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權益:解放非人動物

生命的權益:解放非人動物
定價:300
NT $ 90 ~ 270
 

內容簡介

旅美作家房曼琪以20年的生命,為捍衛非人生靈寫下《生命的權益》,
其文影響深遠,喚起人類良知,進化為更高的心智生命。


 
  旅美作家房曼琪的大半生命,燃燒在動物保護的無盡長路。如今她為捍衛非人生靈寫下《生命的權益》,提示我們關於道德更深廣的可能,而這個可能必須貼合實踐,足以開創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她對於動物的生命不厭其煩的探尋與關心、描繪的一張張動物受苦或可愛的圖像,似遠實近,正召喚著人類的良心,做一次深度的檢測,以進化為更高的心智生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房曼琪

  旅美自由作家。台灣大學哲學系、
  哥倫比亞學院電影製作。資深動保人士,
  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動物權運動。
 
 

目錄

序文
實踐的可能性                  張君玫
人類發展理智以護持地球生靈    朱天心
動物解放也是人類解放          凱倫.黛維斯
作者前言                      房曼琪
動物權議題
動物權──批判倫理學                        
關於動物實驗以及生命價值的探索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簡介隱形嗜肉心理及 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 
從科學怪魚到人類進化的意義
天雞,五德之禽  
關懷大靈長與流浪犬 
馬戲團動物的奴隸生涯 
凱歌及提力肯──黑鯨表演幕後真相  
欄中的凋零  
有情有智的甲殼類動物 
從環境倫理來批判越界變種的基因工程
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
哲學的歸位  
海德格的實存真義與梅洛-龐蒂的肉身本體論  
後現代哲學對階層等級形上學的解構  
詩.散文
真人之息以踵──莊子的另類思想 
柯慈──肉身受苦  
珍重再見 
黃昏裡的笑聲    
聖犬伯納  
大地之子 
詩人的繆思  
惜她.小河  
風裡的聲音
Purring In A Parallel World
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啍唱著(中譯)
The Gods Are Silent 
眾神默默(中譯)
附錄 【新觀念】人物專訪  
記憶的相簿 
新世代特序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陳宸億 
哲學與動物               沈鑫河
 

推薦序

  什麼時候,這些了不起的人,蒙田、盧梭、托爾斯泰、雪萊、雨果、科慈、史懷哲、蕭伯納、莊子、梭羅、里爾克、梅洛龐帝、德希達…,原來都是你的地下黨、同志們,於是我再不動搖甚至怨歎我的生命狀態是無意義是徒勞的,我亦能如同曼琪樂觀的大聲說出,「人類發展理智是用來護持地球上的生靈」。                                               
朱天心/台灣文學作家
                                                                                 
  在閱讀曼琪的作品時,我看到的是一個有機的視野。有別於學院格式的文章,曼琪的短文常常從自身體驗出發,但同時並不僅限於此,而能夠持續關注各種相關的文獻,扣連科學、哲學、文學、紀錄片和現實觀察。這一切都回歸到她本人作為一個人類思考者與行動者對於其他動物的關照與關懷。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代表人物黑格爾 ( G. W. F. Hegel ) 認為歷史的辯證演進過程中,每一個政治改革仍是世界精神的進化旅程,目的是為了實現自由的理念。動物解放運動符合了黑格爾的歷史目的論,已在今日掀起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可說是繼歐陸哲學第二波的理性啟蒙,為了建立一個公正的,貫徹始終的道德倫理,將天賦自由的權益歸還給眾生。作者房曼琪對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思考理路。    
                                       
凱倫.黛薇思博士 ( Karen Davis, PHD )  
聯合關懷家禽會長(United Poultry  Concern)
                             
  所謂追求,絕非束之高閣的清談,她要把一切知識獻予動物的苦難,至於身體力行,是最基本也不足道的操練了;她是最動保的動保人,享受孤獨,熱愛自然,而他整個生活的實體,在於如何以一人之力饋天地,尤其,報答千萬年來為人類敲骨吸髓的動物⋯⋯而長年的動保實踐教她細緻溫厚,她不信一個人可以專憑理智而愛護生命,篤信作為一個人最可貴是初始的感性品質,進而友愛其他族類。
                                                陳宸億 / 動保志工、文學作家
                                                                                                                                                                         
