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利用哲學和社會理論,《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發展了一套將國際體系視為社會建構的理論。亞歷山大‧溫特闡明了建構主義方法的中心主張,提出了結構的和理念的世界觀,與構成多數國際關系主流理論基礎的個體主義和物質主義截然對立。他建立了國際政治的文化理論,將國家視彼此為敵人、對手還是朋友作為基本的決定因素。這三種角色是由無政府文化塑造的,分別被描述為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無政府文化是國家持有的共享觀念,影響了國家權力的意義和國家利益的內容,並由此產生了國際體系的行為趨勢。本書描述了從一種文化向另一種文化發生結構變遷的四種驅動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運、同質性和自我約束——並將這四種因素同資本主義和民主在西方康德文化出現中的作用聯系在一起。
 

目錄

譯者前言
中文版前言
致謝
第一章 國際政治的四種社會理論
國家體系研究工程
國家中心化
體系理論
新現實主義及其批評者
結構理論的分類圖譜
四種社會理論
國際關系理論的歸類定位
三個方面的解釋
認識論和中間道路
本書的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 社會理論
第二章 科學實在論與社會類別
科學實在論與指涉理論
獨立存在的世界
成熟理論指涉客觀世界
理論提供有關不可觀察事物的知識
科學實在論的終極論斷
社會類別問題
因果關系和建構關系
因果理論研究
建構理論研究
建立國家理論問題的社會學
結論
第三章 “觀念無所不在?”:論權力與利益的建構
利益建構權力
華爾茲的明晰模式:無政府狀態與權力分配
華爾茲的儲蓄模式:利益分配
建立一種弱式物質主義(I)
觀念建構利益
人的理性模式
超越理性主義模式
建立一種弱式物質主義(II)
結論
第四章 結構、施動性和文化
結構的兩個層次
微觀結構
宏觀結構
作為共同知識和集體知識的變化
結構的兩種作用
因果作用
建構作用
建立一種合成觀點
文化作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結論
第二部分 國際政治
第五章 國家與團體施動性問題
本質國家
國家作為指涉客體
國家的定義
“國家也是人”
論國家的本體地位
國家施動結構
為什麼使國家人格化仍然是有問題的
身份與利益
國家利益
國家具有“現實主義特征”嗎?
——關于自我利益的注釋
結論
第六章 三種無政府文化
無政府狀態下的結構和角色
霍布斯文化
敵意
霍布斯無政府狀態的邏輯
內化的三種等級
洛克文化
競爭
洛克無政府狀態的邏輯
內化與福柯效應
康德文化
友誼
康德無政府狀態的邏輯
內化
逾越無政府難題?
第七章 進程與結構變化
身份形成的兩種邏輯
自然選擇
文化選擇
小結
集體身份和結構變化
主變量
相互依存
共同命運
同質性
自我約束
討論
結論
第八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