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女【25週年銘刻熾愛紀念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發售 作者親簽版)

逆女【25週年銘刻熾愛紀念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發售 作者親簽版)
定價:360
NT $ 284
  • 作者:杜修蘭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21-09-27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們並不傷害別人,
  為什麼他們要傷害我們?

  台灣同志文學劃時代之作
  25週年銘刻熾愛,經典重現


  我一直沒學好怎樣去愛人,
  總是反覆地經歷周而復始的創傷,
  然後才領悟:
  真愛,是愛到痛為止的……

  她叫丁天使,她的家卻不是天堂。生活的貧窮與困窘,父親的畏縮與無能,母親的強勢與粗鄙,讓天使的日子充滿難堪與無助。於是,她開始說謊,編織自己是有人愛的孩子的假象。

  天使逐漸發現自己對女生懷有遐思,即使覺得自己很骯髒,卻無法遏止萌芽的慾望。高中進入女校,她與學姐清清在虎視眈眈的敵意下,初嘗戀愛的煩惱與甜蜜。但當這段感情被揭發,留給天使的只有無盡的悲痛和抑鬱。

  她想愛,卻不能愛。大學畢業前夕,天使遇見了徐姐和林姐這對情侶,並認識了美琦。天使離開家,和她們租屋共居,彼此照應。但天使發現美琦無法滿足自己被愛的渴望,於是她開始流連酒吧,用年輕的肉體吸引陌生的女人。然而感官的刺激縱樂,只讓她周而復始地陷入空虛,無法自拔。

  沒有愛人的能力,沒有被愛的擔當,在美琦尖銳的控訴下,天使恍然自己早已被母親的羞辱和遺棄毀了一生。原來,她沒有救贖,只能沉淪,一步步直到羽翼燃燒殆盡……

名家推薦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丁乃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紀大偉、【導演】柯一正、【作家】張曼娟、【導演】楊雅喆、【作家】盧郁佳、【作家】羅浥薇薇、【詩人】羅毓嘉 真情推薦!

  《逆女》從書名到內容都是白先勇《孽子》的對照:如何求偶固然是同志的功課,但是子女如何藉著掙脫父母完成個人蛻變更是同志的挑戰。《逆女》以「愛滋疑雲」結尾,也正好見證1990年代對同志與愛滋的重重誤解。──【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紀大偉

  當初小野任職台視時找我拍一部劇集,題材由我自選。我推薦杜修蘭的《逆女》,小野也同意我想表達一種像深沉潛藏在墨藍海底的感情。不勝酒力的我請朋友帶我去T吧,直接表達我想深入瞭解的想法。一夜又一夜我被一群女生圍繞。她們把我當閨蜜一樣坦率直接的陳述她們的生活細節、閨房之樂、感情世界的關愛及背叛。其中也有願意提供她們住的地方讓我拍攝。於是我們幾次重整劇本將文字轉化為圖像。但我相信戲劇絕對無法完全表達文字的精髓,也會削弱想像力。重讀原著,又會有更多不一樣的細節、情境觸動我。──【導演】柯一正

  因為作者的描寫能力如此準確,使人幾乎有讀紀實一般的心驚;又因為作者處理結局時的寬容理解,使讀者的心靈在悲劇中獲得洗滌,柔軟光華。丁天使不是逆女,只是遭逢了無可逆轉的命運。而她努力過。這努力是蒼涼的,卻也美麗。──【作家】張曼娟

  小說憑犀利的觀察,一路催起火山熔岩流一樣濃稠滾燙的描寫,只為托出爆發後遍地狼煙,惡地形蒼白不毛的無言時刻。──【作家】盧郁佳

  所有的愛與傷害,都是真實的。廿五年前,杜修蘭《逆女》留下的女同志身影,既有與原生家庭難以和解的遺憾,也有組成多元家庭的純淨夢想。在台灣已經通過婚姻平權法案的此時此刻,小說作為寫實之鏡,深刻地留下了「那一代人」的面孔與生活。但願在這個新的時代,子女無需孽逆,而都能為人所愛。──【詩人】羅毓嘉