  作者主旨是應回到哲學的原初精神,對一切事物的驚嘆,並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的生命關係,檢視各種人為的規範及蒙蔽的傳統教條,顛覆其對動物迫害的合理化,如此才能清除流行社會的「盲從行為」。翻開這本書,一篇又一篇,是要喚醒人以理性和同理心(empathy)看待無辜,且最無反抗能力的動物鄰居,並發現,原來人類動物和非人動物尊嚴的恢復,本為同一件事。
沈鑫河 / 影像工作者

作者序

作者/房曼琪

  史懷哲認為哲學任務是建立尊重生命的倫理,這正是本書的宗旨。作者在文章裡特別邀請西方大文豪(蒙田、托爾斯泰、柯慈)與哲學家(大衛.休姆、史懷哲、彼得.辛格、湯姆.雷根、德希達等)來加入陣容為動物說話。書中收集的,如「動物權──批判倫理學」,主要是介紹幾個動物權的關鍵概念;「海德格的實存真義與梅洛-龐蒂的肉身本體論」及「後現代哲學對階層等級形上學的解構」二文,意在彰顯當代歐陸哲學與動物權運動在理念及時代潮流上的匯流聚合。關於動物議題的分項論述,諸如「彼有何辜,受此荼毒?」、「欄中的凋零」、「關懷大靈長與流浪犬」、「天雞,五德之禽」等,呈現多面向的關注,理性與感性的訴求兼容並包。另外一篇,「柯慈──肉身受苦」,可說是素食主義(veganism)的最佳論證。  
  
  書裡除了揭露經濟體制對動物的剝削,還根據目前學術界的動物研究(animal studies)來肯定非人動物亦具有「人格性」( personhood)。各篇文章在主題上互相呼應,從地球倫理廣角度來詮釋平等的真義,據以歸還給動物的天賦權益。十八世紀法國文壇才子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愛彌兒──論教育》第一卷,開宗明義便作如此評語:「在造物者的安排下,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幸,一旦落入人類手中,萬物便衰敗了……帶來氣候、元素、季節的混淆……還殘虐狗、馬,以及自己的奴僕……卻偏好畸形、怪異的東西。」這不就是在描寫當前地球上的狀況嗎?也正是筆者寫「從環境倫理來批判越界變種的基因工程」的心情,文中解析人類優勢意識形態與生態衰竭的因果關聯。另外,「關於動物實驗以及生命價值的探索」與「從科學怪魚來談人類進化的意義」兩篇重點是進一步思考生命的整體意義。

  比較起來,說理必會引起爭論,而詩可以柔婉感動人心。海德格以為詩的語言能直接呈現真理,因此書中還包括四首詩。「惜她.小河」除了哀悼小狗Sita,也象徵心靈的回歸,跟隨著動物的腳步,從他們的眼、耳、嗅覺來探觸山林、河流的神祕源頭。「風裡的聲音」及「眾神默默」兩首,將人的閉目塞聽與動物開放的「世界空間」作對照。一旦跨出人本的慣性思考、虛擬的環境,才能打開心眼,看到一個正在呼吸、說話、歌唱、活蹦飛躍的新天地;讓他們的泰然自若流入自己的肢體,在他們深邃的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這便是里爾克在《給朋友的安魂曲》(Requiem For A Friend)詩中所形容的:「I will go to watch the animals, and let something of their composure slowly glide into my limbs; will see my own existence deep in their eyes。」

  書中除了論述,還包括散文。「大地之子」早年刊載於《皇冠》,描繪七○年代嬉皮的反文化,可說與近年來崛起的「慢步調生活革命」(The Slow Revolution)、「小小住宅運動」(Tiny House Movement)、「簡樸主義」(Minimalism),基本上都是希望人從瘋狂盲從的物質文明解放出來,返回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田園生活,認清什麼才是個人生活真正需要的。

  在漫長的心路歷程中,自己著實體悟到解放動物也就是解放人,這是寫「真人之息以踵」的用意。這篇以嶄新的視野來瞭解莊子,尤其是他的齊物之論,是在反諷「唯我獨尊」的世界觀。人須走出洞穴,才能與天地生命相呼應,有了這樣的遼闊,才能展翅遨遊。    
   
