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法國知識分子的編年史,與其說是一部關于個人、思想和作品的歷史(其實也確實是這麼一部歷史),不如說是一部記述這些人之間的友誼、沖突或者仇恨的歷史,不如說是一部記述這些人之間的友誼、沖突或者仇恨的歷史。在回顧巴雷斯時代、紀德時代和薩特時代時,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事件迭出、動蕩不安的歲月,也領略了它們的象征意義;我們又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物——那些來自歷史舞台上的主角和配角,他們都曾試圖用各自的思想和行動來影響自己生活于其中的那個世紀。透過這些鮮活的形象,法國20世紀的歷史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象征知識分子時代開始的德雷福斯事件到敲響知識分子世紀末日喪鐘的薩特和阿隆的逝世。不過,米歇爾‧維諾克對知識分子末日的說法仍有懷疑……
 

目錄

薩特時代
一、從安德烈‧紀德到讓-保羅‧薩特
二、加繆的戰斗
三、工人階級的黨
四、天主教勢力的回歸
五、1948:雷蒙‧阿隆——大決裂的預言家
六、第二性
七、反對鐵托的叫喊聲
八、克拉夫琴科︰破碎的革命玻璃
九、反對社會介入文學
十、知識分子的立場
十一、同路人薩特
十二、1956—大決裂
十三、弗朗索瓦‧莫里亞克的金秋
十四、一個新共和國
十五、阿爾及利亞——噩夢盡頭
十六、戰爭結束了
十七、以色列-阿拉伯沖突
十八、1968年︰薩特激昂,阿隆沖動
十九、左派的狂熱時期︰從薩特到福柯
二十、右翼開始反抗
二十一、失去的天堂
結束語 知識分子的末日?
附錄 知識分子與權力
大事記
近期出版的傳記
今天仍存在的雜志
譯後記
巴雷斯時代
紀德時代
 

1954年,一年一度的龔古爾獎——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授予了當年發表《達官貴人》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實際上,這部小說的題目是引申的,因為,“達官貴人”一詞是指古代中國在文人中間選拔的官員。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小說描寫的,並不是那些為國家效力的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人(後者今天在法國被稱為“行政學院派”,因為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畢業于MPA,即國家高等行政學院);小說內容講的是知識分子的事,即那些公開參與社會事務的作家、大學教師和社論作者。

“知識分子”一詞是1898年,即德雷福斯事件期間開始在法國使用的;德雷福斯事件使法國輿論產生了分裂,並成為一場危機的根源。小說家左拉深信,1894年軍事法庭將法國猶太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定為德國間諜的判決是錯誤的。1898年1月13日,左拉在《震旦報》上發表了後來被稱為“我控訴”的著名文章。幾天之後,一批文學藝術界和大學界的知名人士發表了一份請願書,要求重審1894年的判決。未來的政府首腦、當時身為記者的喬治‧克列孟梭十分贊賞這些文人和藝術家的行動,並稱他們為“知識分子”。這個直到那時始終被當做形容詞使用的詞匯,從此變成一個名詞。人們可以給予它下列定義:知識分子,指在思想界或藝術創作領域取得一定聲譽,並利用這種聲譽,從某種世界觀或某些道德倫理的角度出發,參與社會事務的人士。

知識分子不再像19世紀那樣,是一個為了成為議員或者大臣的文人(如夏多布里昂、拉馬丁或者雨果);如今的知識分子通過發表文章、簽署請願書或者出版書籍的方式來行使一種權力。在整個20世紀,我們都看到那些文人和藝術家通過“知識分子”的角色,捍衛和平代自由與人權。

開始時,“知識分子”和“左翼知識分子”是同義詞。右翼總是諷剌知識分子。可是,由于右翼隊伍里也有很多作家參與社會事務(如布爾熱、巴雷斯、莫拉斯、德里厄,等等),所以,到了20世紀30年代,右翼也終于接受了“知識分子”一詞。從那時起,人們就看到,左翼知識分子和右翼知識分子之間總是不斷地發生沖突,比如在西班牙戰爭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194°年法國戰敗以及德國對法圉的佔領,使右翼知識分子——他們當中很多人同情法西斯主義——走了幾年紅運,但戰爭結束以後,這些人受到了肅清法庭的審訊和判決。

法國的另外一些知識分子在戰後遇到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擁有勝利的光環;斯大林受到敬佩,斯大林格勒銘刻在每個人的腦海里。于是,眾多知識分子都站到了共產主義的大旗之下,開始為黨服務。

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知識分子陶行動變得更為成熟。正是他們揭露了一個“左翼”多數派所發動的殖民主義戰爭;是他們站出來抗議法岳軍人在反對阿爾及利亞恐怖主義的斗爭中實行酷刑。那個時候,薩特、莫里亞克以及無數其他知識分子,都站到支持為實現阿爾及利亞獨立而進行談判的斗爭隊伍當中。

當前,法國所遇到的問題是,在經歷了20世紀的各種危機之後,是否還存在知識分子。隨著米歇爾‧福柯在1984年的辭世,最後一個“偉大的名字”消失了。不過,知識分子的活動涉及社會問題的各個方面(關心婦女命運、同情同性戀者、聲援“無身份者”),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有所影響。報紙向各種“自由觀點”開放,讓各種思潮自由表達。但是,站出來抗議或者進行說教的不再是那些“偉大的作家”。記者逐漸取代了知識分子,或者說他們與演員和歌手一起,正在成為新的知識分子。傳播手段的解放,特別是電視的普及,從某種裎度上說使知識分子變得無用武之地了。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人越來越多,這一事實本身就足以說明,為什麼今天“大師”的權威變得相對化了。

不過,在法國,有些人認為,知識分子仍然有希望。在一個越來越受到經濟和金融控制的社會里,需要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已經不能再曲教會,尤其不能由天主教會來體現,因為去教堂的人越來越少了;這種精神力量選擇了由知識分子來體現。在那些越來越充斥著“管理”,越來越缺少“理想”的社會面前,知識分子應該提醒大家普遍的道德倫理、真理、正義、自由以及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重要性。知識分子是否還具有影響同代人的能力?他們當中的一個,雷吉‧德布雷,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里宣布了知識分子末日的到來,認為知識分子將只是一個自我欣賞、對那些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胡亂評論的社會團體。有人反駁他說,知識分子從自己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從未停止過參與自己並不擅長的事務:他們讓人們听到一種抗議,一種憤怒,但並不奢望建立一個最美好的世界。

因此,在21世紀到來的今天,法國人正在為知識分子的命運擔憂。知識分子曾經有過一段歷史,但他們可能沒有未來。對這個問題,沒有人敢于斷言:歷史總是出人意料。

米 爾‧維請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