  年少時讀《逆女》,只看得見最奪目的「同志」與「叛逆」議題;要直到年歲漸長,才真正理解張狂文字裡大時代的無奈與深沉的哀愁。作者細膩的生動的觀察和描寫如此扣人心弦,讓多年後不曾經歷彼時辛酸的讀者也能回味再三。──【作家】羅浥薇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杜修蘭


  1966年生,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肄業。

  《逆女》是她的第一部小說,初試啼聲便展現了不同凡響的大家風範。全書描寫「逆女」如何離開「家」,又如何打造心靈安頓的「家」,情感熱烈真摯。她以《逆女》一書榮獲第1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一鳴驚人。2001年,《逆女》被改編拍成電視劇,成為台灣電視史上首次以女同志為主角的電視劇,引起廣大迴響,並榮獲「金鐘獎」最佳單元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四項大獎。

  她的作品取材多元,《默》以台灣戰後為背景,深刻描繪出當時的人民生活,榮獲第19屆「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沃野之鹿》則將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融入小說之中,藉由數代女性的生命歷程,追索一個族群的消長,無論人物塑造或劇情鋪陳,均讓人玩味再三。

  另著有《別在生日時哭泣》、《溫哥華的月亮》。
 
 

推薦序

無可逆轉之命運
張曼娟


  年少時代,我以為世間最悲哀的是找不到「愛」。

  成年以後,發現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沒有「家」。

  《逆女》,是一個尋找「愛」和「家」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滿艱辛創痛的歷程。

  「悲劇,是會遺傳的疾病,當胚胎發育初期,就已是無法擺脫的宿命。」

  全篇的主旨在此,一直貫穿到最後。然而在宿命之中,還有性格與環境與際遇等等因素,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網,將小說中的人物籠罩其中,不可自拔,沉淪到底。

  外省老兵與本省婦人結褵,組成家庭,生育子女,是時代的典型。然而,在經濟與性愛的權力轉移之後,明顯區隔出強勢和弱勢。氣焰逼人,其實充滿怨懟的母親;沉默委瑣,內心隱藏愧疚的父親,完全操縱著三個兒女的情感與命運。大兒子選擇了支持了解母親,二女兒無可選擇的站在父親那邊,小兒子只好採取不相聞問的淡漠態度。

  女兒的名字叫做天使,她在卑微的父親身上,其實也看見母親的悲哀,在一連串並不劇烈的抗爭中,她興起逃走的念頭。逃出這個家,逃出女兒的身分,逃出女人的位置,逃出命運的枷鎖。

  天使有過純真深刻的戀愛,是與一個叫做清清的女孩,即使在歡愛的時刻,她仍恐懼不能長久,仍被悲傷擄獲。而她的感覺是正確的,戀情被撞破,清清殉情而死,留下天使,再一次向命運臣服。

  天使終於面對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並且展開不斷的追逐,追逐愛與家的歸屬感。她在美琦身邊暫時安定下來,「我突然了解彼此擁有是一種幸福,相互熟悉才是歸屬,我童年失去的愛和關懷,能在美琦身上找回來。」同時,周圍還有徐姐、仲薇,相互依靠,彼此了解,竟然也建立起另一種形式的「家」。