  近幾年來,在台灣由新世代青年成立的素食組織如雨後春筍,充滿了活力,表現出對當前肉食危機與地球存續的認知和關切。為此,特別撰文「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生態保育祖師阿爾多.里歐波德(Aldo Leopold)主張倫理必須建立在生物共同體的認知上。其名著《沙鄉年鑑》(A Sand County Almanac)中有一篇「像一座山那樣的思維」(Thinking Like A Mountain),紀錄他年輕時在山上從事林務管理;一次,里歐波德親手射殺了一個母狼,當他目睹「那猛烈的綠色火焰在她眼中漸漸消逝去時」(that fierce green fire dying in her eyes),也震動了一個獵人的心,從此改變了他的思想和行為。里歐波德作如此喟嘆:「山野中若聽不到狼嚎,山就不再是山。」每次看到巨鯨在大海中被粗重的魚網纏身而不得動彈的新聞,真是令人痛心極了。如果,海洋裡聽不到鯨族的歌唱,那麼海就不再是海。同樣,人若將動物通通關進黑牢,那麼這個地球是荒蕪的,不再是生命的樂園。我多麼希望這本書也能夠為大家激起心靈上的震動。

  書中有幾篇文章曾經在民眾日報、台灣時報、《新觀念》及《台灣動物之聲》發表過,內容都已重新修改、補充。幾篇原是用英文寫的,在這裡要向王萱茹、彭宸、毋凡、陳宸億、鄒敏惠、海灼君同學以及花蓮「無名氏」的翻譯工作致最深謝意。十分感謝李玫小姐,《動物解放》中譯本執編,承擔編輯、校對重任、小鈴與美珊的美編及小冬的封面設計、宸億的最後校稿;還有游淨茱同學在百忙中將原來中文手稿重新電腦抄寫,以方便我修改,如此才能集結成冊。另有幾篇是佐渡守(動物、人、時代誌創辦人)幫忙電腦打字。本書承蒙自己心儀的作家朱天心、張君玫教授,新世代影像工作者沈鑫河、作家陳宸億(兩位恰也是台大哲學系)寫序,以及美國知名動物權運動領導人物凱倫.黛薇思博士(Karen Davis, PhD)特地為本書贈言,真是太讚了。最後要特別謝謝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全力支持出版此書,祕書長萬宸禎主責企劃、出版的重任。大家同心協力站在動保運動陣線上為這本書出力,心裡好感動啊。
  2016 年秋天
 

內容連載

獻給動物朋友  
從你們的眼
我看到了花草的繽紛
果實正在成熟
從你們的耳
我聽見小鳥吟吟的笑聲
叢林中歡悅的交語
從你們開放的心靈
我認識了生命的奧秘
 
凱歌及提力肯──黑鯨表演幕後真相
    1993年,華納電影公司製作的《Free Willy》,中譯《威鯨闖天關》,在世界各地放映,打破票房紀錄,從此改變主角「威利」的命運。扮演「威利」的黑鯨本名「凱歌」(Keiko),出生於冰島附近大西洋的虎鯨(Orca whale)。黑鯨有親密的母系家族關係(真的是五代同堂)。他們有自己的方言(dialect)與文化活動(cultural practice)。母鯨哺育幼兒長達三、四年,教導如何生存的技能。鯨族(orca pod)由母鯨帶領,一日可游上百里。在冰島沿岸,才兩歲的「凱歌」,正隨著母親學習捕魚時,突然身子被巨網纏住。母親驚慌的尖叫,眼看自己的愛子被人類劫走。經過幾度轉手,商人以一千美元將「凱歌」賣給加拿大的海洋主題樂園(Marineland of Canada Inc.)。
 
一夜之間變成孤兒
    小小年紀的「凱歌」,被迫訓練成表演動物,因為飢餓而無法為自己覓食,不得不服從馴獸師的命令。「凱歌」終年被囚困在狹小單調、充滿氯消毒的人工水池裡。不表演時,大半時間他靜靜的浮在水面。背脊上原來健壯的背鰭(dorsal fin)開始蜷垂,是健康不良的症狀。
 
    1985年,「凱歌」再度被轉售給墨西哥的水族場。因懷念大海,「凱歌」啃嚙池邊的水泥牆及鐵杆試圖逃離,以致牙齒日益磨損,背脊上因細菌感染的皮膚病也逐漸惡化。1992 年,華納電影公司拍攝《釋放威利》,選中「凱歌」。電影拍完後,工作人員深為「凱歌」日漸衰退的健康狀況擔憂,決定協助「凱歌」脫離賣藝生涯,重返海
洋。消息傳開,世界各地有上百萬的兒童立即熱烈響應,他們在學校發起募款,繪製 T 恤、旗幟,總共募得了十萬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
    $90
  2. 二手書
    53
    $160
  3. 新書
    63
    $190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88
    $264
  8. 新書
    9
    $270
  9.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