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2006他鄉之稅:一個鄉鎮的三十年,一個國家的「隱秘」財政史

1976—2006他鄉之稅:一個鄉鎮的三十年,一個國家的「隱秘」財政史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田毅 趙旭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8612574
  • ISBN13:9787508612577
  • 裝訂:360頁 / 25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管不住政府的錢,怎能管好政府手中的權?千年來,財稅影響甚至左右着每個國家、每個個體的命運。政府財稅關乎國計民生,更與每一個公民的權益休戚相關。國家財政的「陽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體制改革和公民權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一個普通的北方小鎮,三十年間,圍繞著政府的錢和老百姓的錢,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國財政的「隱秘性」。

本書將帶你走進這座小鎮,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軌跡和命運,揭開鮮為外界所知的隱秘的稅收流動真相。作者歷時8年,訪問上百人,取得眾多第一手賬本、檔案、私人日記等未公開材料,通過鄉鎮這個小小的窗口,描繪出一幅國家三十年財政史的宏大畫卷。

鄉土之稅,將是我們重新踏上這三十年當代中國道路的一份獨特通行證。

田毅現供職於《第一財經日報》,並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在財政機關、新華社、《21世紀經濟報道》等單位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轉型社會公共政策和鄉村變遷。曾獲美國東西方中心獎學金赴美、韓訪問。
 

目錄

導言:在流動的迷霧中穿行
引子:卷入
那一夜
腦子壞了
公堂上下
鎮長
第一篇 大開合(1976-1988)
第一章 擠出來的革命
「外流」者
平城鎮
「雙層」交易
作業組突圍:「娶過的媳婦說不得」
第二章 蜜月
李二柱的選擇
廟會重開張
口袋、小財政與「意外」的承包費
第三章 自籌號角
「突來」的旱情
關鍵之年
半邊天
第四章 動員新天地
初嘗市場
收購忙、糧倉內與國庫中
承轉起合鄉企路
消失的納稅人與強化的「掛鉤獎勵」
第二篇 入口(1989-1995)
第五章 「推手」
葵花、布料與假羊毛
自家「灶台」
從紹興到石家庄
別了,供銷社
第六章 起風波
誰的磚窯(上)
誰的磚窯(下)
「長肉的事兒」
第七章 猛進中
北村內外(上)
北村內外(下)
稅費及三個羊圈
「達小康」
第八章 源起
何楠被免
「優、良、平」
零散稅的誘惑
縣鄉「自給」接力賽
第九章 上下間
1993年
成就與變奏
鄉干起伏
第三篇 迷宮(1996-1999)
第十章 追逐
「鳥窩窩」新市場
加速
黯然神傷
第十一章 玄機
暗戰
三次尷尬的買賣
「一個政府,兩個稅收任務」
部門間的「合作」
第十二章 微言、掮客與「開支」
「拿錢買稅」
三掮客
審計平城:何以墊支?
第十三章 重重復疊疊
三天三夜調地會
農情五斷章
范春的世界
鄉企命運
第十四章 娃娃與老師
三娃娃之死
意想不到的官司
28張請假條
第十五章 大轉折
一巴掌減免8萬元稅?
尾欠!尾欠!
墊稅
「掰手腕」
第十六章 緊急通知與新網絡
緊急通知
點化
邊緣與中心
「半邊戶」
第四篇 原委(20世紀90年代末-新世紀初)
第十七章 流動的利潤
「賣方」主力
「晉車外掛」拉稅戰
建安難題
發票大案背後的買家與嚴格治理
第十八章 公開資料中的「盆地」
買稅三例
一位副鎮長的年終總結
90個公開案例
「流動」與「盆地」
擴大的「斷裂」
第五篇 行行且行行(2000-2006年)
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
稅費之變
「航測」、「大畝」與難停的尾欠
「老手」與「新手」
「磨不推自轉」
第二十章 發力
奶牛夢想
工業興縣、項目為王
「三板斧」
第二十一章 免稅前後
真假公章
直補新形象
無稅之村
門市萎縮?
不同的錢、不同的人
第二十二章 專業化
專職、兼職和「一肩挑」
「安南那兒有稅可買嗎?」
「冒出」債務700萬
「超買」
第二十三章 治理
團結起來!
招商「回歸」,引稅漸逝
遺失的責任
新書記與大力治理
第二十四章 交織
集體資產流失風雲
鄉鎮部門化?
縣城諸「衙門」
非稅收入「迷信」
尾聲 待續的歷史
保衛中學
希望
結語 以萬變應萬變?
致謝
附錄1 資料來源
附錄2 參考文獻
附錄3 公開資料中的部分引稅、買稅情況
注釋
 

今年是中國改革二十年。嚴格地說,是農村改革三十年,因為農村開了中國改革的先河。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的鄉鎮,名稱還是那個名稱,牌子還是那個牌子,但是,其生存方式,其運行機理,甚至於其組織架構,都已經迥異於從前了。改革初期,關於基層政權曾經有比較明確的建設方向,現在,對照原來的設想,雖然不能說南轅北轍,但確實事與願違。鄉鎮改革依然在「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管理農村的基層政府究竟應該怎樣設計?或者說,今後的基層政府該是什麽樣子?這個問題還橫亘在我們面前。

上個世紀末,三農問題陡然凸現。有一位鄉鎮黨委書記上書高層,驚呼: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這個時候,高層和社會似乎幡然驚覺,發現狀況堪憂:農業生產徘徊,土地撂荒劇增,農民負擔扶搖直上,基層政府常有橫征暴斂,農民進城謀生頻遭打壓,社會沖突事件經常發生。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經濟危機,並且有演進為政治危機的勢頭。此時,三農問題成為公共話題。人們在疑惑,也在探討;三農問題為什麽這樣嚴重?或者說,三農問題的症結在哪里?對這個問題的探究,目前仍在過程之中。

