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一夢

龍泉一夢
定價:300
NT $ 196 ~ 279
  • 作者:達安伯
  • 原文作者:Albert A. Dalia
  • 譯者:李建興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526017
  • ISBN13:9789570526011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老外竟然也能寫中國武俠奇幻小說!
詩仙李白的傳奇外一章

  他們從沒想過,
  這將會是一場改變人生的奇幻旅程!

  一個被貶謫流放的失意詩人,
  一個忠心勇猛但被過去夢魘糾纏的武將,
  他們在夢寺裡
  以象徵詩人過往榮華的御賜折扇,
  換得到一把神祕的龍泉寶劍;
  而這把劍,竟決定了天下萬民蒼生的生死命運!

  《龍泉一夢》是根據多方來源交織而成的小說,主題圍繞著中國最受愛戴的詩人冒險家李白(西元701─762年)遭判終生流放的史實。迫於皇帝的貶謫命令,李白溯長江而上前往緬甸邊界,迎向無可避免的死亡。但是李白並不在意死神的威脅,把旅程當作追尋作詩靈感的遊歷。途中,他無意中結交了最受皇帝寵信、逃離朝廷前往巫山追隨神秘山神巫山女神的巫女。李白意外喚醒了血龍與妖魔僕從的黑暗力量,他們在尋找一把神奇的寶劍,而李白夢遊造訪道教仙人之後竟發現傳說中的龍泉劍在自己手中。

  角色也包括李白的遊伴,唐代中亞征服者、號稱「鐵爪」的流浪戰士;一位神秘劍客兼樂師帶著一隻能抓鬼的醉猴子;能在別人睡夢中殺人的「夢中刺客」;遭到血龍魔力奴役、金髮碧眼的中亞女鬼。角色、背景與氣氛受到唐代浪漫華麗的志怪小說啟發,由中國通作者交叉串聯寫成。

本書特色

  ★2007《ForeWord Magazine》年度好書獎入圍!
  ★2007網上書評與時事小說好書!
  ★2007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奇幻/科幻類)決選入圍!
  ★Amazon.com讀者五顆星最高評價!

作者簡介

達安伯 Albert A. Dalia

  研究中國中世紀歷史文化達四十餘年的學者,廿年前獲得關於中國歷史宗教的兩個碩士與博士學位之後,他轉向文藝創作並出版了一系列短篇故事,這是他的第一本小說,第二部為《Strange Tales from The Dragon Gate Inn》(2009)。

  身為中國文化學者的達安伯,尤其對唐朝的文化情有獨鍾。1985年達安伯取得夏威夷大學中國歷史博士學位後,他的興趣轉到小說創作上,曾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龍泉一夢》是他創作的第一個長篇小說。因為風格獨樹一幟,很多出版商擔心讀者群較小,不願承擔出版風險。於是達安伯與妻子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龍泉一夢》初稿完成十二年後讓它與公眾見面。在這十二年中,達安伯也在不斷的修改這部書,儘可能查找所有相關文獻,以歷史學家的嚴謹力求書中所有的細節與當時的歷史環境相符。此外,達安伯對中國武術頗有研究,他在夏威夷及台灣時曾經和多位楊氏及陳氏太極拳大師學習,因而也對中國功夫的出神入化略見一斑。

  他在1987年於北京購買了一把劍,從來也沒有留意劍上是否有特殊的標誌。直到這本小說《龍泉一夢》寫完後很久的一天,才注意到劍身上居然用小篆刻著「龍泉寶劍」四個字,和小說中李白用來戰勝蛟龍的神劍一絲不差。達安伯笑著說:「大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只是按照命運的安排完成我的使命而已。」

譯者簡介

李建興

  台灣台南市人,輔大英文系畢,曾任漫畫、電玩、情色、科普、旅遊書等編輯,路透新聞編譯,譯有《失落的符號》、《日本動畫瘋》、《殺手的祈禱》、《把妹達人》系列等數十冊。[email protected]

 

中文版自序

  我在一九六六年初次接觸莊子,當時我在社區大學選修夏季課程,研讀亞洲文學譯本。從那門課開始,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迷戀持續不輟。在六○年代,美國文化騷動不安。許多年輕人在尋找答案,而我的答案藏在佛教傳統中。

  一九六八年,我在檀香山唐人街的東寶戲院初次踏入「江湖」。當年我還是夏威夷大學中國佛教史的研究生。此後,中國武俠電影一直是影響我創作最深遠的類型。如今我在波士頓大學教授關於探討東亞電影和小說中英雄人物性格的寫作課程。

  一九八五年,從夏威夷大學獲得中國史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又在耶魯大學獲得東亞研究碩士學位之後,我轉向文學創作。或許是因為我曾密集研讀佛教的《高僧傳》(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所以我從中國鬼怪故事開始。身為學者,我對構築唐代佛教禪宗的僧侶傳記感興趣。這股興趣帶領我從檀香山飛到台北學習古典中文(文言文),然後佛教古文,以便研讀重要的唐代文本。後來在耶魯與夏威夷,又學了日文以備次要研究之用。《高僧傳》收錄了許多高僧在深山與異次元力量遭遇的「超自然」故事。我喜歡讀這些故事,單車環遊台灣山脈並探訪偏遠寺院之後,更加深了我的迷戀。我不僅是佛教史的學生,也成了尋求心靈導引的佛教徒。

