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第三勢力及政治人物:陳正茂教授杏壇筆耕集

文化資產、第三勢力及政治人物:陳正茂教授杏壇筆耕集
定價:430
NT $ 340 ~ 387
  • 作者:陳正茂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9-01-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6515
  • ISBN13:9789863266518
  • 裝訂:平裝 / 35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探討台灣文化資產(歌仔戲、布袋戲、京劇)與觀光產業的結合,
闡究一九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的形成與瓦解,
論述顧孟餘、吳國楨、蔣渭川等政治人物的悲劇與宿命。

  ▍橫跨文化資產、觀光產業、社會文化、歷史政治等領域,研究人員必讀專著。

  本書輯結作者新近的十篇論文,分為三大部份:文化資產、第三勢力、政治人物。文化資產是以台灣最珍貴的歌仔戲、布袋戲、京劇為探討對象,重新思考其與現階段觀光產業結合的問題。作者對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研究著力甚深,本書包含近三十年來學術研究路向三部曲,從「少年中國學會」到「中國青年黨」,再到「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民國政治人物研究,則以顧孟餘、吳國楨、蔣渭川和《現代週刊》幾篇論文為主要探討對象。全書橫跨文化、社會、歷史、政治等領域,是一本相關研究人員的必讀專著。

本書特色

  1.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專任教授陳正茂,探討台灣「國粹」──歌仔戲與布袋戲,與觀光產業之結合。

  2.收錄針對香港「第三勢力」近三十年來(從少年中國學會-中國青年黨-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的最新研究成果。

  3.論述顧孟餘、吳國楨、蔣渭川等民初政治人物的悲劇與宿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正茂


  台灣澎湖縣人,1959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專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政黨史、第三勢力運動史、台灣史、台灣文化資產及民國人物傳記等。

  著作有《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少年中國學會史」》、《曾琦先生年譜》、《左舜生年譜》、《在野的聲音》、《傳記與思想》、《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醒獅精神──青年黨人物群像》、《各擅風騷──民國人和事》、《台灣早期政黨史略(1900-1960)》、《敝帚自珍──陳正茂教授論文自選集》、《逝去的虹影──現代人物述評》等書。另編有《曾琦先生文集》、《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史料蒐秘》、《被遺忘的學者──常燕生教育政治論文集》、《聯合評論》、《新路周刊》、《自由人》等。此外,亦在國內外期刊報章雜誌發表論文七十餘篇。
 
 

目錄

自序

【上篇 文化資產篇】

▍文化資產與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台灣布袋戲為例
  一、前言
  二、常民文化──布袋戲在台灣之演進
  三、布袋戲之類別與表演特色
  四、李天祿「亦宛然」的布袋戲人生
  五、「五洲園」通天教主的黃海岱
  六、黃海岱的布袋戲風格與特色
  七、結論──從文化觀光視角看台灣布袋戲的前景與未來

▍文化資產與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台灣歌仔戲為例
  一、前言
  二、常民文化──歌仔戲在台灣之源起與演變
  三、 台灣歌仔戲的進程四重奏──由內台歌仔戲迄於現代劇場
  四、歌仔戲的表演藝術與結構
  五、台灣歌仔戲的一代奇葩──楊麗花其人其事
  六、「明華園」歌仔戲團孫翠鳳的耀眼成就
  七、結論──酷愛看戲的台灣文化與歌仔戲的未來

▍文化資產與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台灣京劇為例
  一、前言
  二、梨園春秋──京劇的名稱、源起與發展
  三、京劇的內容和表演藝術及其戲劇結構
  四、日治時期京劇對台灣戲劇之影響
  五、戰後京劇在台灣之發展
  六、結論:與文化觀光相結合──京劇在台灣的檢討

【中篇 第三勢力篇】

▍另一條道路──左舜生與香港第三勢力運動
  一、前言:中國第三勢力運動發展史略
  二、左舜生參與第三勢力運動之經緯
  三、恨鐵不成鋼──左對台灣當局的逆耳忠言
  四、再出發──「中國民主反共聯盟」
  五、結論──第三勢力的風流雲散

