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如海

王城如海
定價:300
NT $ 130 ~ 270
  • 作者:徐則臣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17-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501011
  • ISBN13:9789864501014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老舍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徐則臣,
繼《耶路撒冷》後又一長篇力作。

  該做好人還是壞人?
  霧霾深罩的北京城,上演著不見天的罪與罰。
  「北京再大也只是個城,這裡碰不上那裡也會碰上,今天撞不著明天早晚撞得著。」
  ──《王城如海》

  幽嚥如訴的胡琴曲〈二泉映月〉響起,表情狂亂砸家什的余松坡逐漸平靜,緩慢步入臥室安睡。北京做為中國的首善之都,既是歷史古城,也是政經巨邑,千千萬萬的鄉下青年進京後,委身於逼仄的陋室內,成為蟻族,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只為在首都中佔得一席之地,力圖他日的功成名就。余松坡也曾是千萬人中的一員,為求前程費盡心機,如今做為海外歸國成功人士,原本是票房毒藥的舞臺劇導演,此次的《城市啟示錄》卻空前叫座,但也因為演員對「蟻族」青年流露出鄙夷的神色,引來輿論的撻伐。鋒頭正健的余松坡,因遇見在天橋販賣新鮮空氣的痴傻流浪漢後,勾起昔日鄉下往事,引得他夢遊症又犯了,只有〈二泉映月〉能安撫噩夢,這首曲子背後,究竟有什麼祕密?

  羅冬雨身為余松坡因霾害為氣喘所苦的兒子的保母,她讓同是鄉下進京的男友與弟弟繞著余松坡的生活打轉,他們的朋友因為霧霾視線不佳車禍喪命,女友為當舞臺劇演員寧願脫衣接受潛規則。然而北京正是靠著這群鄉下人,維持京城的氣派,他們的苦處被這座妝點得繁華明豔的城市隱沒。一個偶然,壓抑的青年抓住了機會,準備揭開華麗面具下的黑歷史。「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這座人潮似海的巍巍大城,真能藏住所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還是就像籠罩城頂的霧霾一樣,人們只能避它防它,束手無策?

  繼《耶路撒冷》後,最受期待的青年小說家徐則臣,將視角從「走向世界」的京漂族移到北京海歸派。透過主角導演的舞臺劇探討北京城的本質,巧妙地將城市個性、霧霾聯結謀求功名的真實人性。全書故事僅短短數日,卻羅織了層層相疊的往日雲煙,不堪的祕密,不安的靈魂,上演了一則罪與罰的現世寓言。

本書特色

  ★中國最具實力青年小說家徐則臣,繼《耶路撒冷》後又一長篇力作。
  ★臺灣、中國同步上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則臣


  一九七八年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現居北京。

  著有《午夜之門》、《夜火車》、《跑步穿過中關村》、《居延》、《把大師掛在嘴上》、《到世界去》等。

  長篇小說《耶路撒冷》獲老舍文學獎、短篇小說《如果大雪封門》獲魯迅文學獎,並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春天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

  二○○九年赴美國克瑞頓大學做駐校作家。二○一○年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目錄

1 剃鬚刀走到喉結處,第二塊坡璃的破碎聲響起
2 他完全想像得到那四個記者會問些什麼
3 所有孩子都戴著口罩進幼兒園
4 工作室門窗緊閉,助理和四個記者都在
5 終於能坐到飄窗前喝口水,羅冬雨抱著她的大臉貓瓷杯子
6 孩子一生病,家裡的氣氛就不對了
7 問題不大。霍大夫給余果號了脈
8 五點半不到,所有主創人員都來齊了
9 你發誓,咱們的談話你不會告訴任何人
10 羅龍河找到一本書,像《聖經》一樣厚
11 大風已到張家口,這一回千真萬確
12 剛起床就犯睏,這在過去沒有過