  在台十四年期間讓我有機會認識各方大師。一九七一年八月,我初次遷居台灣,在台北的師範大學語言中心研讀中文,寄宿在一個當地家庭四年。這段期間,我認識了許多佛教大師,並下定決心寫完碩士論文之後,要放棄學術搬回台灣繼續培養我的慧根。

  我認識的第一個華人大師是成一法師,他的寺廟在我台北家附近。當時我的口語能力還不足以進行哲學討論,他介紹我認識曉雲法師,而她的佛學院在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她是香港人,能說點英語。我開始跟隨曉雲法師練習正式坐禪。我參加了幾次禪七課程,深受坐禪與她的教誨影響。後來我在台北周邊騎單車時,認識了兩名禪宗法師:續祥禪師和靈源禪師。在七○年代,我就追隨上述師父皈依三寶,除了續祥禪師,他說:「毋須如此正式。如果你有疑問就來問吧。」

  我的師父們給了我無數的正面影響。但是很遺憾,除了成一法師之外都已辭世。我身為徒弟感覺有愧於他們盡己之力傳承佛法的教誨。他們的影響無疑已經深入到我的寫作中必定帶著一些他們慈悲的痕跡。至少我希望如此。

  一九七六年我回到台灣,在成一法師的寺院住了一年,我問他像我這樣的老外,如何能在這麼偏遠陌生的環境感覺自在。他微笑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所以或許這個道理衍生出我小說中的主題之一──偉大的唐代詩人李白──如果陌生人認知自己的因緣,原本陌生的也會變熟悉。當然,後來內人高靜華與我在寺院邂逅,認知了我們的緣分,幾年後,在寺裡舉行了婚禮。

  二○○八年,我們回到台灣探親,我拜訪了成一法師,就像先前許多次見面,我有滿腹疑問。這次我想請教身為寫作者的目標應該是什麼?我告訴他我開始寫武俠小說──或許對佛教史學者有點奇怪──他照例以機智幽默回答:「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這倒是很棒的武俠作者口號!當我問他佛教徒是否適合當作家?他嚴肅了起來。他說,「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所以我想我們或許可以問「為什麼要寫武俠?」與「武俠能為天下人帶來什麼好處?」

  一九七六年我在華嚴蓮社的停留結束,是因為我在夏威夷大學的教授要我申請耶魯大學,他的老師在做佛教研究計畫,有興趣收我當學生。完成第二個碩士學位之後,我回夏威夷大學做我的博士研究。耶魯的教授對佛教語言學有興趣,而我感興趣的則是唐代佛教徒的社會與學術史──這項研究受到我夏威夷大學指導教授的鼓勵。但是如我所說,我一拿到博士學位就改行搞文學了。

  我研究中國史是因為希望多學習中土佛教傳統。我想透過歷史的學術研究應該能找到某種程度的「真理」。有趣的是,我注意到我的某些佛教師父對歷史傳統的了解與歷史學家不同。但是漸漸地,我開始了解「真理」是相對的概念。成一法師期許作家的「刀子」如果技巧純熟,其實可能比「寶劍」更有影響力。作家有時候可以表達出超越歷史家所刻畫的真理。

  我的第一個短篇故事〈離開〉描述一個年輕和尚的悟道經驗。那是基於我多年研究高僧傳的虛構故事。這個故事被《Inside Kungfu》雜誌買了下來,並說他們通常不登小說,但是我的故事抓住了武術研究的精神,他們願意為讀者刊登。我撰寫時毫無任何武術知識──雖然當時我已經練了幾年中國武術。所以憑我最初的一點想像,作者的「刀」還是留下了痕跡。

  我寫了許多短篇故事,全是嘗試磨練文筆的中式鬼故事(神怪故事)。至於初次嘗試小說長度的作品是我在台北擔任廣告文案時,我寫了篇謀殺懸疑類型小說──因為這種類型比較簡單──是依據我一九八六年在北京的半年工作經驗。証明了自己能寫長篇故事之後,我才轉移到我最初的摯愛──唐代歷史小說。

  影響我撰寫中國歷史小說最深的作家是偉大的義大利作家恩伯托.艾可(Umberto Eco)。我看了他的歷史小說《玫瑰的名字》之後心想,「唐朝當然比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有趣多了,我也可以做到。」何況,我一向喜歡李白的詩作與生平故事。而且自夏威夷時期我就沉溺於武俠片直到旅居台灣。過程中,我知道我必須學習如何寫好故事。而我求學時期的解析式寫法反而成了生動敘事的大敵。

  我開始閱讀更多作品,甚至花了五年在東吳大學教寫作以磨練自己對創意寫作的了解與技巧。追尋之中,我最推崇兩位作家:因為神奇的想像力與文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是我的最愛。直到此刻,我還記得閱讀他的小說《百年孤寂》結尾時,在天母東路計程車上前往東吳大學上課途中喘不過氣來。我發現南美洲的魔幻寫實類型很接近中國武俠神怪的「奇幻」感。

  另一位影響我最大的作家是派崔克.歐布萊恩(Patrick O’Brian),他或許可稱得上是最佳的歷史小說家。他是長達廿冊的拿破崙海戰歷史小說作者,主角是歷史上兩位最佳人物:英國海軍軍官傑克.奧伯瑞船長,與隨船醫師兼情報員史蒂芬.馬杜林。歐布萊恩的作品啟發我創作了一系列設定於唐代、以少林僧侶跟儒家官僚為主角的故事。但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武俠類型?

