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描述中國的現實國情與國家形象的差別。事實上,國家形象對于當代中國來說是最為根本的問題,假如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那麼許多其他困惑和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到目前為止,作者還不想對“中國崛起”這一國家形象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做出任何價值評判,作者所關注的是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人們對它的誤解。當然,這並不是想幫中國“洗刷”形象,這樣做只會幫倒忙。老實講,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在國內和國際上的所作所為未能完全與國際接軌,因此,“形象改良”措施對于解決中國的這些問題是無濟于事的。說到底,如果政治、經濟和戰略等方面的弊端得不到克服的話,中國還將繼續受到形象問題的困擾。作者這里想做的,也只是希望至少能幫助讀者對中國獲得一些更準確的認識。但是,要使中國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實非易事,除非中國成為一個更值得信任的國家。
 

目錄

I 淡色中國
前言 致女王的信函,和平地震與國家形象
一 處于非常時期的中國形象問題
二 國家形象效應︰事半功倍的選擇
三 國家形象之危機,聲譽資本之效應
四 淡色中國︰改變國家形象之路
五 未來之路
II 北京共識
寄語中國讀者
一 北京共識︰論中國實力的新物理學
二 關于中國發展的一些有用的原理
三 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能量轉移問題
四 與中國打交道
III 中國的秘密武器?——科學政策與全球實力
序言
前言
一 中國科技體系的現實
二 流沙
三 權力夢想
結論
IV 防止重蹈冷戰覆轍
前言
一 新的冷戰將是什麼樣子?
二 下一次冷戰的根源
三 達成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和冷戰發生的不可能性
結論
V 1989年對中國武器禁運與歐洲角色
總論
前言
一 軍事貿易禁令︰目的、作用及風險
二 歐盟軍事貿易禁令及限制措施
三 仍然存在的對“1989年政治風波”的國際制裁
四 歐盟對中國的期望
五 中國內地可能對台使用武力的風險性評估
六 中國軍事工業和武器進口情況
七 中國在人權領域的決策
八 中國和“1989年禁令”在美國國內政治中的位置
結論和建議
VI 中國能源與電力︰國內監管與外交政策
序言
前言
一 快速轉變
二 能源利用簡況
三 中國的電力監管
四 環境監管
五 石油監管
六 以增強競爭為目標的監管改革所面臨的主要危險
七 政策建議
附錄︰關于競爭和電力監管的注釋
VII 中國走向全球化
序言
前言
一 中國參與全球貿易︰WTO效應
二 作為全球投資者的中國︰新貴
三 中國︰走向全球化之邦?
四 中國和全球政治經濟
結論
 

研究政治發展的人都知道,國家的實力既包括經濟總量、科技水平和國防力量等硬實力,也包括核心價值體系、國民素質、政治經濟制度和國家形象等軟實力,而且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力量中的比重似乎在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國家力量得到了迅速增強,這里既有硬實力的增強,這一點為舉世矚目,但也包括軟實力的增強,這一點也同樣不可否認。不過,正如不少研究者看到的那樣,中國硬實力的增長與軟實力’的增長不太成比例,前者的增長較之後者更加迅速,也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如何增強國家的軟實力,正在日益引起政府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關注,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舉國上下現在格外關注下面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如何重建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如何完善我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如何提高國民的素質,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等等。

“國家形象”在全球化時代顯得特別重要,已經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損害國家形象,實際上就是損害國家利益,反之亦然。由是之故,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勢必要關注國家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是一部外國人如何看中國形象的專題文集,內容包括中國的內政、外交、國防和政治、經濟、文化等。作為國外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作者不僅是以“第三只眼楮”來看待中國發展的,而且其主要對象也是其所在國家的決策者和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因而,本書作者眼中的“中國形象”與我們自己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差異。但這“第三只眼楮”的視點,正是我們更加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國家形象”所不可或缺的。承認這種差異,並且分析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既是我們中國學者自己的興趣所在,恰恰也是本書的內容之一。

我還來不及細讀書中的全部文章,但雷默先生的《淡色中國》一文在成稿過程中曾經寄我,得以先睹為快。雷默先生曾因提出“北京共識”而聲名鵲起,在經過一年多大量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所做的調研後,他又推出了《淡色中國》一文,系統地論述了他眼中的“中國形象”。在該文中,雷默就“國家形象”的意義、中國在“國家形象”方面存在的問題、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他自己對“中國形象”的定位,以及如何改善“中國形象”等提出了不少獨特的觀點。

雷默說,中國目前最大的“戰略威脅”之一,在于其“國家形象”。中國目前最重大的戰略挑戰,都與其“國家形象”相關。中國自己如何看待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未來。他認為,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在“國家形象”方面的最大問題,不是簡單的其“國家形象”的好或壞,而在于中國人自己對中國的想象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在過去近30年中,中國的變化太快,以致“中國形象”難以適應中國現實變化的速度之快。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常常是落伍的觀念、固執的偏見和一味的恐懼。而中國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則經常搖擺于自信與不安、謹慎與自大之間。這種狀況會削弱中國的國際信任度,也妨礙中國正確判斷哪些是國際社會的善意批評,哪些是惡意攻擊。

雷默認為,鑒于中國在維護國際和平秩序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對“中國形象”的誤判,無論對于世界還是對于中國,都是相當危險的。對于世界而言,中國首先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對于中國而言,必須設計一整套與中國的現狀與其理想的未來相適應的觀眾念、標識、品牌和說辭。這不是放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通過知識產品、文化產品和一般商品展示一個新穎的中國。這也不是倡導過去的那種“廣播式宣傳”,那種方式已經過時。

雷默自己別出心裁地把“中國形象”界定為“淡色中國”。他籜釋說,中國正在急速變化,其最終結杲將是現實與不確定未來的混合。“淡”可以把兩種正好相反的東西結合成一種清晰的顏色。在漢語中,“淡”將“水”與“火”兩種不相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使對立的東西成為一種和諧,而和諧既是中國傳統的價值,也是中國眼前追求的目標。中國需要一種“淡色”的國家形象,將互為相反的東西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雷默所說的“淡色”,類似于“白色”。他說,白色品牌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品牌,因為在白色品牌上可以畫最美的畫。而白色的本質就是漢語所說的“淡”,像水一樣。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來界定它的特色,使它成為自己的東西。淡色的中國意味著,中國是一塊白板,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美好理想,既可以包括“水”,也可以包括“火”。它是“和而不同”這一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淡色中國”可以解釋最具挑戰性的問題:為何在中國充滿著相互對立的東西。

雷默指出,最強有力的淡色品牌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知識、文化和政治產品。國家形象直接關系到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聲譽資本”(Reputational Capital),而“聲譽資本”的缺乏則會增大改革的風險。對于中國來說,在國際舞台上著缺乏足夠的“聲譽資本”,將帶來以下危害:�增加經濟改革的成本;�增大貨幣和金融風險;�延緩農村改革;�增大國際壓力;�傷害中國的企業。最後,雷默還就如何增大中國的聲譽資本和改善“中國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議,其核心內容是,改革相關制度,從以前的“廣播模式”轉變為現在的“網絡模式”。

正如雷默自己清楚地知道的那樣,他的觀點不可能與我們完全一致。但是,雷默的看法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從而更加完整準確地定位我們的國家形象,共同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想,這也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急于推出此書的原因。

是為序。

2006年11月14日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