後記
 

後記

  這部小說是個意外產物。照我的寫作計畫,它至少該在三年後誕生。《耶路撒冷》寫完,我就開始專心準備一部跟京杭大運河有關的長篇小說。這小說既跟運河有關,運河的前生今世必當了然于胸,有一堆資料要看,文字的,影像的;以我的寫作習慣,從南到北運河沿線我也得切實地走上一兩趟,走過了寫起來心裡才踏實;小說的一條線在一九○一年,這一年於中國意義之重大,稍通近現代歷史即可明白,這一年晚晴政府下令廢止漕運,也直接導致了運河在今天的興廢,如此這般,二十世紀前後幾年的中國歷史也需要仔細地梳理一遍;凡此種種,有浩繁的功課要做,我是預料到工程之大的,但沒想到大到如此,一個問題盤帶出另外一個問題,一本書牽扯到另外一本書,筆記越做越多,我常有被資料和想法淹沒之感。有一天我面對滿桌子的書發呆,突然一個感覺從心裡浮上來:有件事得幹了。這個感覺如此熟悉,我知道有小說提前瓜熟蒂落,要加塞趕到前頭了。這小說就是《王城如海》。

  那時候它還叫《大都市》。在此更前它叫《大都會》。我寫過一個中篇小說,叫《小城市》,寫的的確就是從大城市看小城市裡的事。寫完了意猶未盡,想換個方向,讓目光從小地方看回去,審一審大城市。當然是以北京為樣本。我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十幾年,不管我有多麼喜歡和不喜歡,它都是我的日常生活和根本處境,面對和思考這個世界時,北京是我的出發點和根據地。我也一直希望以北京這座城市為主人公寫一部小說,跟過去寫過的一系列關于北京的中短篇小說不同。區別在哪裡?在「老書蟲文學節」上,與美國、英國和愛爾蘭的三位作家對談城市文學時,我開過一個玩笑:很多人說我「北京系列」小說的主人公文化程度都不高,這次要寫高級知識分子,手裡攥著博士學位的;過去小說裡的人物多是從事非法職業的邊緣人,這回要讓他們高大上,出入一下主流的名利場;之前的人物都是在國內流竄,從中國看中國,現在讓他們出口轉內銷,沾點洋鬼子和假洋鬼子氣,從世界看中國;過去的北京只是中國的北京,這一次,北京將是全球化的、世界坐標裡的北京。放言無忌的時候,這小說才剛開了頭不久,但真要通俗、顯明地辨識出兩者的差異,這一番玩笑也算歪打正著。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從動筆之初它就沒法叫《大都會》。美國作家唐.德裡羅有個長篇小說叫《大都會》,寫紐約的;有德裡羅在前,且紐約之大都會稱謂世人皆知,我只能避開。那就《大都市》?與《小城市》相對。和十月文藝出版社的總編輯韓敬群先生聊及該小說,他以為「大都市」不好,聽著與「耶路撒冷」不在一個級別上,過兩天發來一條短信,蘇東坡的一句詩:「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王城如海》如何?我嗯嗯地敷衍,只說備用。沒想透的事我不會貿然答應,尤其是小說題目。我是必須有了合適的題目才能把小說寫去的那類作家。接下來的好多天,我把「王城如海」寫在紙上,有空就盯著看。我讓這四個字自由地發酵和生長,讓它們的陰影緩慢地覆蓋我想像中的那個故事,直到某一刻,它們巨大的陰影從容、開闊、自然地覆蓋住了整個故事,好,題目和故事恰當地接上了頭,名叫《王城如海》的小說才真正出現了。就它了,也只能是它。王城堪隱,萬人如海,在這個城市,你的孤獨無人響應;但你以為你只是你時,所有人出現在你的生活裡: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以我的經驗,瓜熟蒂落的小說不能拖,拖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你再也不會碰它。熟過頭,你對它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喪失殆盡,寫作真就變成一個程序化的機械勞作,背書一樣面對稿紙複述,寫作讓人著迷的尋找和探究的快樂蕩然無存,這樣的寫作于我是折磨,寧可不幹。所以,既然意外懷孕,那就當其時令,該生就生。