  一九六七至六八年間,身為大學生,我跟一位韓國師父學習柔道。我是個小人物,希望危急時能有一些防身之道。韓國師父非常嚴厲,我在跟同學練習投擲中受傷。後來我發現照師父要求要同時喊叫並攻擊別人實在很難──我放棄了。隔年,我在夏威夷當研究生學習道教,聽年長的華人教授解釋道家哲學如何昇華成一種武術──不用喊叫──一種仰賴內力的武術。不久後的一九六九年,我認識了楊氏太極拳師父──神奇的董虎嶺老師。我隨後跟他的公子與孫子學習。當我回到台灣,我被介紹認識陳氏太極拳的潘詠周老師。直到今天我還在練這兩家的武術。我記得跟師父們談過很多銀幕上與現實生活中的武術。起先我很驚訝他們對「電影功夫」的幽默反應,直到我向他們學習,才明白了箇中差別。認識這些師父讓我更加了解江湖的世界──熟練在電影裡一再出現、由不懂其中辛苦的人用鋼絲演出的招式,其實是需要多麼辛勤地實際苦練。

  然而,武俠片擄獲了我的想像力。電影中,眾家導演都影響了我,但最重要的兩位卻是並非以武俠片聞名的人:黑澤明與王家衛。我想您看到這裡可以發現我的創作影響不是來自武俠類型,而是敘事技藝方面。馬奎斯與歐布萊恩就像黑澤明與王家衛,都是高明的敘事者。塑造故事是我的執迷與熱情所在,然後才是武俠類型本身。

  如同我在波士頓大學向課堂裡的同學解釋:武俠有兩個特徵,武是知識上比較容易理解的部分,意思是「武術」與關於武士倫理的事物。但是俠才是令我著迷的地方。在英文裡,它通常被翻譯成「騎士精神」(chivalry)。但是這裡的關鍵是這個詞的相對意義──「騎士精神」通常指涉的是西方中古歐洲的基督教文化,跟中國傳統佛教、道教、儒教有很大的差別。

  此刻與其落入歷史解說,我只想簡單解釋我身為英文作者對俠的認知。對我而言,俠的重點在友誼。這或許是最深奧的友誼概念──因為俠士願意基於心中的理想;為了能在自己追尋的道路上達到更高的境界,為剛認識的陌生人犧牲生命。我感覺俠的概念可以提升到佛教菩薩悲憫眾生的理想。這是人性最深奧、最感人的理想之一。或許,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核心。這份友誼的理想正是這部李白武俠小說的核心。

  所以,我相信這個類型的全球化將會感動每個國家與文化的人心,如同成一法師對筆者的訓勉:「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

  我希望本書的中文譯本至少能提供中文讀者一點娛樂性,如同我對英文讀者的希望。

達安伯(Albert A Dalia)

 

內容連載

序幕
山峰在古代中國充滿各種神秘與驚奇。有些是神靈的居所,例如泰山,號稱天子的中國皇帝每年都要到此祭拜自然界的神秘力量。還有些是中國重要宗教的聖山,例如西部的峨嵋山,是佛教的阿彌陀佛根據地,還有同樣出名的武當山,是道教眾神的居所。

還有些是民間信仰的神靈居所,例如四川省三峽地區裡聞名的巫山十二峰。這是傳說中巫山女神的住所。她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遠古,據說她誘惑過楚王,但是當她回復朝雲暮雨的自然姿態,令他心碎。長臂猿的叫聲據說就是楚王失去所愛後的永恆哭喊。

我們的故事提到了這座美麗的山峰,但開場的初期冒險是在長江上游三峽區域另一座較不知名的山。因為太過敬畏覺得最好保持無名現狀,當地人拒絕命名這座山。通常,山神會因為如此明顯不敬而動怒,但他已經被更兇狠的惡靈殺了,所以無所謂。

根據古代的地名索引,血龍天生具有毀滅性。所以,住在這座無名山山腳下的血龍殺了當地山神並不罕見,血龍也喜歡吃當地居民的人血同樣正常,這個行為正是它名稱的由來。身為未成熟的龍,這種生物雖然強大,但不聰明也無同情心。它是投機者,抓住每個符合自身利益的機會。就像政客,它虐待弱者並且設法犧牲別人以增強自身力量。

這種生物很難擊敗。根據古書記載,要有英勇的精神與無敵的武器才能降伏它們。光找到英雄已經夠困難了,即使有了無敵武器也無法保證能輕易獲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5
    $196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85
    $255
  5. 新書
    9
    $270
  6. 新書
    9
    $270
  7. 新書
    93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