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
定價:168
NT $ 133
  • 作者:(英)貝蒂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4709426
  • ISBN13:9787544709422
  • 裝訂:434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布魯克林有棵樹》與《安琪拉的灰燼》屬於同類小說——是「成長小說」,也可稱為「家小說」。它寫了弗蘭西一家子的故事。一個感人的大故事里鑲嵌着無數的小故事,而所有這些故事都圍繞着一個詞:感動。
這個詞是一顆巨大的鑽石。
若從文學史的首章看起,你會輕而易舉地得到一個結論:文學就是為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后來文學改弦易轍,不再做這個文章了,只一門心思地想着思想的深刻和如何深刻。愛思想勝於愛美、愛情感,已成潮流。盡管,沒有任何人向我們證明過思想的價值就一定比美和情感的價值更重大,但文學差不多都朝着這個方向去了。本來有着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作家們一個比着一個地追求深沉和深刻,唯恐自己不是一個身在巔峰的思想家或大哲。「戀思癖」,是新世紀的流行病。
《布魯克林有棵樹》似乎回到了老路上,依然做着感動的文章。作者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思想是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美,比如情感。這部小說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敘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父母和孩子們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與孩子們的父母們的感情,都不時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着人心的柔軟之處。
像其他許多小說一樣,這種感動並不一味地顯示在完美無缺的、心懷悲憫的人那里,也會出現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沒有責任感的人那里,而這種峰回路轉時的感動,卻格外地使人心靈的暖流環繞不息。在這個坐落於布魯克林的平常家庭里,父親顯然不及母親偉大。父親甚至還是一個醉鬼。但,到作品的后面,這個父親卻又是光彩照人的,他讓活着的人深感歉意,並為他的行為而感動。弗蘭西在父親去世六個月之后的畢業典禮上,卻收到了父親生前托茜茜姨媽送來的鮮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讀到此處,無論是弗蘭西還是我們,心都會微微顫動。
讓情感得以升華,其實是文學的一貫價值,這份價值絲毫也不亞於什麼深刻的思想。
《布魯克林有棵樹》很像是一首歌。
這是一部有旋律的小說。好的小說,其構思與一個曲子的構思大同小異。沒有旋律的歌是最糟糕的歌。對於時下許多歌曲,我是很不以為然的。那些歌很糟糕,而糟糕就糟糕在沒有旋律。一句是一句,說是一首曲子,其實是支離破碎的。我很難理解,這些曲子是怎樣被那些「粉絲」們記住的。我知道,好的歌總有一個旋律,這個旋律是圓形的,是轉動的,它似有似無,有時飄飄而逝,但卻總在這個曲子的天空下回旋。我們在盪出,回歸,再盪出,再回歸這樣一種循環往復中感到了一種美麗的眩暈。我們看到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完整構思。也正是這個飄盪的旋律,讓我們記住了這個曲子。我不懂音樂,但這並不妨礙我去欣賞音樂和評價音樂,因為音樂是與人的心靈相通的,是與人的血液流淌的節奏相和諧的。我只知道,這些年的歌,凡我喜歡的,它都流傳了下來,凡我不喜歡的歌,都沒有流傳下來。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旋律的有無和旋律優美的有無。《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個句子,這個句子變成了段子,這些段子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了整部小說。覺得它很像一首歌,有音樂的感覺,還因為這部小說總在歌唱。爸爸的歌唱、爸爸和孩子們的歌唱、孩子們的歌唱、孩子的獨唱。這部小說唱了一首又一首歌。

我是一個喜歡在小說中嵌入童謠和民歌的人,因此看《布魯克林有棵樹》有一種親近感,覺得它很投我的口味。

《布魯克林有棵樹》顯然是一部老式小說。

在現代主義泛濫的今天,「老式」越來越是個迷人的字眼。人們發現,「現代」因為過於花樣翻新,過於迷戀非常態的情景、人物與物象,已經很讓人厭煩了。

閱讀者甚至起了疑心:這樣的文學究竟給了我們什麼?道義感嗎?美感嗎?情感嗎?抑或是其他什麼重要的、寶貴的東西?那些讓人費解的「意義」由於過於形而上(幾近玄學),使閱讀成了受罪、受苦、受難的過程。

那些背后的、底部的、黑暗深處的「哲理」是要通過訓練有素的專家學者們加以暗示和明示后,才得以顯示的。

主題顯靈,是這種閱讀中的一個痛苦的企盼。由於艱深和玄奧,「現代」養育了一大批閱讀的牧師,這些人負有解釋和闡釋權,閱讀是在他們的復雜的指導下而得以進行的。從前朴素的、明朗的閱讀,現在越來越具神秘主義的色彩。如此閱讀,與其說是在閱讀,還不如說是在考驗人的耐心和智力。