  二○一六年一月一日上午,我坐到書桌前,怎麼看都覺得是個良辰吉日,就攤開習慣用的八開大的稿紙,在第一頁的背面寫下「王城如海」四個字,第二頁的背面開始寫小說的第一句話:「剃鬚刀走到喉結處,第二塊坡璃的破碎聲響起,余松坡手一抖,刀片尖進了皮肉。」余松坡的故事從此開始。

  自元旦日始,到五月十八日三稿畢,十萬餘字的小東西用了近五個月。我無從判斷寫作的速度快還是慢。有快的,長篇小說《夜火車》十來萬字,一個月寫完了;也有慢的,《耶路撒冷》四十萬字,折騰了六年。但不論快慢,沒有哪個小說比《王城如海》更艱難,很多次我都以為再也寫不完了。寫作《耶路撒冷》的六年裡,橫無際涯的時光如大海,我一個字一個字艱難地往電腦上敲,也沒有為一部小說的無力完成如此焦慮過。不是故事進行不下去,也非中途反復調整,要一遍遍推倒重來──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從不為寫作本身的問題如此焦慮和恐懼;只要耗得起,寫作中幾乎不存在過不去的檻兒,實在越不過了你就等,最終時間會慷慨地拉你一把。我遇到的是另外的問題。

  多事之秋。各種疾病和壞消息貫穿了《王城如海》的整個寫作過程。在動筆之前祖父就進了兩次醫院,溶血性貧血。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疾病,血液可以在一個九十六歲的老人體內相互打架,自我消耗,血色素的指標像股票一樣隔天就直線往下掉。本地醫院配不出祖父需要的血,溶血太厲害,血型都測不出來,只好轉院到隔壁城市最好的一家醫院。多次嘗試,血算是補上了,其他問題出來了。上年紀了,各種器官的功能都在衰竭,醫生讓我把祖父想像成一輛老爺車,各個部件都處在報廢的邊緣,汽油供不上只是半路拋錨的一種可能。當然,油上不去,將會加速某些零部件的提前報廢;而對一輛老爺車來說,哪個部件都報廢不起。補過血,回家,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再四個小時的車躺著去那家醫院。如此反復,祖父真折騰不起了,溶血性貧血在大劑量激素藥的遏制下,成了威脅生命的次要因素,身體的其他部件揭竿而起,醫生說,每一個臟器都可能隨時說不。正是在眾多的「不」聲中,我在遠離故鄉的北京開始了《王城如海》的寫作。千里之遙不能淡化任何一點擔憂和焦慮,相反它在加劇和放大,你使不上勁兒,聽風就是雨,你會為你使不上勁兒羞愧,自責你逃離了災難現場,自責你因為距離造成的冷漠,每一次祖父走到死亡的關口,我都覺得自己是幫凶。我使不上勁兒,連口水都不能端給祖父喝。

  祖父是個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學校長,其後被責令當了多年的豬倌。平反時年紀也大了,離休終老,在鄉村裡也算大知識分子;闖蕩過世界,毛病很多,見識也有,但在兒孫問題上還保留了老腦筋,最心疼我這個唯一的孫子。凡我的事,都有另外一套規矩辦。從小我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念書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說。小時候最大的樂趣之一是去鎮上趕集,祖父騎著自行車,逢集就帶上我,進了集市不管餓不餓,先給我買二兩油煎包子。那是我吃過的最香的包子。出門念書了,從一周回來一次到一個月回來一次到一學期回來一次,再到工作結婚後經常一年回老家一次,祖父迎送的習慣從未改變:我離家之前一兩個小時,他就會拎著馬扎坐在大門口,聽著我收拾行李的動靜,我出門,他也站起來,拎著馬扎一直沉默著跟我走到巷子口的大路上,怎麼勸都不回去,只說,「走你的」,或者「我就看看」。哪天我從外面回來,祖父會提前幾個小時坐到巷口的路邊,就坐著,坐累了回家,抽根菸喝杯茶,過一會兒拎著馬扎再去巷子口。有一年冬天回老家,大雪,車晚點,到家已經半夜,八十多歲的祖父實在熬不動,上床睡了。父親接我,用手電照著巷口至家門前的路,雪地裡很多趟相同的腳印,把雪都踩亂了。父親說,祖父一晚上就沒幹別的,一趟趟地走,跟他說也沒用。那時候手機電話都通,我啥時候能到家早就通報得一清二楚,但祖父堅持摸黑往巷口去,嘴裡還是習慣性的那句話:

  「我就看看。」

  那夜我到家,在院子裡中說第一句話,就聽見祖父在房間裡說:「回來了?」

  祖父從不諱言他對孫子的看重。他像一部上不了路的老爺車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一度因為器官衰竭頭腦出現了混亂,身邊的人一個都不認識,聽誰的名字他都茫然。小姑在電話裡告訴我,只在聽到我名字時,祖父突然清醒了,說:「那是我孫子。」

  待在北京寫作《王城如海》的每一天,都穿插著多通類似的關于祖父病情的電話。最多的一天,我和家人來回通過二十多個電話。不通電話我焦慮,通過電話我更焦慮,真像蝴蝶效應,家人任何一點悲觀的判斷和情緒都能在我這裡引起一場風暴。每一通電話之後,我都得坐在書桌前穩半天神,拼命地喝茶、翻書,讓自己一厘米一厘米地靜下來,直到下筆時心裡能有著落。

  工作之餘我都盡量寫一點,一天兩百字也力圖有所進展。完全停筆不動只在春節前後,我拖著行李箱直接去了醫院,二十四小時守著祖父,一直到除夕前一天回老家。祖父堅持回家過年。有天早上醒來,他說我這是在哪裡,為什麼周圍都是白的,房子連個屋頂都沒有?醫生說,天大的事也等過了年再說,別讓老人有遺憾。這話說得我的心懸了整個年關,生怕祖父出什麼意外。好在挺了過來,祖父又長了一歲。在老人身邊焦慮的確是少了,我可以把祖父攙扶到陽光底下,可以端茶倒水,可以為祖父處理大小便問題,我使得上力氣了。那段時間幾乎不想《王城如海》的事,帶回去的稿子停在哪句話上,離開老家時還在哪句話上,我甚至都沒把稿紙打開,背回去的一堆空白稿紙原封不動地背回來。回到北京,坐下來,繼續在書桌前的煎熬,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我時刻擔心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確定性的消息。祖父的狀況確實在每況愈下。醫生的結論只有兩個字:隨時。我便在寫作中隨時提防那個「隨時」,而這個「隨時」讓我的寫作斷斷續續、舉步維艱,讓我覺得每一次順利地接續下來都像是一場戰鬥。實話實說,半程之後的《王城如海》,我沒能感受到絲毫的寫作快感,我仿佛在和死神爭奪一個祖父。

  五月十八日,三稿結束。六月二十四日,祖父在家中去世,該日故鄉降下多年不遇的大雨。願祖父在天之靈安息!

  壞消息在這五個月裡扎了堆。祖父尚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四姑胰腺上查出來有腫瘤,醫生初步診斷是惡性,因為慎重,特從省城醫院請來了主刀大夫。六個小時的大手術,一家人在手術室外掉眼淚。還好,切片結果,良性。我在電話裡得到消息,覺得在生死之戰中,終於勝了一局。四姑待我極好。在鎮上念初中那會兒,學校沒法給低年級學生提供床位,住不了校,我在四姑家住了很久。四姑炒得一手好菜,念大學了,我去學校之前經常繞道四姑家,先吃一盤四姑做的剁椒雞蛋再去坐車。祖父的病情之外,電話內容裡又多了一項,四姑的病情。

