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鄉村治理比較

兩岸鄉村治理比較
定價:354
NT $ 308
 

內容簡介

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中華文化,先後都在經歷著工業與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所以無論在實踐方面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兩岸都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鑒之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兩岸鄉村發展的對比研究很少,發表的著作甚為罕見。

本書是集兩岸農村問題研究專家和農村工作實踐者於一處、共同探討鄉村治理方面諸多問題的少有的努力之一。本書所收文章涉及鄉鎮和村一級的治理模式對比、兩岸鄉村農工商發展對比,以及金融、農民組織、社區建設等方面的對比。這組研究文章指出,平衡情、法、權,建立平權式治理結構,是農村發展的當務之急。

海峽兩岸的一般讀者、專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都一定會開卷有益。兩岸和平與共同發展需要人們從一點一滴的具體事情做起。相信本書的讀者們和作者們一樣,都願意為其添磚加瓦。
 

目錄

編者前言
導論 平權式治理結構:兩岸鄉村的實踐與理論思考
第一篇 總論:呼喚平權式治理結構
第一章 大陸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邏輯和前景
第二篇 兩岸鄉鎮治理
第二章 大陸鄉鎮制度的變遷、困境及對策
第三章 大陸鄉鎮治理模式:以山西省平定縣冠山鎮為例
第四章 台灣地區鄉鎮治理模式:以嘉義縣民雄鄉為例
第五章 大陸鄉長的工作日志:以平定縣岔口鄉為例
第六章 台灣鄉鎮市長的日常工作:以嘉義縣三個鄉鎮縣轄市為例
第三篇 兩岸村級治理
第七章 大陸地區村級治理模式:以平定縣冠山鎮南坳村為例
第八章 台灣地區村級治理模式:以嘉義縣民雄鄉三興村為例
第九章 大陸農村村長工作的思考:以平定縣的幾個村子為例
第十章 台灣村長的日常工作:以嘉義縣民雄鄉三個村落為例
第十一章 村民委員會「組合競選制」試點及深層含義:兼與台灣村里長選舉比較
第四篇 兩岸農、工、商在農村的發展
第十二章 大陸農村城鎮化及存在的問題:以山西壺關常平村的城鎮化道路為例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二、三產業發展
第十四章 以農業價值鏈為核心之台灣農村總體營造芻議
第十五章 台灣休閑農業和鄉村永續發展
第五篇 兩岸農村的金融問題
第十六章 發揮農民合作組織作用促進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發展
第十七章 合作經濟下之基層信用金融的制度性分析:以台灣信用合作社為例
第六篇 兩岸農民組織問題
第十八章 中國大陸綜合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路徑與未來發展:基於四個案例的分析
第十九章 中國大陸的新合作組織建設運動
第二十章 「二戰」後台灣農會變遷與政府之關系
第二十一章 台灣農會與農村永續發展:公私伙伴途徑分析
第七篇 社區建設
第二十二章 大陸新農村建設的網路支持關系研究:以山西省夏縣新農村建設為例
第二十三章 台灣農村社區營造
第二十四章 台灣農村社區發展與社造網絡的支持關系:社造中心的位置與角度
第八篇 結論
第二十五章 鄉村治理中情、法、權的平衡:論建立平權式治理結構的條件
索引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在這三十年間,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農村的變化尤其巨大。正如2008年7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指出的,中國農村的改革實踐,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社會的生產力,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為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央決定在2008年10月召開中國共產黨第17屆中央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繼續研究探討如何進一步推進農村的改革。由澳門大學的郝志東教授和中正大學的廖坤榮教授所主編的這本探討兩岸鄉村治理的書的出版可以說是適逢其時。

那麽,今後的三十年,農村除了要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之外,在鄉村治理、公共行政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還可以做哪些工作呢?這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們所力圖探討的問題。其實,歸結起來,就是一點:如何將廣大農民自己的積極性發揮出來,共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早在1937年,梁漱溟在其鴻篇巨制《鄉村建設理論》的附錄「我們的兩大難處」中就已經指出了「號稱鄉村運動而鄉村不動」的問題:「最理想的鄉村運動,是鄉下人動,我們幫他吶喊。退一步說,也應當是他想動,而我們領著他動。現在完全不是這樣。現在是我們動,他們不動;他們不推不動,甚至因為我們動,反過來和我們鬧得很不合適,幾乎讓我們作不下去。此足見我們未能代表鄉村的要求!我們自以為我們的工作對鄉村有好處,然而鄉村並不歡迎;至少是彼此兩回事,沒有打成一片。」

當然,時過境遷,現在的中國農村已經不是70多年前的中國農村。農民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躍進、學大寨、包產到戶、村民自治、新農村建設等運動申已經「動」得不亦樂乎,但是在多數情況下,還是上面在領著他們動。如何讓下面的人自己動起來,達到上下「互動」,在目前的新農村建設中,仍然是一大難題。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本書的作者們在兩岸農村研究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少有創意的辦法。這包括如何培育和發展平權式的治理結構,保障農民對控制著社會、社區的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統進行有效的約束和監督;鄉鎮政權如何由「管、批、收」的干預型政府向「扶、幫、助」的服務型政府轉化;在村民自治中,如何用「組合競選」等更加有效的方式來彌補「海選」的不足,如何妥善處理「兩委」及「兩委」和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建立農村的公民社會;在農、工、商、金融的發展方面,政府應該出台一些怎樣的政策;如何幫助農民建立起各種各樣自己的組織,充分發揮他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積極性;如何整合社區建設的資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措施是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達到上下互動,從而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好力法。

除了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提供鄉村治理方面的改革思路之外,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海峽兩岸農村發展的對比研究。兩岸或先或後都在經歷著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化。由於歷史與文化的淵源,兩岸都面臨著這個轉化所帶來的相同的問題。比如,台灣的農村建設就經歷了一個從由上而下、重視硬件建設到上下合作、重視文化建設的過程,這對大陸農村的發展就很有啟發,而且這僅僅是啟發之一。在上述鄉村治理的改革思路方面,兩岸可以相互啟發的例子不勝枚舉。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對中國農村問題研究的貢獻很大。值得稱贊。

鑒於上面兩個原因,我很願意向讀者推薦這本書。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對我們的農村研究 對我國農村下一步的改革有所幫助。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