閱讀的快感是在九死一生之后才獲得的,大多數「俗人」都半途而廢了。

除去耗費我們的心血,「現代」給一般閱讀者的直接感受是冷酷的、壓抑的、沉悶的、無望的、絕望的、向下的、墮落的。當越來越多的人從「皇帝的新衣」現場效應中脫出時,一個簡單的念頭在升起:如果沒有這些文字,世界是不是會更美好一些?這個發問,對於「現代」幾乎是致命的。

講的就是那樣一個正常的故事,講故事的方式就是小說歷史上最常見的方式,主題也是無需用腦袋撞牆然后才能有所悟的,更不用去聆聽閱讀牧師們的布道了。

看了,你會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會平添一份堅韌。你是向上的,你會聽到你一路向前時耳畔響起的生動的風聲。

它是屬於閱讀大眾的,而不只是屬於閱讀精英的。它不是暢銷書的路數,卻絕對可以有暢銷書的天下——一望無際的天下。它不是靠故事的離奇,而是靠故事的質量;不是靠主題的新穎,而是靠主題的份量;不是靠人物的怪誕,而是靠人物的真實和富有。閱讀這樣的小說,不必裝模作樣,不必煞有介事,讀,就是了,平等的,平常的,平易的,而讀完之后又是受益匪淺的。
所有這些,都是從前老式小說的基本品質。

最近裝修房子,幾乎天天去裝修市場和家具市場。

看來看去,還是覺得古典風格的和田園風格的家具可靠和經看。

總覺得它們的骨架和肌理之中藏着歲月,藏着難以言說的美感。那份庄重,那份質地的背后,是千年歷史的影子。

那些現代家具,倒也新穎別致,並且能一下子揪住你的目光。但,看久了,總有點生疑:它們可以長久嗎?

過於風格化,可能反而會容易過時。最后,統統選擇了古典的、田園的。

當然,我也知道,這些古典的、田園的家具,其實已經融入了一些現代的元素——「現代」為「古典」和「田園」注入了生命的一些新鮮元素,這大概就是「現代」的意義了。

別忘了這部作品的名字與這部作品價值之間的關系。一部好作品必定有一個好的名字。極端一點講,看了名字,你也就能知道這部作品是不建一部好作品了。

貝蒂•史密斯(1896-1972),德國移民的女兒,成長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經歷與這部小說主人公弗蘭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學完成了初步的知識積累。后來她進入大學學習新聞、戲劇、寫作和文學。《布魯克林有棵樹》是其最主要作品,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音樂劇等多種形式,並曾獲得過奧斯卡獎。她還是一位劇作家,一生寫過多部獨幕劇和完整的長篇戲劇,曾獲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戲劇家協會基金會資助。
 

《布魯克林有棵樹》與《安琪拉的灰燼》屬於同類小說——是「成長小說」,也可稱為「家小說」。它寫了弗蘭西一家子的故事。一個感人的大故事里鑲嵌着無數的小故事,而所有這些故事都圍繞着一個詞:感動。
這個詞是一顆巨大的鑽石。

若從文學史的第一章看起,你會輕而易舉地得到一個結論:文學就是為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后來文學改弦易轍,不再做這個文章了,只一門心思地想着思想的深刻和如何深刻。愛思想勝於愛美、愛情感,已成潮流。

盡管,沒有任何人向我們證明過思想的價值就一定比美和情感的價值更重大,但文學差不多都朝着這個方向去了。本來有着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

作家們一個比着一個地追求深沉和深刻,唯恐自己不是一個身在巔峰的思想家或大哲。「戀思癖」,是新世紀的流行病。

《布魯克林有棵樹》似乎回到了老路上,依然做着感動的文章。

作者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思想是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美,比如情感。

這部小說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敘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父母和孩子們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與孩子們的父母們的感情,都不時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着人心的柔軟之處。

像其他許多小說一樣,這種感動並不一味地顯示在完美無缺的、心懷悲憫的人那里,也會出現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沒有責任感的人那里,而這種峰回路轉時的感動,卻格外地使人心靈的暖流環繞不息。

在這個坐落於布魯克林的平常家庭里,父親顯然不及母親偉大。

父親甚至還是一個醉鬼。但,到作品的后面,這個父親卻又是光彩照人的,他讓活着的人深感歉意,並為他的行為而感動。弗蘭西在父親去世六個月之后的畢業典禮上,卻收到了父親生前托茜茜姨媽送來的鮮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

讀到此處,無論是弗蘭西還是我們,心都會微微顫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33