  四姑術後不久,父親腳腕處積水,嚴重影響了行動,服侍祖父都感到吃力,不得已也開了一刀,臥床數日。他們遠在老家,我唯一可以接近的方式就是電話。我從來沒有如此感激過電話的發明者,偉大的亞歷山大.貝爾;我也從來沒有如此痛恨過這個美國人,每當我坐在書桌前,心緒不寧、驚慌失措地面對《王城如海》的空白稿紙時,我就想,這個小說是永遠也寫不完了,我沒有那麼多的心力應付接踵而至的壞消息。

  這些都不算完,看過小說的讀者會發現,小說中花了不少篇幅寫了北京的霧霾和一個叫余果的五歲男孩,他在故事發生期間正經歷曠日持久的咳嗽;他的小嗓子對霧霾過敏,PM二點五稍微往上飆那麼一點,在他那裡就立竿見影。沒錯,寫作這小說的過程裡正值北京曠日持久的霧霾,也因為這霧霾,我四歲的兒子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咳嗽,他和余果一樣,對霧霾過敏。剛治好了,霧霾來了,咳嗽又起;費了很大的力氣再治,差不多了,霧霾又來,咳嗽再起。寫《王城如海》的四個多月裡,兒子前後咳嗽了三個多月。聽見他空空空的咳嗽聲,我同樣有種使不上勁兒的無力感和絕望感。那段時間,兒子清一下嗓子,我都會心驚肉跳。白天糾結他上幼兒園穿什麼衣服,穿多了怕他上火,肺熱咳,穿少了又擔心著涼,肺寒咳或感冒咳;我睡得遲,睡前零點左右,看一次他被子蓋得如何,淩晨四點鐘左右還會醒來一次,看他是否蹬了被子,身上有沒有微微的汗意。從早上起床到半夜突然醒來,一天要看掛在書櫥上的溫度計好多次。明知道氣溫變化不會大,還是認真地去數兩個度數之間的一個個小格子,我要精確到半度、四分之一度、八分之一度、十六分之一度。

  我從未如此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正大踏步地走進我的中年生活:日常生活每天都在提醒我,我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寫作《耶路撒冷》的時候,我三十出頭,以一個青年人的心態豪言壯語,要努力進入寬闊、複雜、博大的中年寫作,並為此很是認真地想像過,中年寫作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現在不必刻意地想像了,我已然中年,照直了寫,大約就不會太離譜。在小說裡,我多次寫到霧霾,與其說要在其中加入一個環保和批判的主題,毋寧說,我在借霧霾表達我這一時段的心境:生活的確是塵霧彌漫、十面霾伏。

  當然,我肯定知道誰都不能永遠都過開心的好日子,生老病死,聚散離合,乃是人生題中應有之義,聖誕老人也不負責每年都往你的小襪子裡塞禮物。說到恰好是情真意切,說多了就是自戀,招人煩,憑什麼你遇到點事就吧啦吧啦磨叨個沒完?所以,打住。《王城如海》已經結束,兒子的咳嗽早已痊愈,在小說裡的那個霍大夫精心理療下,小東西現在身體倍兒棒,兩個小腮幫子上又有了嬰兒肥的跡象。四姑康復良好,逐漸適應了腹腔內摘掉部分器官之後的空。父親為腳腕處積水上了兩次手術臺,現在傷口完全愈合,回到了之前的健步如飛,只是在夜深人靜時,還會慢慢尋找腿部皮肉和骨頭之間曾有親密無間的關係。而祖父,已在天上,只有他老人家再也不會回來了。

