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沙塵暴的發源地:阿拉善人與環境的照片故事

凝視沙塵暴的發源地:阿拉善人與環境的照片故事
定價:588
NT $ 512
  • 作者:@丁平君 @編/著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28986
  • ISBN13:9787507728989
  • 裝訂:109頁 / 26 x 23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畫冊的照片出版內蒙古阿拉善盟的20余名普通農牧民之手,沒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致,也沒有震撼人心的鏡頭,只有農牧民質朴的視角、質朴的語言,然而,正因為這一切的質朴,才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全然不同的阿拉善。這20余位農牧民用自己的眼楮和心靈記錄下的這些影像,真實地反映了阿拉善的環境現狀以及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狀態,表達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摯愛和理解。細讀每一張照片,走進「農牧民眼中的阿拉善」,讓我們去認識阿拉善以及阿拉善所面臨的生態困境,去感受阿拉善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畫冊脫胎於2005年執行的一個項目,叫「照片故事」項目。該項目是由美國福特基金會全額支持,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雲南昆明戴特研究所以及麗江民族文化與性別研究會,三方機構分區域共同執行的一個參與性規划項目。

「照片故事」項目作為一個參與性規划項目,在設計上有自己的獨特性。操作方法相對簡單:我們將簡易的相機交到農牧民選出來的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20余名農牧民攝影員手中,對他們進行相關的項目主旨和攝影技術培訓後,分四個周期,定期給他們發放膠卷,一期約為兩個月時間。拍攝完後,我們對攝影員所拍的照片統一進行沖洗,挑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照片對攝影員進行一對一的入戶訪談並作文字記錄。在整個過程中,攝影照片僅僅是一種表達的手段,真正想要獲取的則是通過照片訪談,通過社區內不同民族、性別、年齡的成員來表達他們對環境、資源、生產、生活、傳統、文化、思想、感情、問題、能力、脆弱性、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感受、觀點、願望和建議,促進他們對社區環境保護與發展的思考,向外界展示他們的傳統文化以及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切合他們自身需求的發展項目規划,提高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為發展工作、特別是環境保護與發展工作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參與性方法。

2005年4月,我們選擇了梭梭林集中的左旗吉蘭泰鎮和胡楊林密集的額濟納旗賽漢陶來蘇木為項目點。梭梭林和胡楊林作為阿拉善沙漠特有的旗艦物種,是阿拉善的兩道重要生態屏障,為此,選擇在該區域開展項目具有重要的意義。

很多時候,當你懷抱熱情走進一片陌生的土地時,即使你是一位專家,也可能只是一個外人,你無法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真正理解當地人的需要。唯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什麽是他們的痛,什麽是他們的福,什麽才是他們真正的需要和不需要。而相機恰好成為他們對外界傳達的一個工具,他們借此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盡管他們真實還有些不習慣,但,相信沒有誰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在整個項目過程中,20余名攝影員一共攝影了近2000張照片,入選「照片故事」訪談約800張,此次精選出百余張照片,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資助,編輯制作成畫冊奉獻給更多關注阿拉善的人們。
 

目錄

一、蒼天般的阿拉善
二、水——我們生命的源泉
三、美麗的「沙漠衛土」
四、我們的生產方式與信仰
五、我們的生活
六、我們的駱駝節
七、我們的環境行為
後記
 

2005年,三家中國環境民間機構,昆明戴特民族傳統與環境發展研究所、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以及麗江民族文化與性別研究會共同合作開展了一個項目。他們成功地把視覺技術應用於自然資源的管理中,幫助當地的社區和村民用照相的方法了解社區自然資源管理的問題和意見。做法其實很簡單,在把相機交付村民手中的同時,也交付村民「看問題」和講述他們自己故事的權力。在項目中,45個來自阿拉善和麗江的村民從各自的角色闡述了他們生活的片段。三個民間機構的協助者整理了整個拍照的過程和方法,記錄在《參與與發展:照片故事指南》一書(2006年,雲南民族出版社)當中,為其他感興趣的組織機構提供參考。

我們很高興看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把項目中阿拉善部分的照片完整地收集、整理和編注,並出版成書。這本書及時地提醒我們:草地、牧區正在面臨的種種生態和經濟上的困難和挑戰;同時分享了最靠近這些問題的人們的想法和答案,這在帶給我們希望的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當地農牧民的意願,從而促進他們的生計和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

在過去十年里,福特基金會為把「參與性分析」的工作方法應用到農村自然資源管理中做出了許多嘗試和貢獻。現在,參與性的農村評估方法已經成為國家扶貧系統工作的一部分。福特基金會還曾在中國農村支持過運動照相視覺技術作為補助性工具,幫助村民反映村庄環境信息的試驗。當時的做法是給村民提供簡易的照相設備和培訓,然後他們自己攝取他們的生活和認為存在的問題,再由當地研究人員以相片為媒介和村民進行討論。這種早期的攝影活動成本較高,對援助資源的依賴性較強。當他研究人員在村民和外來研究者之間充當的是翻譯和增進了解的角色。然而這帶來了一個問題:應該先滿足誰的需要,是外來者的研究需要還是當地的實際需求,如何取得兩者間的平衡?不管怎樣,照片手法仍然是潛在的形象反映村民意願的強有力的工具。

在新的世紀里,我們需要更多的農民攝影家、更本土化的方法體系,讓農村社區和居民更多地參與到對當地的環境監測、表達和行動保護上。扶貧系統地村級扶貧規划已經開始尋求參與性的項目監測。公共的環境聽證也開始接受標注日期的照片作為環境狀況的證據。國家的「三農」和「新農村」建設也呼喚在城市和農村,以及他們的產業和居民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互助關系。農民攝影家的方法無疑提供了一種構建這種新關系的溝通渠道。通過這些農民攝影家的眼楮,我們可以更深切地了解他們的感受、擔憂,也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

福特基金會北京辦公室
環境與發展項目
白愛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