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考試大綱核心考點背誦

2009年考研政治考試大綱核心考點背誦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育部組織專家新編了政治理論課教材,並於2006年秋季開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4門新教材(簡稱「新4門」教材,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陸續在全國各高校投入使用。

  考研政治理論課的命題,在堅持原有體系的同時,也必將「新4門」教材的編寫要求和主要內容融入其中。本書在編寫中根據考試的新特點,融入了「新4門」教材的最新成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概論》的內容。
 

目錄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中的傳大變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征
 6.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誝祔現象、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7.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
 8.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
 9.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代及其理論成果
 10.辯證唯物主義篺觀及其意義
 11.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
 12.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13.實踐的本質涵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4.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15.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
 16.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系
 17.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
 18.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19.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0.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21.聯系與系統
 22.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23.發展的實質
 24.發展的過程性
 25.規律及其客觀性
 26.現象和本質
 27.必然性和偶然性
 28.原因和結果
 29.可能性和現實性
 30.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31.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32.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系
 33.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34.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35.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36.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3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38.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矛盾及其現代意義
 39.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
 40.科學發展觀與唯物辯證法
 41.誝發生的現實基礎
 42.誝的本質與結構
 43.主體在誝中的作用
 44.認識中的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
 45.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46.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47.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
 48.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49.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50.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51.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52.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3.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54.真理及其客觀性
 55.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人辯證關系
 56.真理的具體性
 57.檢驗真理的實踐標准
 58.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
 59.價值選擇及其尺度
 60.價值選擇及其實現
 61.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62.認識論與思想路線
 63.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
 64.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65.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66.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
 6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68.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69.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
 70.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
 71.社會的實踐本質
 72.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
 73.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和功能
 74.生產力的內涵、構成要素和特性
 75.科學技術與生產力
 76.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內在結構
 77.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構成要素
 78.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79.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
 80.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 
 81.文化的本質和功能
 82.文明和文明形態
 83.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
 84.社會規律及其特點
 85.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
 86.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87.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
 88.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89.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0.「生產力標准」的依據及意義
 91.階段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2.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
 93.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學技術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4.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問題」
 95.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6.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
 97.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98.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99.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00.社會形態及其更替
 101.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102.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103.社會發展過程的前進性和曲折性
 10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105.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106.人的本質
 107.人的價值及其實現
 108.社會發展與以人為本
 109.人的自由及其實現
 110.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
 111.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11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
 11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發展的理論
 114.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
 115.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16.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117.經濟規律的類型
 118.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119.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120.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121.商品經濟的兩個發展階段
 12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123.商品的價值與價值量
 124.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125.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26.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起源
 127.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128.貨幣流通規律
 129.紙幣和信用貨幣
 130.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3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32.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133.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134.市場機制
 135.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
 136.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時代性
 137.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
 138.資本流通形式與商品流通形式的區別
 139.勞動力成為商品的重要條件
 140.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14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及其特征
 14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及其意義
 143.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造價值的關系
 144.剩余價值率
……
毛澤東思想概論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