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放言錄

教育放言錄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丁東 謝泳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450647
  • ISBN13:9787533450649
  • 裝訂:平裝 / 25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源自丁東、謝泳兩位學者四年來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專欄對話錄。全書采用對話方式,二人暢談今昔,對備受關注、牽動人心的各種中國教育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探討,既有對昔日教育的梳理,更有對當下教育的批評。文風雖平實,問題亦瑣細,然有理有據,從容道來,卻是鞭闢入里;而細細思量,所問,所談,問題之切中時弊,思想之鋒芒微現,言語之精彩痛快,均使人為之動容,拍案叫絕。還有老村繪畫數幅點綴其間,圖文互補,相映成趣,堪稱近年文化批評與思想評論界不容錯過的佳作。

作者簡介︰

丁東,1951年生,學者。現居北京。以研究當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主,近年致力于民間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學。著有《冬夜長考》、《和友人對話》、《尊嚴無價》、《午夜翻書》、《精神的流浪》等。
 

目錄

大學•校長
現代大學的制度設計
老清華的校園民主
教育原來在清華
紀念西南聯大七十周年
大學應該追求什麼目標
大學少一些評估好
再議高校評估的利弊
思想解放要從具體事做起
改善吸引人才的軟環境
善待民辦大學
校訓為何雷同?
不能忽視校園文化
老大學校長的氣質
大學校長的來源
大學失魂的見證人
誰來做高校的圖書館館長?
大學老建築的保護問題
從大學的門票風波說起
教授•教材
有教授才有大學
教授有說不的權利
潘光旦與熊慶來的爭論
大學要鼓勵教授敢于批評
從陳丹青辭職說起
讀書不肯為人忙
引進外籍教授今昔談
研究告密文化
網絡時代的大學師資
教授辦書店的意義
盛年退休與近親繁殖
退休官員進高校任職的隱憂
提倡退休官員報效家鄉
回到李宗恩
從徐方的講稿說起
大學語文的變革
誰有資格編教材?
公民讀本的誕生
學歷•學位
從學歷誠信說起
博士教育大躍進
博士論文質量與中國學術前途
名師為何少高徒?
學位制度由盛而衰
在新的學歷歧視背後
研究生收費叫停與听證制度
從泄題事件說到英語考試
師範與吃飯
師範免費面面觀
走向公正的每一步都應支持
升學與移民
選拔第一,培養第二
不拘一格降人才
自學成才不過時
善待旁听生
學校的溫度
40年後話知青
知青油畫兩面觀
上學與讀書
思考的起點
失敗者的聲音
學術‧學風
民間產生思想,大學維護學術
大學出版社的追求
學術機構的出版權利
學術刊物的獨立與自律
提倡從容治學
關于蔣介石日記的使用問題
市場與學術文化的繁榮
事前補貼與事後獎勵
先拿成果再伸手
網絡時代的學術評價標準
誰和誰接軌?
外語能力與學術誠實
學術打假,何處用力?
重建正常的學術批評
建議成立學術仲裁機構
學者的社會聲望
學術集團中的個人因素
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科學家集團”
如何觀察當代學術史?
學者的底線
鼓勵民間科學研究
從周老虎說起
科學家的人文素養
胡先落選
從黃萬里與梁思成說起
尊重傳統
社會風氣和教育的關系
 

我和謝泳之間的學術討論.始于上世紀80年代。把對話形成文字.最早是1993年。當時楊健出了一本《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我們讀了都覺得有話要說,在一起討論了一次,後來把整理稿投到《上海文學》雜志發表,由此體驗到對話成文的樂趣。對話形式活潑自由,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比較隨意。兩人意見不同,也可以在一篇文字中展示。對讀者來說,對話可以比一般文章好看些。

不久,我們又請高增德先生參與對話,當時在高先生家的書房里,討論過一系列關于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話題。1997年,我在長春出版社出了一本《和友人對話》,把這些對話的整理稿都收了進去。這本書,給一些朋友留下了印象。2003年初,經笑蜀介紹,我在北京結識了廣東人民出版社辛朝毅、余小華二位編輯。余小華提到了這本書,並建議我和友人再進行系列專題對話,整理成書,由他們出版。于是,我回到太原,和謝泳、高增德、智效民、趙誠一起,圍繞20世紀的思想、學術、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各自也將近幾年的研究心得貢獻出來,形成《思想操練》一書。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得到了知識界朋友們更多的鼓勵,其中最年長的是博學多聞的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

2004年,有一次聚會遇到盧躍剛,他說,《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要從一個版擴為四個版。看了《思想操練》,他覺得很有意思,約我以對話的形式,在《冰點》開一個專欄。五人對話不便操作,建議由我和謝泳二人對話,每周一次,篇幅在1500字到2000字之間,定名“十日談”,借文藝復興時代薄伽丘的小說名,表達思想解放的寓意。最初,我將《思想操練》里的有關內容,按躍剛的要求,提煉了幾篇。後來感到,有新話題可說,于是和謝泳開始了不間斷的對話,內容涉及共同感興趣的教育、學術、歷史、人物、讀書、出版、文學、藝術乃至社會萬象。

謝泳當時住在太原,我住在北京,沒有條件經常面對面地交談,于是采用筆談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對話。通常是他寫出一個話題,發來讓我介入,或者我寫一個話題,發去讓他介入。

這個專欄開設了半年的光景,是否持續曾有不同意見。于是盧躍剛提出折衷的辦法,讓我和謝泳用筆名繼續對話,《十日談》改名《雙城記》。筆名梁子民和畢文昌,也是盧躍剛起的。《雙城記》取自狄更斯的著名小說,我和謝泳的確居住在兩個城市。去年他從太原調到廈門大學教書,空間距離更遠了︰原來一兩個月能夠見一面,現在一年能見兩三面就不錯了。好在有了互聯網,空間距離不成為討論切磋的障礙。

世界已經進入對話的時代。在20世紀,人類長期處于對抗的時代。冷戰結束以後,對話逐步取代對抗,成為新世紀的時代潮流。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制度、不同膚色的政治領袖,頻繁舉行多邊或雙邊會談,使全球和平的因素增長,戰爭的或脅降低。有朋友預言,中國也將進入對話的時代。這主要不是指我和謝泳這樣的學者之間的對話,而是掌握權力者和爭取權利者的對話。對話不是訓話,對話意味著雙方的平等。在學木領域、文化領域應當平等對話,已經成為知識界的共識,也有較大空間。但是在官民之間,對話的平台還有待發育,對話的機制還有待生成。公民議政,是憲政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這方面,關心國家前途的中國知識分子理當有所作為,也是我和謝泳的追求所在。

我和謝泳在《冰點》的對話,至今已經持續了四年多。盧躍剛離開《冰點》周刊之後,繼任者杜涌濤和編輯徐百舸繼續邀請我們開設這個專欄。四年下來,已經積累了近二百篇。承福建教育出版社好意,讓我們分門別類,將這些對話編成《教育放言錄》和《文化十日談》二書出版。好友老村以長篇小說《騷土》名世,近幾年拿起了畫筆。他的文人畫自成一家,頗能傳達士人風骨,朋友們看了無不稱道。我請他以丹青為對話集增色,他欣然同意。此書面世之際,我謹向盧躍剛、杜涌濤、徐百舸,向老村,向福建教育出版社編輯,向所有鼓勵我們對話的朋友,表示真誠的感謝。

丁東
2008年9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