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強調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特征,從公共性分析入手研討相關的管理問題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演變。較為詳細地分析了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幾種公共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對20世紀下半葉興起的作為公共行政替代模式的幾種理論進行了頗有見地的評析,認為公共行政與社會自主治理的良性互動是現代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
《歷史與邏輯:公共性視域中的公共管理》一書,梳理了公共管理的演進線索,揭示了公共管理的本質特征,分析了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是一部研究公共管理的新作。
19世紀末期形成的傳統行政模式,確立了公共管理研究的管理主義取向,價值要素被排除在行政管理視野之外,企業管理方法和手段被移植到公共管理中來,效率原則被奉為公共管理的「圭臬」。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興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更是主張引入市場機制改進政府管理,建立所謂「企業家政府」。然而,公共管理與一般管理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的公共性,維護公平和正義,實現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本質特征。《歷史與邏輯》一書正是以公共性為視角探討公共管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既有早期希臘城邦公共領域民主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公共性原則,又有近代「代議制」民主中公共性原則的制度化構建,還有當代公共管理中公共性原則所獲得的制度保障等真實的歷史演進和邏輯關系。
該書在對公共管理進行了歷史與邏輯考察后,明確指出,搞好公共管理,必須發揚公共精神,堅持公域與私域的划界原則、堅持對話交流原則和特定背景的公益性原則等,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實現公共利益;並且認為促進「公共行政與社會自主治理的良性互動」是當代公共管理的有效路徑和優化選擇。這些觀點,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理論價值。
該書力圖超越平面式的邏輯論證,采取歷史分析和系統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將時間的縱向演化與特定時段的橫向分析結合起來,研討了特定階段的公共事務類型、組織形式、處置方式、公共權力分配、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判定不同公共管理模式的四個維度:即公共領域與公共權力、公共機構與公共組織、公共事務與公共產品、公共利益與公共政策。這種研究方法,不僅能夠以濃縮的方式將公共管理演進的豐富內容包容進來,而且使整個人類公共管理演化的歷史線索清晰凸現,一目了然。
-
多層治理理論與實踐
$390 -
孟德斯鳩:政治與歷史
$292 -
跨越(1949-2019):偉大的夢想
$251 -
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英文版)
$773 -
逃避統治的藝術
$303 -
政府論(英文)
$668 -
公共基礎知識(綜合基礎知識)(全新升級版)
$303 -
我們走在大路上(1949-2019)
$459 -
跨越(1949-2019):理性的選擇
$251 -
唐代兩浙州縣職官考--歷代方志所載唐職官新考補正
$616 -
共和國之路
$408 -
理論自信:紮根中國沃土的思維之花
$198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成功
$251 -
政府3.0:后NPM時代的政府再造
$308 -
民主的未來
$339 -
跨越(1949-2019):歷史的軌跡
$251 -
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 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序規定(試行)
$31 -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26 -
托克維爾之鑰
$251 -
共和國識別碼
$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