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院”是法國大革命時代建立的獨一無二的高等教育系統,被拿破侖發揚光大。相對于培養優秀公民的普通“大學”系統,大學院致力于培養治國精英——法蘭西的政治首腦,科學巨匠和精神領袖。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作為最負盛名的“大學院”之一,一所在讀學生只有600—800人的學校,在兩個世紀的歷史中產生了大量諾貝爾獎得主、哲學大師和政治首腦——薩特、阿隆、格拉克、福柯、德里達、蓬皮杜。

對只聞其名、不諳究竟的中國讀者來說,本書第一次系統地介紹了這所獨具神秘色彩的名校歷史,描繪了一幅20世紀高師出身的杰出人物群像,並探討了法國師範教育的獨特傳統以及20世紀以來高師所呈現的法國當代社會形態與文化精神。

高師培養的正是拜金主義、技術主導的文化潮流里缺乏的東西,那就是細膩的精神、純粹的思想、高瞻遠矚的觀點……對這所與眾不同的學校的學生來說,只是與文化不是趕時髦的,而是超越時代價值觀的。

高師是法國式的智慧概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法國式智慧比德國模式更優雅,比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更精神化。正因為如此,它才與已經結束的20世紀的文化生活緊密相連,或許也與剛剛開始的21世紀的文化生活緊密相連……

弗朗索瓦‧杜費︰畢業于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觀點》周刊記者。

皮埃爾-貝特朗‧杜福爾︰畢業于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政論家。
 

目錄

原書序:風格問題
譯序:民主精神與精英意識
黃金時代
一所堪稱典範的學校
教師的共和國
1924:出類拔萃的一屆
哦,那些好日子
(一個愛爾蘭人在巴黎——薩繆爾‧貝克特)
高師才女
理性的沖動
被槍殺者
馬克思主義大學
喬治‧蓬皮杜:愛麗舍宮的高師人
對高師的恨
路易‧阿爾圖塞的罪行
當今時代
法比尤斯和朱佩:“高師治國者”
當高師人幻想破滅時
銷聲匿跡的人
媒體明星
盧瓦爾河上的陽台
高師的未來
高師名人錄
 

每一個法國資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都會面對一個揮之不去的老房子的“幽靈”,這所房子坐落在貝利省、布列塔尼省或上盧瓦爾省的鄉間。在那里,他們度過了青少年時代死氣沉沉的夏天,忍受著無聊與厭倦的煎熬,唯一的渴望就是與這一切決裂——“家庭,我恨你!”然而歲月的長河會重新賦予它一種神奇的、微笑的生動形象,年少時他們很難發現,再加到這里才怦然心動。幽暗的走廊,細長的百葉窗將下午的陽光灑在過去寬大的房間里,掛鐘嘀嗒作響,清晨門前椴茶花的香味。位于巴黎深處的高等師範學校好像一個度假者的隱修院,高師學生在那里度過了青春時代,那些隨意揮霍的時光隨著歲月流逝才變得如此寶貴。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總想逃離,而30年後,卻很樂意聲明自己不僅曾是而且仍是高師人,似乎高師人的意識後來才啟動。這些美麗的謊言產生在追憶中,時態好像變成了未完成過去時,最好再把第一人稱改為復數,用“我們”這個稱謂為幾代人唱一曲更盛大的贊歌。難道這地方的神奇之處只在于這種集體性的情舊,這種或多或少的自戀的共鳴嗎?疊加了一個多世紀的回聲終于使它成了一個回憶之地。

承認吧,余樂姆待是窮人的天地,感懷的記憶,庭院的回聲。在恩斯特水池邊,躊躇滿志的窮學生們體會過貴族子弟的瀟灑。別相信這些感覺。當他頭發還很茂密,等著參加教師資格會考時,淨往水池里吐痰、撒尿。1964年,人們曾請我向公眾介紹高等師範學校,我遵從尼贊對這所學府的標準定義:“一個可笑甚至是可憎的對象,被一個愛國的、虛偽的、有權勢的、崇拜軍隊的小老頭統治著。”(這樣的說法同樣愚蠢而可惡。我們的校長——伊波利特是一個睿智的普世主義者,既驚慌又謙和。)今天,這本書讓我們田園牧歌式地漫步穿越了一個世紀,我又忍不住回到了“我們”的稱謂。曾經作為預科生標志別在外衣翻領上的貓頭鷹在日暮時分飛走了,人們也就明白我在以一個臨近退休的、資質正常但絕非優秀的高師人的身份來談談他的同學和他自己。

我永遠也寫不出如此完整、豐富的可以稱之為“善意的高師人”的宏傳篇章。這部小說式的名人傳記出色地讓那些不太著名的人物從那些過于著名人物陰影中走了出來。作者明智地講述著各種人物的故事而無意剖析集體精神。他們把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留給了我:分析而不描寫。我並不完全贊同他們對人物的評判(尤其是他們以“高師治國者”的稱呼把所有的從政者混為一談)。他們的意圖不是回答母校向一個媒體學者提出的深層問題,諸如高師是制造棋子的模子、馴獸場,培養學究和看家狗,是葬送天才的墳墓之類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談論它的文科部分,而且這已是老生常談了。然而,是生母還是後媽?是溫暖的母體還是窒息的牢獄?我覺得譜系學的方法還是有用的,讓我們在思想領域辨認出那些標記、那些永久的傷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