▍最後的訴求與迴聲──以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聯合評論》為場域之分析
  一、前言:《聯合評論》創刊之背景
  二、「第三勢力」一詞的重新定調:自由民主運動
  三、《聯合評論》論述之內容
  四、結論:第三勢力的落日餘暉──《聯合評論》的風流雲散

▍初試啼聲:謝澄平與《自由陣線》集團的緣起緣滅
  一、前言:香港第三勢力之源起
  二、《自由陣線》集團的擴張與發展
  三、謝澄平與許崇智的「中國民主反共同盟」
  四、《戰盟》成立後與謝澄平的恩怨
  五、《自由陣線》集團的內鬨和失敗
  六、 結論:《自由陣線》集團的風流雲散──兼論第三勢力悲劇之宿命

【下篇 政治人物篇】

▍書生從政的悲劇──顧孟餘政治活動之探討
  一、前言
  二、佐蔡元培治理北大
  三、擁汪成立「改組派」
  四、在香港從事「第三勢力」運動
  五、結論──晚年投蔣返台定居

▍投機或被利用──「政建協會」、蔣渭川與「228」
  一、前言:光復初期台灣人的組黨期望
  二、蔣渭川與「政建協會」
  三、「政建協會」之組成及其訴求
  四、蔣渭川、「政建協會」與「228」
  五、結論:台灣士紳悲劇宿命之探討

▍自由主義者從政的悲劇──論「吳國楨事件」及其始末
  一、前言──風雲詭譎的五○年代
  二、青雲直上──吳國楨的從政之路
  三、從意氣風發到黯然下台──吳國楨省府主席難行
  四、「吳國楨事件」之爆發與初期發展
  五、結論──「吳國楨事件」之檢討

【附錄】

▍《現代週刊》研究(1945-1946)──兼論其反映戰後國民黨的「再中國化」政策
  一、前言:略論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
  二、《現代週刊》作者群及戰後國府的對台政策
  三、《現代週刊》對「再中國化」議題之論述
  四、結論──「再中國化」政策之失敗與檢討
 
 

自序

  約十年前(2009年),承蒙秀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老闆宋政坤先生的應允以及摯友蔡登山兄的厚誼高情,為筆者出了一本《敝帚自珍──陳正茂教授論文自選集》,該書出版動機,是自己想為浮生虛度五十,聊作一個紀念。時光飛逝如電,一晃十年又過去了,轉眼間,耳順之年已至,人到六十歲(虛歲),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它可以開始稱「壽」,古人說:「六十始做壽」,謂之「下壽」。用現代的生理觀點看,六十歲其實也是人步入「初老期」之始。確實,人到了六十歲,體力精神日衰,如韓愈說的,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身體機能逐漸走下坡,專注力與耐力已不如往昔,和年輕時期比擬,真是差遠矣!

  但是,六十歲的人生也有好處,體能雖不復以往,但知人閱世更多,「人情練達皆文章」,觀念思想眼界,心性修身涵養,都會臻於更成熟境界。此外,六十歲更是個尷尬的歲數,於此時期,事業工作或有所成,但又面臨快退休的處境,而後半輩子的生涯規劃也是一大問題。總之,六十歲絕對不是如蘇東坡所言「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有的,反而是對自己平生之自省,對年華老去之追憶;抑或回首前塵的感嘆,既傷逝者,對未來亦有些許茫然之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滄桑歲月,哀樂中年,唉!六十歲真是個分界的門檻啊!

  對六十歲為何有那麼多的感慨呢?原因是作者已屆六十歲之齡,從風華正茂的歲月執教於杏壇,一瞬間,倏忽已過三十春,生命最精華的時段,都奉獻給了教育工作。當初滿懷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抱負理想,在台灣近十餘年來高教環境丕變的衝擊下,早已使得自己傷痕累累,教育的熱情不在了,莫忘初衷的本心沒有了。有的,只是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憂心,對時下大學生學習心態的無力感,對政府高教政策荒腔走板的痛心,對評鑑制度糟蹋師道尊嚴的切膚之痛。

