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破壞: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

創造性破壞: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創造性破壞》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泰勒·考恩的力作,針對經濟與藝術的關系作出了精彩絕倫的分析。本書的核心問題是:全球化和跨地區貿易增強還是減弱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供求關系這一經濟力量究竟對創造性的追求是利是弊?

作者豪不諱言全球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力,但同時以「創造性破壞」來鼓勵人們對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化發展持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通過嚴謹的論證和豐富的實例,作者指出: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不是一種現象,而是世界文化發展的常態。作為一種充滿活力但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制度構架,全球化為多種藝術觀念並存提供了動力,催生了大量令人滿意的現代作品,創造出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文化繁榮的時代。
 

目錄

致謝
譯者序
一、文化間的貿易
二、全球文化優勢:財富和技術的重要性
三、氣質和文化失落的悲劇
四、好萊塢何以統治世界
五、「往下笨」和最小公分母
六、民族文化重要嗎?
參考文獻
 

藝術與經濟學,一個是展現人類無窮創意的櫥窗,一個則是以枯燥分析而聞名的「沉悶乏味的科學」。許多人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某位小有名氣的經濟學家還曾在某篇文章中特地指出:「將經濟學引入藝術領域並對其進行分析的嘗試極為少見」。

其實,討論藝術與經濟學關系的淵源可以一直往前追溯。至少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就曾寫道,好聽的音樂並不是邊際定律的一個例外:「盡管美妙的音樂聽多了,人們仍可能會對它產生強烈的偏好。」

1966年巴默爾和博文教授合力撰寫的《表演藝術——經濟困境》一書,被認為是現代經濟學以其橫掃一切的帝國主義力量向藝術領域拓展的開山之作,也宣告了藝術經濟學(也可稱為文化經濟學)作為一門先科的誕生。其後展開的相關研究不可勝數,文獻累積已可稱得上汗牛充棟,只不過圈外人鮮加注意而已。

用經濟學來分析藝術的途徑可以有以下兩種:一是將藝術作為商品,對它進行「供給一需求」層面的研究,側重於討論藝術活動中的經濟因素,比如藝術品的價格、利潤分析,比如藝術的國際貿易問題;另一種方法則是借用「理性選擇」這一犀利的社會科學分析范式,闡述藝術活動背後的「人類行為」。

蘇黎世大學的弗雷教授在他的著作嘔中舉了一個例子來幫助人們理解「理性選擇」與藝術活動的關系。我們知道,日本在經濟黃金年代大量購進歐洲印象派和表現派的名畫。買賣名畫是一種行為,而經濟分析的任務,就是找到使日本和歐美的藝術收藏家做出這樣迥然不同的行為背後隱藏的力量。於是,我們就要分析行為之間的收入增長速度、相對價格水平(比如美元和日元的匯率變動)、「使用」藝術品的方式(放在博物館里供人展覽還是存到保險箱中坐等升值),甚至稅制等等方面的差異所在。當然,我們也可以用貝克爾的人力資本理論來加以研究,比如印象派繪畫看上去很像日本古典藝術,這是否是疲邦的藝術收藏家對印象派「情有獨鍾」的症結所在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