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家族是古代中國和近代中國社會結構的核心,社會受其制約,文化為其形塑。對於中國的家,值得我們像馬克思對待資本主義社會性的商品那樣,進行系統、反復和細致的研究。張研教授及其學生毛立平所著此書,以19世紀安徽為例,通過解析該省不同區域的家庭周期性的發展軌跡——特別是以分家為起點的家庭重組與延綿的軌跡,討論家庭、家族和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關聯,努力從細微的、普遍的、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大眾生活和民間習俗中揭示出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巨大力量來。這項研究,把既往學人較少關注的中國基層社會的細胞組織,納入了歷史的視野。
      這是一部從社會史角度研究家庭史的傑作。本書以19世紀的安徽為例,透視了當時中國家庭自身的運行軌跡,並延伸到家庭與宗教、與社會的關系,有點、有線、有面,相互銜接,把家庭史研究推向了一個新層面。
      
    
    
  - 
				
					  唐代兩浙州縣職官考--歷代方志所載唐職官新考補正$616
- 
				
					  近代中國政制史通識:1906-1948$271
- 
				
					  新時代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基本遵循(圖解版)$204
- 
				
					  民主的未來$339
- 
				
					  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社區工作和建設研究$371
- 
				
					  共和國之路$408
- 
				
					  故土的陌生人:美國保守派的憤怒與哀痛$360
- 
				
					  托克維爾之鑰$251
- 
				
					  多層治理理論與實踐$390
- 
				
					  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案例與啟示$251
- 
				
					  群眾與權力$465
- 
				
					  有限自由論$312
- 
				
					  逃避統治的藝術$303
- 
				
					  入黨培訓教材$167
- 
				
					  工會工作實務培訓速成教材$288
- 
				
					  公共服務合同外包:理論、實際運作與風險控制$360
- 
				
					  理論自信:紮根中國沃土的思維之花$198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成功$251
- 
				
					  新中國財稅發展70年$324
- 
				
					  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 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序規定(試行)$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