從根本上,三農問題緣何來,鄉鎮政府向何處去,屬於同一個問題。三農問題突顯於農民與基層政府的沖突。諸多討論都將鄉鎮政府指責為禍首,將改造鄉鎮政府作為出路。這樣的思路並不能說錯,因為,研究問題總要從特定現象入手,而突出的現象是,農民集怨於基層政府。但是,進一步的問題是,鄉鎮何以成為禍首?在鄉鎮和村庄、政府和農民的互動乃至對立中,鄉鎮政府的行為邏輯是什麽,鄉村干部的行為邏輯是什麽?這些行為邏輯是怎樣生成的?為什麽中央文件和領導講話發出「這樣的」號令,而基層干部卻發生出「那樣的"行動?所有這些問題,是總結以往改革所必須探究的,同樣,要研究今後如何改革,也需要從探究這些問題開始。

我們看到,這些年來,三農研究吸引了眾多學者,涌現出許多成果。我們還看到,進入三農領域的研究者,來自不同的學科,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和分析語言。為了解釋三農何以成為問題,研究者總結出不少新的理論和概念,有不少新的「說辭"。但是,問題在於,生活本身只有一個,或者說,問題的核心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只有一個。因此,不論什麽樣的學科范式和理論方法,都需要聚焦並觀照同樣的生活,必須面對同樣的現實。生活並不為理論和學術而存在。這種理論那種理論,這個方法那種方法,其實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描述的是同一種生活。必須肯定,不斷繁榮的研究,為我們理解三農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啟發。理論的發展正在成為實踐進步的重要推動。但是,觀察這些研究,也可以發現不足:在眾多「研究成果"中,理論層面的抽象概括多,現實生活層面的深入觀察少i關於當前問題的考察多,關於歷史發展過程的考察少。研究者往往不願意花工夫對現實生活進行持續深入的觀察,也不願意花工夫在歷史的縱深方向上探索問題的發生過程,而是熱衷於提煉新理論新概念,熱衷於出主意提建議。實際上,脫離了對於現實問題的深入觀察和歷史考究,缺乏對於研究對象的觀察積累,輕而易舉地進行理論概括和開出政策藥方,研究結論難免輕浮。因此,我個人認為,研究農村問題,特別是研究基層政府問題,數據分析和理論抽象固然重要,但是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和細致描述,則更加重要。因為,生活之樹常青,理論是灰色的。關注考察社會生活的發展演變,是理論創新的根基所在。

基於這種理解認識,我特別贊賞田毅和趙旭的《他鄉之稅》。這本書立足現實問題,描述現實生活,通過改革演進過程的考察來透視基層政府的生計活動,研究資料豐富,刻畫手法細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意味深長的鄉鎮政府三十年的生活史。

《他鄉之稅》以中國西北的一個普通鄉鎮——平城為研究對象,圍繞這個鄉鎮的財政活動展開了系統考察。考察的時間跨度是三十年。作者圍繞平城鎮進行的考察活動,手法豐富而且歷時持久。作者進行了大量的訪談,這種訪談活動長達數年,訪談對象數量眾多而且角色廣泛,既有過去的干部,也有現在的干部,既有鄉鎮干部,也有縣的干部和村庄干部,還有普通的村民;訪談內容系統而細致,涉及鄉鎮財政生計的所有主要方面,在系列故事中展開問題,這些故事蘊涵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內容。把一個鄉鎮作為研究對象,投入的訪談活動如此巨量,觀察的角度如此豐富,以本人的研究視野,還沒有專業研究人員能夠企及。不僅如此,作者還獲得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有基層干部二十幾年的工作日記,有鄉鎮政府在三十年間的文件檔案,有普通農民的賬本等等,這就使得敘事顯得更加翔實豐富。在村庄個案研究方面,本人知道有上海學者在資料收集方面下過很人工夫;在鄉鎮個案研究方面,最近幾年也有研究人員在資料收集方面做過很多工作,但是,擁有如此豐富資料者還未曾與聞。由於訪談和資料的獨特優勢,本書在鄉鎮研究領域無疑占有重要位置。這兩個作者並非專業研究人員,但在研究方面有如此作為,實在令人贊嘆。

《他鄉之稅》勾畫了一幅改革三+年鄉鎮財政活動的歷史畫卷。這個畫卷主要著墨於平城這個普通的西部小鎮,展開的卻是農村改革的宏大敘事。活動在這幅畫卷之中的,是中國最末端的公共權力組織,即鄉鎮政權和村級組織。組成這些組織的,是一個個職位角色不同的干部個人。與這些組織及其干部互動的,是鄉村社會中的農民。在這幅畫卷中,我們發現,圍繞財政活動,或者更直白地說,圍繞著政府的錢和農民的錢,三十年間上演了若干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上級組織與下級組織,上級干部和下級干部,鄉鎮領導和鄉村干部,村庄領導和村民,都在盡情地表演。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品味出改革三十年中國農村政治經濟的變遷。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理解,改革怎樣改變著基層政權,怎樣改變著農民,怎樣改變著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怎樣改變著政府和農民的關系。閱讀這些故事,思考三十年間的制度演變和社會發展,玩味三十年間農民和政府的恩恩怨怨,心頭會涌動起—種沉甸甸的歷史感。我們可以慢慢地品味出:為什麽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農成為「問題」並且爆發出來;在應對三農問題的過程中,中國的基層政權建設,中國鄉村社會的治理,又在經歷怎樣的挑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