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主權在本質上是由公意所構成的,而意志又是絕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個意志,或者是另一個意志,而絕不能有什麼中間的東西。因此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唯有服從人們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任何人拒不服從公意,全體就要強迫他服從公意。這恰好就是說,人們要迫使他們自由。

該社會契約論,該書出版于1762年。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理想的社會應建立在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系中;盧梭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一個完美的社會是為人民的“公共意志”。他提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政治權威在我們的自然狀態中並不存在,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社會契約。在社會契約中,每個人都放棄天然自由,而獲取契約自由。他的社會契約思想是現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和18世紀末北美殖民地擺脫大英帝國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爭,,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目錄

譯序
前言
第一卷
本卷主旨
論最初的社會
最強者的權力
奴隸制
我們必須追溯至原初的契約
社會契約
主權國家
公民國家
論財產
第二卷
主權是不可轉讓的
主權是不可分割的
公意是否會犯錯誤
主權權力的制約因素
生與死的權利
論法律
論立法者
論人民
論人民(續)
……
第三卷
第四卷
結語
 

《社會契約論》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經典著作之一,它所蘊含的思想成為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綱領,對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法國革命的《人權宣言》、美國革命的《獨立宣言》以及兩國的憲法和政治制度中都直接繼承了盧梭的天賦人權、自由與平等的思想。至今西方的政治思想制度中依然保留著它深深的印記,因為它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之中。從以下這些在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片段中,我們可略知《社會契約論》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發揮過怎樣的作用,而這也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的《獨立宣言》︰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法國1789年的《人權宣言》︰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 “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國民”; “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

法國1793年憲法︰ “社會的目的是公共的幸福”; “一切公民都同樣有資格擔任公共職務”; “憲法的目的即保障全體法國人民的平等、自由、安全,並享有一切的人權”; “主權在民,主權不可分,不可失,不可棄讓”; “當政府侵犯人民權利之時,全體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聖和最不可少的義務就是起義。”

《社會契約論》的作者讓‧雅克‧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在日內瓦的一個鐘表匠的家庭。祖籍法國,信仰新教。盧梭小時就喜歡和父親一起讀書,深受古羅馬、希臘的英雄故事的影響(在本書中,盧梭就引用了大量古羅馬和希臘政治事件和神話傳說來證明自己的理論,例如,在第四卷第四章中他就完整地描述了羅馬人民大會、羅馬人的選舉與投票方式等,以期對資本主義政體建設提供借鑒和營養)。盧梭出世時母親就去世了,他自幼由姑母蘇珊‧盧梭撫養。1722年,父親離開日內瓦,正式定居尼翁。盧梭在法院書記官處學習過法律,當過雕版學徒,16歲離開日內瓦,開始了13年的流浪生活。後來,盧梭做過听差、家庭教師、小職員等,遍嘗生活的艱辛。長期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親身感受到封建專制制度下,廣大下層人民的苦難,對他們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時,他還曾以僕人、隨從、秘書、家庭教師、大使秘書、作家的身份,出入于上流社會,親眼目睹了貴族們的窮奢極欲、倚勢欺人和官員的荒淫腐敗,從而認識到扼殺了生來自由平等的人們的天性的根源,從內心里憎恨不合理的封建社會制度。

盧梭對自然科學、文學、哲學、音樂都有研究,多才多藝,知識淵博。1741年,30歲的盧梭來到巴黎結識了啟蒙運動的眾多杰出的人物,參加了百科全書的政治、音樂條目的撰寫工作。他計劃參加第戎學院組織的論文競賽。1750年,第戎學院向盧梭《論科學與藝術的昌明是否有助于淳化風俗》一文授獎。1752年他的歌劇《鄉村魔術師》在楓丹白露王室演出,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拒絕接受路易十五給予的年金獎賞。1754年,盧梭回到日內瓦受到熱烈的歡迎,成為日內瓦公民。次年,發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此文在出版後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文章剖析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從經濟和政治上發掘了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和基礎,深刻揭示了文明社會的貧困、奴役和罪惡皆以私有制為基礎,並論證了用暴力推翻專制政權的合理性。同年,盧梭還完成了《論政治經濟學》。1758年,由于同狄德羅在宗教等觀點上的不同而與百科全書派決裂。1761年,小說《新愛洛綺絲》發表,以書信體小說的形式控訴了封建等級制度給青年知識分子戀愛所造成的悲劇,猛烈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1762年, 《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出版,這兩部書引起了百科全書派的尖銳批評,更激起了新舊教會的極大憤怒和當局的譴責。 《愛彌兒》是一部教育專著,當然也是政治和哲學著作。盧梭在書中描述了對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進行系統教育的過程,以此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從自然法則、听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的“自然教育”。盧梭在書中傾注了自己為未來的理性王國培育新人的思想,也表述了他的政治、哲學、宗教、美學思想。當時,法院發了通緝令,教會也發出聲討書,這兩本書在許多地方技教會當眾焚毀。瑞士當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魯士,宣布放棄日內瓦公民的身份。盧梭一度在英國居住,不久又回到了法國,在晚年寫下了著名的自傳體文學作品《懺悔錄》。這是一部在殘酷迫害下寫成的自傳。主題是通過盧梭自己的坎坷一生反映社會對人身心的某種殘害和壓迫。在作品中,盧梭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歷史人物又給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會環境的惡濁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平等,又污染了他的思想,對他造成了損害。在這部被稱為“文學史上的奇書”中,盧梭把自己作為人的標本來分析,毫不掩飾地批判自己的一生,包括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分析了自己對平民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向污蔑和迫害他的封建統治者發出了挑戰。盧梭在晚年的時候過著十分淒涼的生活,受到當局的嚴密監控。根據盧梭的意願, 《懺悔錄》似乎應該在他逝世後很久才可以發表。可是第一部分在他死後四年就出版了。由于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個性自由的精神,該作品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兆。盧梭的思想與他死後11年發生的法國大革命有著深刻的聯系。據說,法國大革命的領袖羅伯斯庇爾在盧梭生前就很崇拜他,並拜訪過他,在他死後還獻上了橡樹葉的花冠。在法國國民議會的大廳中,盧梭的半身像與美國開國領袖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的像面對而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