  《王城如海》是用筆寫的,在高度發達的高科技時代,我給它找了一種古典的誕生模式。從二○○三年起,我就告別了稿紙,大大小小的作品都在電腦上敲出來。從前年開始,突然對紙上寫作恢復了熱情,喜歡看見白紙上一個個漢字順次排列下去,甚至塗塗改改、東加西嵌的鬼畫符似的修改方式都看順眼了。一些小文章就開始斷斷續續用筆在稿紙背面寫,寫完了錄入電腦,錄入時順便就修改。《王城如海》是我的電腦時代最長的一篇手寫文章,第一稿就用了近兩百頁稿紙。紙是《人民文學》的老骨董,八十年代雜志社通用的大開本,電腦來了,稿紙就淘汰了,剩下兩箱子一直庫存。前幾年雜志社裝修,地方變小了,用不上的東西都須清理,眼見兩箱稿紙要賣廢紙,我截了下來,竟派上大用。

  過去出門出差,有稿子要趕,就得哼哧哼哧背上電腦,重不說,機場安檢拿進拿出還得隨身攜帶,太麻煩,現在出門扯下幾張稿紙,對折,往包裡一塞,走哪寫哪,輕省簡便,對日益膨出的腰間盤都是個貼心的福利。最主要的,不必在電腦開機關機的諸般儀式上浪費時間,還可以避開我的一個壞毛病:每次打開電腦都要把寫好的部分從頭到尾看一遍。工作忙了,日常也諸事煩擾,經常前面的萬把字還沒梳理上一遍,事就來了;下次坐到電腦前,又要重新來過,于是一次次溫故卻不能知新,家人都看不下去了:你這哪是寫作,分明在複習迎考。

  ──那就稿紙,攤開來就寫,一頁六百字,再加兩三頁富餘的以備寫壞了撕掉,兩千字的短文帶五六張稿紙就足夠了。極大提高了我出門在外和忙得只能見縫插針地寫作的效率。

  《王城如海》就是在一次次焦慮、無助、悲傷和恐懼平息之後,下一次焦慮、無助、悲傷和恐懼來臨之前的間隙裡,一頁一頁地寫出來的。也因為攜帶方便,這部小說跟我走了很多地方,出門我把它折好放在一個專用的文件袋裡,確保它平順和整潔。但在印度,這小說差點流了產。一月份去新德裡參加世界書展,從加爾各答飛德裡,小說稿和與它有關的寫作筆記,一個詳細記錄我的構思和點滴想法與部分細節的硬皮本,放在行李箱中托運,我人到了德裡,行李箱丟了。看著空蕩蕩的行李傳送帶咣噹一聲停下,我的汗刷地就下來了。我極少重寫,哪怕一篇短文,丟了就丟了;實在要重寫,也得找到一條全新的路徑,原樣拷貝在我看來只是考驗記憶力的體力活兒。還有那個硬皮筆記本,這小說構思了好幾年,零散的想法都記在上面;你讓我把筆記本合上,問裡面都記了些啥,對不起,五分之一的內容我都想不起來,只有看到了,一個關鍵詞我也能想起一大片的東西來。兩樣東西都丟不起,除非《王城如海》我不想要了。

  與機場工作人員交涉。找不到。那也得繼續找。別人的行李都在,我的就沒理由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還是找不到。務請繼續找。迷路了也得讓我知道迷到哪條路上了。那天晚上工作人員快給我煩死了,從十一點一直忙到淩晨一點,來了消息:找到了。至今我也沒搞清在哪裡找到的、分揀行李時出了什麼岔子,顧不上了,千恩萬謝了一番,想的就是趕緊打開箱子,把小說稿和筆記本裝進隨身攜帶的雙肩包裡。走哪帶哪心裡才踏實。

  我把《王城如海》的失而復得看作一個預言,在異國他鄉都沒丟掉,回到國內,在我手上更不能讓它丟了:決不半途而廢。疾病和壞消息席捲的幾個月裡,我的確多次感覺沒力氣把它寫完了,甚至只剩下最後不足一萬字時,我都動過撂挑子的念頭;這些時候我就回想德裡機場的那一夜,我執著地耗在行李傳送帶邊,跟工作人員理論,旁邊是一群寬慰和支持我的師友,他們陪著我直到柳暗花明的淩晨一點。在印度它沒丟,說明它不想丟,那就不該丟。既如此,凡事都得過去,凡事也都能過去──我深呼吸,喝濃茶,鋪紙握筆,繼續寫下去。