  在台灣的高教體制下,大學教師幾乎要有十八般的武藝,教學、研究、輔導都要樣樣全能。所以,大學教師要求要有研究計畫,最好是政府科技部的案件,每年要有論文發表,最好還要發表在SCI、SSCI等級的刊物;要勞作教育、社區服務、帶班輔導學生、備課及教學評量;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國內私立大專院校的老師更要幫忙招生,往往忙到疲憊不堪,還要深怕飯碗不保,這就是目前此刻台灣高等教育的「畸形」生態。

  坦白說,輯結於本書的十篇論文,就是過去十年間為配合評鑑制度的筆耕結果,不知是喜是悲,裡頭有筆者近三十年來學術研究路向三部曲(從少年中國學會-中國青年黨-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的最新成果介紹(筆者近年來對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研究著力甚深);也有筆者於觀光系任教後,以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歌仔戲、布袋戲、京劇為探討對象,重新思考其與現階段觀光產業結合的問題。而民國人物之研究,長期以來也是筆者研究興趣之所在。是以,顧孟餘、吳國楨、蔣渭川和《現代週刊》幾篇論文,即為此際之研究成果。

  十年前說自己的論文是《敝帚自珍》,現在還是如此,雖是壓力下所為,但還是「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心路歷程之印記,尤其在自己將近退休之際,能出版此拙著,內心還是非常快慰的。何故?畢竟在研究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十年來,筆者仍能筆耕不輟,雖非「十年磨一劍」的名山之作,但至少是自己的研究成績,所以還是有著「敝帚自珍」的心情寫照。再一次感謝登山兄的玉成,讓拙著能出版問世,更感激秀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餘年來為筆者出了十本書,在出版業不好經營的今日,政坤兄的魄力,登山兄的遠見,著實是令筆者十分佩服的。

陳正茂 謹序於士林
2018年11月1日
 

內容連載

【文化資產與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台灣布袋戲為例】

一、前言

自2008年7月起,政府宣布開放三通直航,兩岸人民來往愈趨頻繁,無論是從事探親、工作、觀光或學術交流等活動,均逐年再創新高。其中尤以來台旅遊,在陸客開放「自由行」後,人數更是節節攀升,相當熱絡。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旅客在國際間的消費能力亦令人咋舌,備受國際矚目,而大陸來台觀光客,更是來台旅遊人數的最大宗。有鑒於此,在迎接陸客來台觀光之際,主管觀光事務的政府單位及民間旅遊業者,應如何佈局陸客來台所帶來之商機,以及提升其競爭力,實為影響台灣觀光產業之重要課題。

基本上,現在觀光客的旅遊心態,已由過去「到此一遊」的走馬看花式,轉為要求有品質的重點深度旅遊,而此深度旅遊,很大的一部分,是藉由各地方的文化資產來呈現。台灣歷史雖短,但文化資產卻很豐富,尤其是台灣「國粹」的代表──歌仔戲與布袋戲,更是「台灣意象」的象徵。是以本文即以布袋戲為例,探討台灣布袋戲南北兩大天王李天祿與黃海岱的卓越成就及其貢獻和影響。

布袋戲是台灣的國粹,過去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不論是專書或博、碩士論文,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研究「五洲園」黃海岱的通論文章中,較著者有:民間田野調查專家江武昌的〈五洲江山代有人才出──台灣布袋戲王黃海岱〉;和其〈台灣布袋戲簡史〉。另吳佩的〈一家四代扛一口布袋──黃海岱布袋戲家族〉;紀慧玲之〈台灣布袋戲的百年傳奇──黃俊雄家族〉;以及翁瑜敏所寫的〈偶戲傳家一世紀──黃海岱和他的布袋戲家族〉;蔡文婷撰〈掌上風雲一世紀──布袋戲通天教主黃海岱〉;羅詩城的〈布袋戲一代宗師──黃海岱掌上見乾坤〉等,都是研究黃海岱家族布袋戲史,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章。

(......中略......)

二、常民文化──布袋戲在台灣之演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40
  2. 新書
    79
    $340
  3. 新書
    79
    $340
  4. 新書
    82
    $353
  5. 新書
    85
    $366
  6. 新書
    88
    $378
  7. 新書
    9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