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際政治與現代民族國家

族際政治與現代民族國家
定價:168
NT $ 146
 

內容簡介

《族際政治與現代民族國家》嘗試把民族視為各種利益的載體和世界體系中的政治單位,在整合傳統學科分野的基礎上,以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研究成果為平台,從歷史的、世界的政治的視角去審視民族關系、解讀民族現象、探究民族過程、闡釋民族政策,並在這一系列工作的同時去發掘民族問題的治理之道,構建處理民族問題的理論框架和學術話語體系。

作者簡介:

陳建樾: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著有《中國與前蘇聯民族問題對比研究》等專著以及《化內與化外:1980年代以前的台灣原住民政策研究》等多篇論文。

王建娥:1956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副研究員,著《外國史學史》等專著以及《都鐸王朝和英國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多篇論文,並有譯著《公民與國家——民族、部族和族屬身份》發表。
 

目錄

前言:族際政治研究的視野和目標
第一編 現代世界體系視野中的族際關系和族際政治
世界體系與民族關系
——現代民族問題的全景解讀
全球化、民族國家與馬克思主義
族際溝通與民族主義
——族際政治的一種分析框架
現代世界體系中的族際政治
第二編 概念和定義的討論
斯大林民族定義及其理論來源
蘇聯的構建與斯大林民族定義的再闡發
蘇聯多民族國家模式中的國家與民族
前蘇聯—俄羅斯民族學理論中的「民族」
第三編 全球化時代的族際關系和族際政治
全球化Vs.民族國家:「決定性的時刻已經來臨」?
——勒龐初勝與歐洲集體右轉的族際政治解讀
移民地位和權利:對現代民族國家及其政治制度的嚴峻挑戰
后殖民時代移民問題的本質和政治共同體的重建
全球化和地區民族主義:雙向運動的內在聯系
「跨界民族」辨析與「現代泛民族主義」問題
第四編 族際政治的實踐反思與理論重建
走出西方民族主義古典理論的誤區
自治與共治:民族政治理論新思考
論民族共治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
多元一體:多民族國家內部的族際整合與合法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機構。從學科的設置和專業方向來看,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經濟學、宗教學、文獻學、政治學、法學、國際關系、影視人類學、民俗學、古文字學等,還包括蒙古學、藏學、突厥學等專門的學問。這些學科和專業方向的多樣化構成了研究所的多學科、綜合性特點,而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則是人類社會民族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着重於對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含義的民族共同體(people、ethnos、nationality、naion、ethnic group)及其互動關系的研究,顯示了研究所諸多學科的共同指向。研究所以民族學和人類學冠名的目的是為多學科建構一個共同的學術平台,在研究對象統一性的基礎上實現多學科的互補與整合,在多學科的視野中建立綜合性研究優勢,增強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的學科性發展。

人類社會的民族現象及其所伴生的民族問題,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復雜、最長久、也是最重要的話題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古代文明延續不斷的東方國度,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多民族的互動關系不僅是歷朝各代最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而且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不斷發展的重要動能。因此,中國幾千年來的民族現象和各民族的互動關系,為我們解讀人類社會的民族現象及其規律性運動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古代模式。就中國先秦文獻中所記載的「五方之民」說——「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日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背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輥,北方日譯。」(《禮記·王制》)——可謂中國最早具有民族志意義的記錄。它所提示的內涵,對我們今天認識和理解民族現象也是啟迪頗多的。例如,構成民族特征的文化差異的自然基礎是生態環境,即在「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等不同生態環境中生存的人類群體「皆隨地以資其生」所表現的「異俗」,「五方之民」在民居、飲食、服飾、工具、器物等方面的「異制」,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價值觀念及其相互溝通的中介(翻譯)等。其中也包括了處理「五方之民」互動關系的古代政治智慧,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可以說,中國是一個有民族學傳統且民族學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

古往今來、時過境遷,今天的中國已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這一進程正在展示現代民族過程的發展前景,它同樣會對現代人類社會的民族現象及其發展前景提供一種范式,也就是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成功例證。當然,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進程中,在解決民族問題方面我們不僅面對着中國56個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歷史重任,而且也面對着全球化時代多民族的大干世界。無論是內政治理,還是融人國際社會,廣義的民族問題仍舊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課題。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特征和普遍反應是經濟文化的發展問題,這是由當代中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基本矛盾所決定的。同時,我們也面對着一些棘手的問題,如「台獨」問題、達賴集團問題、「東突」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以及世界范圍和周邊國家民族問題的交互影響。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為我們提出了責無旁貸的研究任務。履行這一職責需要我們付出多方面的艱辛努力,其中學科建設是最重要的保障。

科學化是學科建設題中之義,任何一門學科只能在科學化的過程中實現發展。中國的學術傳統源遠流長,也形成了諸多學科性的研究領域。近代以來,隨着西學東漸,中國的學術事業在不斷吸收西方科學規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現代學科的分化,其中民族學、人類學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在與世界學術領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取得了新的發展和顯著的成就,哲學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但是,能否充分地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這種作用,涉及諸多因素,而學科建設所包含的指導思想、基本概念和范疇、學科理論、研究方法和學術規范等方面的內容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體現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成果,不僅對推進學科建設至關重要,而且也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不可或缺的內在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的啟動,是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重要舉措,我所推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叢書·民族學人類學系列是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舉措做出的一種嘗試。

如上所述,我所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機構,經過學科調整和研究室重組,所內的大部分學科都納入了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如民族理論、民族歷史、民族語言、語音學和計算語言學、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世界民族和諸多專業方向。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及其所關涉的研究內容也體現了多學科的特點。這套叢書根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的學科建設要求,或以學科或以專題反映我所科研人員新近的研究成果。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的協議要求,在今后幾年中我所列入工程范圍的學科和專業方向將完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而這套叢書則主要反映這一過程中的階段性學術成果。

2003年,我國獲得了2008年國際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的舉辦權,這對中國的民族學和人類學以及廣義的民族研究事業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也是與來自世界各國的民族學家、人類學家進行廣泛對話和空前交流的機會。同時,這也意味着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展現中國各民族的現代發展成就,而且需要在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方面推出一批批引人注目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因此,加強民族學、人類學的學科建設,整合傳統民族研究的學科性資源,做好充分的學術准備是今后幾年我國民族學、人類學界的重要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套叢書的陸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體現我所在迎接這次世界大會進行的學術准備。

在此,我們非常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這套叢書的出版給予大力支持和真誠幫助,也期待着廣大讀者給予關注和指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郝時遠
2004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