  這是我幾個長篇小說中最短的一個,篇幅符合我的預期,我沒想把它寫長。尤其在四十余萬字的《耶路撒冷》之後,我想用一個短小的長篇緩衝一下,喘口氣;也想換一種寫法,看看自己對十來萬字的長篇小說的把控能力。《耶路撒冷》用的是加法,這個小說我想嘗試做減法;《耶路撒冷》是放,這小說要收;《耶路撒冷》是悠遠的長調,《王城如海》當是急管繁弦的斷章。兩者相近處:一是結構要盡量有所匠心,形式上要有層次感;二是小說中處理的絕對時間,都沒有超過一周。

  小說寫完了,除去一直都在進行的邊邊角角的細部修改,主體工程大約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寫作過程中,覺得就小說有滿肚子話要說,寫完了,放一放,那些話竟然給放沒了。也好,表明都過去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二○一六年七月十日,知春里一八零四
 

內容連載

1、剃鬚刀走到喉結處,第二塊坡璃的破碎聲響起
 
合租客甲    從前有個人,來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想栽出一棵參天大樹。
合租客乙    結果呢?
合租客甲    死了。
合租客丙    該。
合租客甲    他又栽,死了。他還栽,繼續死。他繼續栽,還死。再栽,再死。
合租客乙    上帝就沒感動一下?
合租客丙    你看,想到上帝了。為什麼一定得想到上帝呢?
合租客甲    上帝沒感動,上帝看煩了。他說你為什麼不試試種點草呢?
合租客乙    跑森林裡種草?頭腦被上帝踢了?
合租客丙    他種了沒?
合租客甲    他彎下腰,貼著地面種出了草原。
──《城市啟示錄》
 
剃鬚刀走到喉結處,第二塊坡璃的破碎聲響起,余松坡手一抖,刀片尖進了皮肉。先是脖頸處薄薄地一凜,然後才感到線一樣細長的疼痛。十二月的冷風穿過洞開的推拉窗吹進來。他咳嗽一聲,肥壯的血紅蟲子從脖子裡鑽出來,緩慢地爬過鏡子。余松坡抽紙巾捂住了傷口,抹掉剃須泡沫,腦袋伸出空窗框往外看。一個人在花園旁邊一蹦一跳地跑,等他看清對方的裝束,那個男人已經消失在霧霾裡。
 
能見度一百米。天氣預報這麼說的,中度轉重度污染。余松坡覺得氣象部門的措詞太矜持,但凡有點科學精神,打眼就知道「重度」肯定是不夠用的。能見度能超過五十?他才跳幾下我就看不見了。他對著窗外嗅了嗅,打一串噴嚏,除了清新的氧氣味兒找不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味道都有。一刻鐘前他醒來,躺在床上打開手機,助理短信問:PM二點五爆表,預約的訪談照常?他回:當然。只能照常。霾了不是一天兩天,一爆表就不幹活兒,現在就可以考慮在家裡養老了。
 
他拉上百葉窗。霧大霾重天冷,擋住一點算一點,然後去廚房看另一扇窗。
 
那人先砸碎的是廚房那扇窗。衛生間的門和廚房都關著,聽著聲音悶悶地遙遠,余松坡沒當回事,他早把砸玻璃從現代生活中剔除出去了。什麼年代了,誰還玩這種粗陋幼稚的把戲。他撅起下巴,讓吉列剃鬚刀繼續往下走。然後衛生間的玻璃碎了,他的手一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130
  2. 新書
    48
    $143
  3. 二手書
    58
    $175
  4. 二手書
    63
    $190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79
    $237
  8. 新書
    85
    $255
  9. 新書
    88
    $264
  10.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