 出版日期:2018-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編者的話

建築師這一行

文/廖慧燕

    建築是顯現一個地方或國家的文化素養、藝術美學甚至是國力的重要指標,而建築物及周遭都市空間的成敗,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當然是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但是就如舉世知名的貝聿銘建築師說的,一個成功的建築必須要有睿智的業主,包括充足的預算與開放的胸襟,在台灣其實還必須加上良好的營造廠商。

    國內的建築執業環境,私人建案往往受到建設公司市場導向的限制,只有少數的建築可以讓建築師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公共建築是最有機會做出代表性建築的,但是可惜往往又受限採購法亦難以充分發揮;另外,相關法令未盡明確,更往往造成建築師極大的執業風險。

    究竟國內建築執業環境有那些問題,如何解決?本期特別針對建築相關法令、監造與監工之分野、公共建築及建築技術傳承等,邀請建築業界先進共同探討。在建築相關法令部分,李仁豪建築師提出建築執業如何避開採購法的陷阱,提醒建築師避免誤觸地雷;葉世宗建築師則探討監造與監工之職責,認為必須監造與監工各司其職,建築才能安全又美觀;闕河彬建築師就該事務所之經驗,提出從事務所的經營角度看建築師監造角色及工作;在公共建築議題部分,王曉奎建築師提出公共建築之困境及事務所之對應方式;至於針對建築技術傳承議題,大元建築工場合夥人劉仲豪建築師介紹該建築工場如何實踐建築技術之維新與傳承,並以實際之案例說明落實執行之方式。

    都市更新這個迫切需要但又不易推動的政策,尤其在部分對建商而言無利可圖的地區,更不易推動,台北市政府最近完成第一個公辦都更案─斯文里三期,本期介紹該案所謂老宅的蛻變與創生,文中可以看見市府上下一心的努力與艱辛的過程,尤其公務員打破過去窠臼,以各種方式並經由無比的毅力達成協議,創新公私協力推動都更的公共價值,並重拾大家對都更的信心,確實值得肯定。

    2018年普立茲獎獲獎者為高齡91歲的社會住宅大師巴克里希納·多西(Balkrishna Doshi),他為印度摘下第一座桂冠,評審委員會推崇他「建築風格是一以貫之的嚴肅,從不花俏或盲從潮流。他有深厚的責任感,為自己的國家與人民貢獻出高品質、道地的建築。」多西近70年建築師生涯,最為人稱道的是為印度低收入民眾興建的住宅。本期特別請季鐵男老師介紹多西的設計哲學及他的成就與對印度的具體貢獻,徐明松老師則介紹他個人參訪多處多西作品的親身體驗與感想。另外,謝宗哲老師整理去年年底日本青木淳建築師在台北所做的演講,「蓑蟲、海蛞蝓、突然變異體」建築理論,以圖文並茂方式闡釋青木建築師的設計哲學。
 

雜誌目錄

作品
桃園農業博覽會/好客食堂 / 44
宜蘭國民運動中心 / 50
財政部訓練所暨周邊國有土地開發 / 56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陽明山分隊 / 64
建築執業
談建築師執業如何避開 政府採購法陷阱? / 72
監造監工各司其職‧ 確保安全美觀建築 / 75
建築技術之維新與傳承 / 80
建築下苦功, 最後得到那一點樂趣 / 86
從事務所經營角度看建築師監造角色的責任與工作 / 92
2018普立茲克建築獎—巴克里希納‧多西
多西的聯想 / 96
遲來的讚譽-印度建築師多西的詩意語言 / 102
《建築與城市》
老舊整宅的蛻變與創生 / 114
《建築人物》
蓑蟲、海蛞蝓、突然變異體 / 108
 

內容簡介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