  生養她的那個家,因為母親幾近瘋狂的作為,已經七零八落了。而來自那個家的摧折和磨難,從不曾間斷。彼此折磨,至死方休,原來也是家的一種內涵。

  天使病重將死,仍要回家去看看,看那生她養她卻宛若仇讎的母親。

  這也是全篇最震撼的地方。

  依然被惡毒占據的母親,形銷骨毀氣若游絲的女兒,擦身而過,到底沒有相認。

  或許她們從沒有相認過。

  「原來根本上我是一個絕對戀家的人,因為太愛它,它的傷害更讓我心碎,我終於絕望地離開家,卻始終沒能擺脫掉它的陰霾。」

  因為作者的描寫能力如此準確,使人幾乎有讀紀實一般的心驚;又因為作者處理結局時的寬容理解,使讀者的心靈在悲劇中獲得洗滌,柔軟光華。

  丁天使不是逆女,只是遭逢了無可逆轉的命運。

  而她努力過。

 這努力是蒼涼的,卻也美麗。

母親是女兒觸不到的戀人
盧郁佳


  女星上節目表示,疫情讓她失去一個兒子。讀者大驚,兒子是死後確診嗎?結果她是整天和十八歲的兒子待在家沒話聊,提示:「你可以跟媽媽說說話啊。」兒子挖空心思,試著問:「妳今天還好嗎?」她認為得不到兒子關心,覺得自己很可悲,當場哽咽:「我就坐在你旁邊一整天,你竟然問我還好嗎?我結婚幹什麼?老公在國外,小孩也不跟我說話,一個人坐在大客廳,晚景淒涼。」兒子解釋不擅長開話題,希望媽媽主動說,很願意陪她說話。她落淚:「媽媽已經老了,我不是女強人,我也需要你的照顧。」

  她這番嘆息,精采表現了矛盾依附,既討厭親近、又害怕分離。她覺得兒子針對她,覺得自己可悲,婚姻是一場錯誤……都不是事實。是表達她害怕分離。

  她不是要解決問題,是要兒子安慰她。但一親近,她就會憤怒指責對方。焦灼的寂寞像一道鋼索懸在地獄火焰上,而她在鋼索上跳舞。

  在杜修蘭才華橫溢的經典《逆女》中,母親的怨懟同樣令人進退兩難。丁天使贊助老父返鄉探親後,母親天天打電話罵女兒破壞她的家庭,讓她淒慘落魄、家破人亡。說「家破人亡」,也是「失去一個兒子」的誇飾法,實際上父親整天坐在母親身邊。丁天使問:「爸不是回來了嗎?」老媽吼道:「誰要他回來?他的心都在大陸,我要一個沒靈魂的屍體做什麼?」

  所以她要什麼?丁天使頓悟:媽沒什麼特別目的,她單只是為了吵鬧而吵,而不是要吵出個什麼結果。

  *

  《逆女》是有聲書。紙頁上傳來母親句句轟炸後的硝煙和耳鳴嗡響:

  「是誰教妳要住校的?是誰教妳說這些話的?」

  「妳意思說,我天天折磨妳一大堆事,讓妳沒時間念書?」

  「妳明明是這樣的意思還不敢承認?我整天做牛做馬一樣累,有沒有人體諒過我?功課跟不上就不要念好了。」

  「妳以為這樣說我就怕妳了?」

  「我就這樣!你怎麼樣?離婚好了,你給我滾出去!」

  女星在兒子身邊,還是怕兒子不要她;丁母也怕女兒住校要拋棄她。母親習慣把外界大小事個人化,往自己身上解釋,證明丈夫、女兒要拋棄她。對方否認,她咬定對方撒謊,而且有人挑唆。女兒想住校,必是丈夫陰謀策動。丈夫逃家,必是女兒幕後指使。其實沒這回事,但父女的逃避,總陷她於分離焦慮,深信有個聲音在罵她折磨女兒,深信是女兒在罵她。別人都聽不見,但這不知感激的醜惡聲音糾纏她不放。

  母親總對自己一點就著的怒火措手不及,被灼得尖叫跳腳,甩手反擊這個殘忍傷害她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等於女兒。夫妻經營雜貨店,母女合抬一箱箱汽水啤酒,女兒手指被壓痛抽回,媽罵:「粗手粗腳一點忙都幫不了我,我一個人辛辛苦苦為這個家……」

  對丁母而言,女兒為滿足我而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對依附母親生存的丁天使而言,我並不存在。

  *
 
  結果丁天使會戀愛,都因向母親索愛不遂,而女孩卻主動滿足她:
 
  國中時,她腳底爛瘡痛得沒法穿鞋,母親不問一聲。她再討拍,母親就罵:「這是你不孝的報應。」同學喬夢翎卻關心她:「噢,很痛吧?好可憐啊!」
 
  高中時,她抬雜貨店汽水箱壓傷手,母親罵她粗手粗腳。學姐詹清清主動發現她指甲裂在肉裡:「很痛吧?」說著輕輕吸吮丁的手指。
 
  丁天使只覺天旋地轉高潮。初見凝視形同交媾,分離便渴望她的肌膚和乳暈……女友心疼的關懷,像丁天使渴望的好媽媽;丁天使的依戀,像嬰兒依戀媽媽。
 
  和父母的相處教導人們如何愛,丁天使對愛饑渴狂野,但也顯露冷漠依附的一面。女友詹清清想降級陪丁天使考同校同系,丁天使都否決,以為相愛哪可能永遠。同學排斥同志,女友每見面都像提分手:「少點見面好不好?」「我們不應該再見面了。」丁天使總說好,以為「我還能說不嗎」,「只要她高興我無所謂」。
 
  其實女友提分手,是要丁天使挽留。而丁天使嫌女友憂愁沉重,直接提分手,卻是真的分手。純真熱烈與森冷無情的反差,令人毛骨悚然。

  *
 
  詹清清的美麗與哀愁吸引了丁天使,日後總在女人身上尋找這份哀愁,女友都表現強烈的焦慮依附。她愛上憂鬱的莊美琦,卻夜夜劈腿。莊美琦大吵,哭泣,冷戰。丁天使覺得美琦像母親,小學時父母吵架分房睡,丁天使袒護父親,母親就對她冷戰近一年,「她要爸低三下四地去求她的寬恕,但她不明說,只整天吵吵鬧鬧地說老爸有了大陸親人的消息,就想甩掉她,媽想要什麼從來不說明白,她要我們自己去猜……」

  儘管這對情侶互相折磨,羈絆卻牢不可破。就像丁天使說的「我媽不會放棄她認為屬於她的東西」,莊美琦無論多痛苦都不會分手。

  每當丁天使落難危急,莊美琦應付壓力的方式就是找碴。就像丁天使抬汽水箱壓傷手,母親罵她,說自己辛苦養家有多委屈。  
  
  為何丁天使迷戀這哀愁呢,是父親的,或是她自己的?書中沒寫過母親的長相,我想那是她的哀愁。在無數疼惜她的年長戀人身上,丁天使一輩子追尋的,是母親。

  弟弟說,母親吃穿都揀便宜的買,其實床墊藏了好多金條。那筆財富像丁天使對她的愛。就在那裡,但永遠封印不可觸。丁天使陪在母親身旁,母親發脾氣。但不在母親身邊,恐怕母親一刻也難安。
 
  既然丁天使從小被家暴,應該很想一個人住吧?但她離家就直接同居。被女友冷戰,應該很想一個人住吧?但她不分手,反而每晚從女人床上溜回同居公寓。她看似冷漠逃避,但應該也怕寂寞。小說憑犀利的觀察,一路催起火山熔岩流一樣濃稠滾燙的描寫,只為托出爆發後遍地狼煙,惡地形蒼白不毛的無言時刻。

  *

  丁天使對母親的看法不變,只是自信隨著成年增加。覺醒來自報復母親,感受到自己有力量改變困境。所有人勸她找母親和解、懺悔,其實這些人可以回家找自己母親和解滿足幻想。這些人再天真,也不指望丁母主動和解,更不會向她母親勸降,說明他們欺善怕惡、為虎作倀。

  《逆女》舉戈拍馬,無畏勇闖普魯斯特《歡樂時光》、太宰治《維榮之妻》等浪蕩兒子成群盤據的道德險境,為他們踩在腳下那不受寵的無名妹妹立傳。浪子偷了錢也不當一回事,就讓太太、情婦去還錢。《逆女》丁天使讓朋友還錢,而她仍要按月攤還給朋友,處處洩漏她命格的端正澄樸、心向光明。在浪子頹唐嬉戲的犯罪深淵前,丁天使只是在人性之惡的淺灘踩踩水而已。她不是被當偶像寵溺的浪子,也不會真的變成母親的翻版;而是作為心靈與道德的守護者,以二次大戰殉難者銅像的姿態,矗立在淺灘日落逆光的地平線上,告誡世人悲劇的重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